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的“三要素”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200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报负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特殊使命,作为党报的记者进行舆论监督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讲政治。党报记者要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推进改革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出发,开展舆论监督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按“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工作。具体说来,就是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分析当前的形势和社会状况,特别是弄清党在一段时期内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围绕和配合这个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来开展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讲政治讲党性的具体表现。有调查显示,目前群众心中的“腐败重地”在五大领域:建设工程、公检法系统、医疗领域、教育领域、认识领域。这些领域也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讲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是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讲究新闻敏感性、新闻价值和新闻时效。党报记者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敏感性就是指发现舆论监督素材,评估事件是否有舆论监督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嗅觉,它是党报记者政治敏感性在新闻业务上的体现,也是新闻素质的具体反映。新闻敏感性体现着新闻记者评估新闻价值和抓住新闻时效的综合能力。从当前的情况看,就是要围绕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难点、热点和疑点问题来进行舆论监督,就是遇到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或具有普遍兴趣的重大负面事件、突发负面事件时,要在第一时间让人民群众客观地充分地知悉。
  具体说来,一是要做好选题。善于从大局着眼,从具体事情入手挖掘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题材要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即要有典型性,本身蕴藏着深刻意义,人物或事件具有共同性,能引起领导或群众关注,预示着一种倾向,代表着一种潮流,这实际上就是指题材要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的背后,往往存在违法乱纪或执行政策不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区别对待,该公开报道就公开报道,以弘扬正气,利于政令畅通。对敏感问题、把握不准的疑难问题,要考虑社会效果,如不注意客观实际就进行报道,反而会激化矛盾,引起社会动乱,影响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要冷静对待,以不见报的方式处理为好。二是把握报道时机,获得最佳效果。发表舆论监督报道一定要认清当时的形势,了解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工作重点,围绕中心工作进行。因此在处理稿件时就不能一味地抢时间,争速度。有些舆论监督报道如公开发表弊大于利,则应作内参处理,这样做实际效果比公开报道要好得多。
  讲法律。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对违法乱纪者、监督对象产生强大的威慑力,弄不好也会伤及自身,给新闻单位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舆论监督必须依法进行,依法进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弹无虚发。
  在这方面,笔者体会到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发现新闻线索后,根据最初的材料,以自己的政策法律意识判断可以形成初步观点,但不要形成先入之见,这不是最终的观点和结论。二是记者必须去事件发生地深入调查,了解真相,获取第一手材料,收集证据,而不能坐堂办案。三是写报道时要让事实说话,而证据是证明事实的,报道的实质就是要让证据说话,即要有依据。这一点十分重要,是与法官办案的相同之处,也是新闻的本质要求,不能想当然,不应加进主观想象、臆测、推理。四是记者应以独立的第三者出现,独立调查,独立参与所涉及的新闻事件,这样才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全面准确地把握事件的真相和问题的实质,才能写出客观报道。五是报道是否应有倾向性和感情色彩?我们认为报道总有倾向性和感情色彩,这是始终存在、不可避免的,但你的倾向性应该在你选择的事实之中,事实确凿后你的感情色彩也可以在报道的字里行间流露。这样才站得住脚。舆论监督不是审判,我们反对搞“媒体审判”,口诛笔伐,“媒体审判”是对舆论监督权的滥用。
  政治、新闻、法律是进行舆论监督的三要素,三者有机地统一,缺一不可,其中一个方面欠缺,都会给舆论监督带来问题和麻烦。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在这三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其他文献
《乌海日报》的起步比较晚,正式出版发行是在1981年6月份,至今只有28年。但是,在这短短的20多年里,经过报社几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乌海日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回顾与思考《乌海日报》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它之所以能实现超常发展,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是报社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紧紧抓住了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敢为人先、大胆探索的结果;是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可以说,没有
期刊
近年来,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部分新闻媒体过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轰动性和收视率,对新闻的真实性重视不够,加之一些商业机构或个人为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不惜制造新闻事件供媒体炒作,个别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目光,不辨真伪,以讹传讹,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网络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和无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相互转帖,助长了假新闻的蔓延,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
期刊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客观要求。真实是导向的基本前提,离开真实,导向就成了一句空话。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的。建立在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导向,必然是错误的导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不但不能起到引导人的作用,反而会因误导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新闻媒体还承担着为政府决策提
期刊
新闻是什么,已有经典之论,毋庸多说。但是什么是新闻本源呢?重提新闻源,并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新闻源在哪里,而是由于我们的工作习惯,一说到新闻,我们就习惯地想到新闻作品,并往往把新闻源与新闻作品混为一谈,或者干脆把新闻作品当成新闻源来对待。由此,在新闻实践中,造成了种种弊端。  新闻首先是事件的本身。其一是突发性,其二是特殊性,其三是社会的关注度。因为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便形成了新闻,或叫作新闻源。有了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世界里,能够吸引读者多看一眼你的报纸,你就多了一份机会,作为报纸版面来讲:一是使读者易读,二是能使读者悦读,版面设计既是报纸的“卖相",又是报纸的“品相",对于受众来说,看比读更直接,更轻松,更容易吸引注意力,更有效果。  读者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大部分读者在阅读报纸的时候,不会像以前那样
期刊
新闻摄影是一种迅速、方便、真实地记录事件的方式,摄影既是证据又是证明,也是一种事件发生的图解。新闻报道具有很多个衡量指标,但是真实性是这众多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照片发生造假的案例很多。2005年首届华赛金奖作品《广场鸽注射禽流感疫苗》被取消获奖资格,该作品作者张亮被《哈尔滨日报》解聘。“藏羚羊”、 “为什么不回家”等参加摄影大赛的作品,都被证实为造假。这样的事实深深
期刊
笔者认为:新闻要改革,就要从改革文风抓起。 经常读报的人不难发现,近来,优秀的通讯、报告文学、现场短新闻似乎少了。主要原因就是有些记者的笔锋缺乏情感,缺乏创作激情。  伟人毛泽东曾对枯燥的文章有过切中要害的评价:“笔下若玄冰之 冻。”我们记者要化解这“玄冰之冻”,笔端要多几分春意,文章多一些情感。   情感是什么?情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我们需要之间的联系。情感是由一定客观
期刊
书籍版式设计是一种实用艺术。在进行版式设计构思时,突出、强化主题形象的措施是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这一主题。如封面、封底、前后环衬、目录、译序、题词、护封都要有主题形象出现,每一形象应该有不同的变化。从变化中求得统一,进一步深化主题形象。在此,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版式设计的三个基本元素。  版式设计如同绘画之构图和书法之行款,同样是在二维空间经营位置。设计者依据原稿对版面空间分割做出判断,在处理“排
期刊
去年,我国经受了50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许多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报道,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灾害发生后的许多细节,引起人们对灾害研究与预警预报、防灾救灾应急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事件的报道,就称之为灾害性报道。  搞好灾害性报道,首先要坚持以事为本的原则,要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事件的发展来安排报道的内容,报道的价值不能停留在强调意义的教化层面,
期刊
我们都知道,版面是报纸内容的总和,而版式语言则是编辑整体意识在具体操作中最终面临受众时得以完整展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版式对受众在第一次接收信息时的感染力、冲击力是不可抗拒的,同时也是不能否认的。由此而言,建立报纸版式语言观念,已成为极其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版式即指版面形式,是一种形式的语言;而这种“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的联系着的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