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将整个课程内容转变成多个不同却有着内在联系的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项目的讨论、总结和汇报。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以小组项目体验式教学进行的班级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以普通教学方法进行的班级。
关键词:职业院校 项目体验式教学 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3-01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上课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差等情况,结合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过程提出分组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为提升课程进行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借鉴。该方法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避免从头到尾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每次上课都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让学生有所期待,提高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一、相关概念
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进行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1)项目体验式教学:是根据不同课程制定不同的上课方式并分组体验教学的过程,实现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到老师安排项目任务、小组协作完成并形成具体任务方案汇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本身的特征分析和发展的实际规律,结合实际的情景模拟,再现体验式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该情境中体验教学内容,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方式称为体验式教学。
(3)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的项目来组织教学,将教学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形式来展现和进行。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小而全的知识点和组织内容。
二、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特通过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总结汇总,共提炼出以下十种上课组织方式,具体内容如下(以管理学课程内容为例):①管理学概论:竞争性分组并安排本学期体验任务。②管理理论的形成:管理人物生平:以微话剧形式开场。③管理计划:策略性参与游戏(ERP规划游戏)。④管理预测之一:世界杯之百度预测。⑤管理预测之二:“迷宫探索”游戏的决策分析。⑥管理活动组织:由小组安排上课方式。⑦管理活动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性格测验”。⑧管理中的领导:领导理论相关的微辩论赛。⑨管理与激励:竞争性回答问题,优胜组奖励。⑩管理活动之控制:“王石的故事”。
根据以往上课经验,即便某一种上课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长时间使用一种上课方式来调动大家积极性难免捉襟见肘。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需要进行一次项目模拟公司分组。项目分组以男女生组合、各班级组合(针对合堂班级)、人数要求为依据进行班级项目分组,自行推选出小组负责人。各小组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以企业运营为背景的评价模式,具体内容框架包括:板书评价、课堂气氛评价、汇报内容评价等,并根据小组情况,制定模拟公司名称、口号和价值观。
为保证上课效果,需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其中,辅助指导整个过程的进行。另外,在小组成员进行汇报时,由老师、同学共同根据其准备材料的完善程度、讲解清晰度、汇报效果等进行评价。
三、效果对比分析
根据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所带的6个班级进行测试,其中包括电子商务专业4个班级,物流专业1个班级,国际商务专业1个班级。在排除课程及年级因素影响下,统计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下,班级旷课、睡觉、玩手机的比例明显下降,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通过对209名同学的上课表现进行调研,根据统计结果发现,传统上课方式过程中,平均旷课比例为8.00%,平均睡觉比例为10.67%,平均玩手机比例为17.33%。而基于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上课过程中平均旷课比例为3.55%,平均睡觉比例为1.44%,平均玩手机人数比例为3.83%。对比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杜绝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方面都明显好于传统的上课方式。
根据效果对比分析不难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在项目体验式课程进行中,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成员分工,每个小组成員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参与过程中能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四、总结
本文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实践过程,针对《管理学》教学过程提出小组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小组模拟公司组织架构汇总形成策划、设计方案并进行汇报,由教师进行实际指导,并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以6个班级进行测试,其中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在上课出勤情况、学生上课睡觉情况、上课玩手机情况等方面都明显好于普通教学方式的班级。
责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YJ201520)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洁,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现代交际·2016年7月
积极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
陈洁 何嬿清 张炯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8)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是一项持久、深入、细致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越来越多,学籍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加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 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4-0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日渐增加。学籍管理作为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明确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形成一套高效、精准、节约的数字化学籍管理手段。
一、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当前,社会对于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但是,我国许多高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数字化学籍管理制度,依然采用传统的纸质学籍管理制度,这种传统的制度与工作实际不符,形同虚设,并且会导致实际的学籍管理工作“有规不能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此外,学籍规章制度应紧跟时代步伐,体现社会特点。针对体现时代特征的新生现象,学校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应该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工作。
(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有很多学籍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在管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而随着新形势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拥有正常的学籍状态、并能随时查看自己的学籍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另外,在校生的学籍将延续到学生毕业后的学历认证,这可以有效杜绝学历造假现象。因此,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三)管理渠道不够畅通
各高校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学籍管理工作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些教师或辅导员在兼职做学籍管理的工作,这就导致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经常变动,这会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多问题。学籍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各种学籍问题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会懂得如何处理,管理人员如果经常变动,都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各种阻碍。
二、推行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在高校全面推行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显得势在必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把握:
(一)实现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无论技术还是管理的创新发展,首当其冲的都应当是观念的进步。高校要推进数字化的学籍管理,首先要强化“数字化”观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高校的学籍管理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和新思路不断应用到学籍管理上来。当然,相关的领导干部应起到榜样的作用,要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所有的工作人员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高校学籍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二)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由于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往往是一些教师或辅导员兼职担任,这些人群的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受过专门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会大大降低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尽量选择计算机技能较强的人员负责学籍管理,在工作中能使用简单的计算机编程技术,这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普及政策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技术方法,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技术、職责、理念的全方位提升,从而为全面推进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打好基础。
(三)完善数字化学籍管理系统
2004年,教育部出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借助网络实现了高等教育学籍及学历证书的电子注册制度,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这对全国的高等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高校应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平台,建立科学完善可用的校内学籍管理系统,并和教育部的平台实现对接,以此来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学籍管理系统。
三、结论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持久、深入而又细致的工作,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数字化学籍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精准,才能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10):130-131.
[2]杨丽.推进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举措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5(12):168-170
关键词:职业院校 项目体验式教学 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3-01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上课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差等情况,结合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过程提出分组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为提升课程进行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借鉴。该方法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避免从头到尾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每次上课都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让学生有所期待,提高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一、相关概念
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进行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1)项目体验式教学:是根据不同课程制定不同的上课方式并分组体验教学的过程,实现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到老师安排项目任务、小组协作完成并形成具体任务方案汇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本身的特征分析和发展的实际规律,结合实际的情景模拟,再现体验式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该情境中体验教学内容,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方式称为体验式教学。
(3)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的项目来组织教学,将教学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形式来展现和进行。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小而全的知识点和组织内容。
二、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特通过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总结汇总,共提炼出以下十种上课组织方式,具体内容如下(以管理学课程内容为例):①管理学概论:竞争性分组并安排本学期体验任务。②管理理论的形成:管理人物生平:以微话剧形式开场。③管理计划:策略性参与游戏(ERP规划游戏)。④管理预测之一:世界杯之百度预测。⑤管理预测之二:“迷宫探索”游戏的决策分析。⑥管理活动组织:由小组安排上课方式。⑦管理活动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性格测验”。⑧管理中的领导:领导理论相关的微辩论赛。⑨管理与激励:竞争性回答问题,优胜组奖励。⑩管理活动之控制:“王石的故事”。
根据以往上课经验,即便某一种上课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长时间使用一种上课方式来调动大家积极性难免捉襟见肘。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需要进行一次项目模拟公司分组。项目分组以男女生组合、各班级组合(针对合堂班级)、人数要求为依据进行班级项目分组,自行推选出小组负责人。各小组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以企业运营为背景的评价模式,具体内容框架包括:板书评价、课堂气氛评价、汇报内容评价等,并根据小组情况,制定模拟公司名称、口号和价值观。
为保证上课效果,需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其中,辅助指导整个过程的进行。另外,在小组成员进行汇报时,由老师、同学共同根据其准备材料的完善程度、讲解清晰度、汇报效果等进行评价。
三、效果对比分析
根据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所带的6个班级进行测试,其中包括电子商务专业4个班级,物流专业1个班级,国际商务专业1个班级。在排除课程及年级因素影响下,统计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下,班级旷课、睡觉、玩手机的比例明显下降,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通过对209名同学的上课表现进行调研,根据统计结果发现,传统上课方式过程中,平均旷课比例为8.00%,平均睡觉比例为10.67%,平均玩手机比例为17.33%。而基于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上课过程中平均旷课比例为3.55%,平均睡觉比例为1.44%,平均玩手机人数比例为3.83%。对比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杜绝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方面都明显好于传统的上课方式。
根据效果对比分析不难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在项目体验式课程进行中,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成员分工,每个小组成員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参与过程中能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四、总结
本文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实践过程,针对《管理学》教学过程提出小组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小组模拟公司组织架构汇总形成策划、设计方案并进行汇报,由教师进行实际指导,并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以6个班级进行测试,其中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在上课出勤情况、学生上课睡觉情况、上课玩手机情况等方面都明显好于普通教学方式的班级。
责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YJ201520)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洁,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现代交际·2016年7月
积极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
陈洁 何嬿清 张炯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8)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是一项持久、深入、细致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越来越多,学籍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加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 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4-0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日渐增加。学籍管理作为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明确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形成一套高效、精准、节约的数字化学籍管理手段。
一、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当前,社会对于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但是,我国许多高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数字化学籍管理制度,依然采用传统的纸质学籍管理制度,这种传统的制度与工作实际不符,形同虚设,并且会导致实际的学籍管理工作“有规不能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此外,学籍规章制度应紧跟时代步伐,体现社会特点。针对体现时代特征的新生现象,学校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应该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工作。
(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有很多学籍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在管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而随着新形势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拥有正常的学籍状态、并能随时查看自己的学籍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另外,在校生的学籍将延续到学生毕业后的学历认证,这可以有效杜绝学历造假现象。因此,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三)管理渠道不够畅通
各高校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学籍管理工作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些教师或辅导员在兼职做学籍管理的工作,这就导致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经常变动,这会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多问题。学籍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各种学籍问题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会懂得如何处理,管理人员如果经常变动,都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各种阻碍。
二、推行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在高校全面推行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显得势在必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把握:
(一)实现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无论技术还是管理的创新发展,首当其冲的都应当是观念的进步。高校要推进数字化的学籍管理,首先要强化“数字化”观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高校的学籍管理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和新思路不断应用到学籍管理上来。当然,相关的领导干部应起到榜样的作用,要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所有的工作人员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高校学籍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二)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由于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往往是一些教师或辅导员兼职担任,这些人群的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受过专门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会大大降低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尽量选择计算机技能较强的人员负责学籍管理,在工作中能使用简单的计算机编程技术,这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普及政策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技术方法,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技术、職责、理念的全方位提升,从而为全面推进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打好基础。
(三)完善数字化学籍管理系统
2004年,教育部出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借助网络实现了高等教育学籍及学历证书的电子注册制度,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这对全国的高等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高校应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平台,建立科学完善可用的校内学籍管理系统,并和教育部的平台实现对接,以此来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学籍管理系统。
三、结论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持久、深入而又细致的工作,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数字化学籍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精准,才能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6(10):130-131.
[2]杨丽.推进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举措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5(1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