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往往被瞬间的情绪所感染,进而迸发强烈的创作冲动用以宣泄、记录这一知觉。可以说情绪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本心,是绘画艺术创作活动的最重要因素。文章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艺术创作活动中情绪表达的作用及重要性。
关键词:审美情绪;创作情绪;艺术创作;艺术欣赏
在现实生活之中,每个人面对相同事物、事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宣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画家则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露情绪,因而情绪可谓是整个艺术创作活动的动机,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关键。
一、情绪的概念
谈论到“情绪”一词,大多数人会认为与“情感”等同,可却并非如此。在心理学的解释中,它们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分。情绪是人们面对一些刺激时,在脑海中或是生理上不经大脑仔细分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反应,类似于“冲动”,在某种层面上呈现出不稳定性。而情感则是更深层面的内心体验,是大脑对于所接触到的信息经过仔细判断分析后所形成的积淀,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征。就人类个体来说,情绪出现在先,而情感出现在后。可以说任何稳定的情感都是在大量情绪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情绪往往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第一知觉。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往往被一瞬间的情绪所感染,进而引发强烈的创作冲动用以宣泄、记录这一知觉。也可以说,情绪是艺术家创作的初心。而这一情绪与普通的自然情绪(快感、哭泣、狂喜等)并不完全相同,它搭配着一定的审美经验,也可以称之为“审美情绪”,相对于自然情绪呈现出更为高级的状态。前者更多呈现的是先天反应,例如婴儿会因为饥饿而哭泣,后者则更多表现为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例如震撼、激动等因审美而产生的情绪。
二、情绪在绘画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情感性特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它贯穿了艺术创作活动的全过程。没有情感,艺术家就不会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同样,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难以打动欣赏者。而未经理性思维仔细加工的情绪,作为情感的先行者,同样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说,情绪的表现是创作的最高境界。
之所以说情绪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的个人性格。个性越是鲜明、强烈的艺术作品,我们越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家在创作之时所流露出的情绪印记,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可以让人感同身受,才具有巨大魅力。
三、情绪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一)艺术体验中的情绪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第一阶段,是指创作主体在接触、观察现实生活之后,配合审美经验在心理或是生理上所得到的一种直观情绪(如欢喜、冲动等),并受其影响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审美情绪)的过程。
藝术家以独特的目光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在有意或无意间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发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即创作情绪。这一情绪与审美情绪类似,但相较于审美情绪更具有稳定性、长久性,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驱动力,可以有效激发创作主体的创作能力。
例如,李伯安先生的作品《走出巴颜喀拉》,这幅作品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最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水墨人物长卷。李伯安先生在长期以来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被藏族同胞真挚、奔放,充满野性的生命力所感动,激发了内心深处强烈的创作欲望,而这样的创作欲望并不能简单地以“冲动”来代言。在这里,画家创作的冲动进化为一种执念,数十年的呕心沥血、一遍遍的大型改动,乃至于将整个生命都融于这幅未完成的作品之中。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当初被那顽强向上的民族精神所感染。
(二)艺术构思中的情绪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第二阶段,是艺术家在创作情绪的基础上,采用艺术思维的方式对所感受到的素材进一步提炼的过程,同样也是艺术家对自身情绪再回味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之中,艺术家的各种心理机能(如感觉、记忆、想象等)皆处于活跃状态,配合一定的创作目的,从现实生活中一些琐碎、凌乱的素材里提炼并形成真实而感人的艺术意象,从而让内心的情绪得以充分表现。这一阶段是整个艺术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感性和理性相互作用的阶段,所以需要诸多创作经验和生活素材的积累。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往往在这一阶段顾此失彼,或是构思尚不清晰便急于表现从而导致画面凌乱、失败。
例如,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他的作品《呐喊》便在画面中以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内心深处瞬间的焦虑、恐惧等情绪。一天晚上,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沿着海边便道散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峡湾。他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日落时分,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蒙克停靠在栏杆上,疲累难以言说。朋友们继续往前走,他落在了后面,他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他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这样的恐惧与绝望,最终爆发为一种孤独、可怕的生命的呐喊。这便是蒙克对于这幅作品创作原因所作出的解释。从中可看出,令人压抑、焦虑的天空和尖叫声带给了画家强烈的恐惧情绪。为了充分表达这一瞬间的焦虑和恐惧之情,画作的构图、笔法并不复杂,采用了最为简洁的斜线和曲线构成了画面主体,配合着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传达出透入人心的诡异和恐慌。
(三)艺术表现中的情绪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第三阶段,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表现形式、技巧,将已经成熟的艺术构思,配合着审美情绪和创作情绪,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物化为艺术作品,向观者传递内心情绪的活动。
这一过程是一种实践性的创作过程,它以构思为基础,是构思的深化和延续,也是情绪的再度体验。跟随着整个的创作过程,艺术家最初的情绪一次又一次深化,最终倾注于画面。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自己一次又一次深化的情绪和创作意图都如实、恰当地表现在画面中,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这不仅需要长期的艺术创作经验,还需要具备精湛的表现技法,二者相结合才能完美地将情绪表现在画面之中。例如中国水墨画创作中的泼墨、淡墨、焦墨等表现方法,这几种用墨技法都可以用来表现画面,但每一种技法给人带来的观感是不同的。例如泼墨给人以直抒胸臆、畅快淋漓之感;淡墨给人以宁静安逸、水汽弥漫之感;焦墨则给人以苍茫浑厚、深沉磅礴之感。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传达出画家创作之时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因而能否准确地在这一阶段表现情绪并非易事,优秀的艺术家往往在这一阶段体现出高超的表现能力。 例如,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泼墨仙人图》便以高超的表现技法传达出自身的思想情绪。整幅画浑然天成,飞动的笔墨在画面之中直接宣泄,画面中除了仙人脸部、胸部简单用细笔勾勒之外,其余部分用大笔直接在画面上挥洒,酣畅淋漓,却笔笔精准无差。夸张、奔放的大片墨块,为醉仙人增添了十足的禅意和禅趣,而配合画中的题诗,更是反映出了画家的狂放之情,有讥讽,有对于时局的鞭挞和反抗,也更体现出了梁楷对于禅宗的独特理解。梁楷在此画中以其奔放的画法,使内心的情绪跃然于画面之上,这幅画的创作被视作墨象语言真正独立的标志。
四、情绪在艺术欣赏中的展现
艺术欣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欣赏者)与审美客体(艺术作品)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人对艺术作品进行感悟、体验的过程,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
画家借助色彩、造型、构图等绘画语言创作出艺术作品,表达内心深处的情绪。因而艺术作品本身就不是一种理性的存在,本就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存在。因此艺术欣赏这一活动便没有所谓固定的程式,“诗无达诂”便与此相似。同时艺术欣赏这一活动本身就具备着“再创造”的特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内心情绪,这也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但当我们融入自我的情绪去欣赏艺术作品之时,往往会得到艺术家所表现的情绪之外的一种“新情绪”。而这样的一种“新情绪”,与艺术作品之中所流露的情绪相关却不完全相同,是基于作品本身而产生的。这种情绪同样呈现出多义性、不确定性,它与欣赏者的民族文化、审美经验、时代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如同刘勰所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这段话简洁地反映出不同背景的欣赏者在面对艺术作品之时所产生的全新情绪。
也可以说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激发人们情绪的事物。欣赏者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时,被艺术家所流露出来的情绪所感染,审美情绪被激发,并可能进化为创作情绪,例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仇英的《桃花源图》等。因此,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传遞出的情绪,都不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共鸣之上。
五、结语
毫无疑问,情绪在整个艺术创作活动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贯穿了整个创作活动,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石、初心。艺术作品倘若缺少情绪的流露,便会使作品走向单调、乏味的深渊。只有在艺术作品中真正融入自我情绪,作品才能够使观者受到感染,才能使观者的精神得以慰藉。因而,情绪是艺术的生命,是自我本真的体现,虽然艺术创作的形式仍旧不断更新发展,但情绪这一因素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地位一直都是那么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广海,马滟宁.普遍情感还是自我表达:绘画艺术中的情感问题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64-68.
[2]张立影.内在主观体验:情绪语言在绘画中的表达[J].艺术评鉴,2020(21):44-46.
[3]杨东生.论蒙克情绪的艺术升华[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0(7):75-76.
[4]杨丙发.浅析情绪心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J].报刊荟萃:下,2018(3):199.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审美情绪;创作情绪;艺术创作;艺术欣赏
在现实生活之中,每个人面对相同事物、事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宣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画家则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露情绪,因而情绪可谓是整个艺术创作活动的动机,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关键。
一、情绪的概念
谈论到“情绪”一词,大多数人会认为与“情感”等同,可却并非如此。在心理学的解释中,它们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分。情绪是人们面对一些刺激时,在脑海中或是生理上不经大脑仔细分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反应,类似于“冲动”,在某种层面上呈现出不稳定性。而情感则是更深层面的内心体验,是大脑对于所接触到的信息经过仔细判断分析后所形成的积淀,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特征。就人类个体来说,情绪出现在先,而情感出现在后。可以说任何稳定的情感都是在大量情绪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情绪往往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第一知觉。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往往被一瞬间的情绪所感染,进而引发强烈的创作冲动用以宣泄、记录这一知觉。也可以说,情绪是艺术家创作的初心。而这一情绪与普通的自然情绪(快感、哭泣、狂喜等)并不完全相同,它搭配着一定的审美经验,也可以称之为“审美情绪”,相对于自然情绪呈现出更为高级的状态。前者更多呈现的是先天反应,例如婴儿会因为饥饿而哭泣,后者则更多表现为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例如震撼、激动等因审美而产生的情绪。
二、情绪在绘画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情感性特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它贯穿了艺术创作活动的全过程。没有情感,艺术家就不会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同样,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难以打动欣赏者。而未经理性思维仔细加工的情绪,作为情感的先行者,同样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说,情绪的表现是创作的最高境界。
之所以说情绪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的个人性格。个性越是鲜明、强烈的艺术作品,我们越可以从中体会到艺术家在创作之时所流露出的情绪印记,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可以让人感同身受,才具有巨大魅力。
三、情绪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一)艺术体验中的情绪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第一阶段,是指创作主体在接触、观察现实生活之后,配合审美经验在心理或是生理上所得到的一种直观情绪(如欢喜、冲动等),并受其影响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审美情绪)的过程。
藝术家以独特的目光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在有意或无意间受现实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发强烈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即创作情绪。这一情绪与审美情绪类似,但相较于审美情绪更具有稳定性、长久性,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驱动力,可以有效激发创作主体的创作能力。
例如,李伯安先生的作品《走出巴颜喀拉》,这幅作品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最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水墨人物长卷。李伯安先生在长期以来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被藏族同胞真挚、奔放,充满野性的生命力所感动,激发了内心深处强烈的创作欲望,而这样的创作欲望并不能简单地以“冲动”来代言。在这里,画家创作的冲动进化为一种执念,数十年的呕心沥血、一遍遍的大型改动,乃至于将整个生命都融于这幅未完成的作品之中。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当初被那顽强向上的民族精神所感染。
(二)艺术构思中的情绪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第二阶段,是艺术家在创作情绪的基础上,采用艺术思维的方式对所感受到的素材进一步提炼的过程,同样也是艺术家对自身情绪再回味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之中,艺术家的各种心理机能(如感觉、记忆、想象等)皆处于活跃状态,配合一定的创作目的,从现实生活中一些琐碎、凌乱的素材里提炼并形成真实而感人的艺术意象,从而让内心的情绪得以充分表现。这一阶段是整个艺术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感性和理性相互作用的阶段,所以需要诸多创作经验和生活素材的积累。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往往在这一阶段顾此失彼,或是构思尚不清晰便急于表现从而导致画面凌乱、失败。
例如,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他的作品《呐喊》便在画面中以极其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内心深处瞬间的焦虑、恐惧等情绪。一天晚上,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沿着海边便道散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峡湾。他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日落时分,云被染得红红的,像血一样。蒙克停靠在栏杆上,疲累难以言说。朋友们继续往前走,他落在了后面,他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他停在那里因不安而颤抖着。这样的恐惧与绝望,最终爆发为一种孤独、可怕的生命的呐喊。这便是蒙克对于这幅作品创作原因所作出的解释。从中可看出,令人压抑、焦虑的天空和尖叫声带给了画家强烈的恐惧情绪。为了充分表达这一瞬间的焦虑和恐惧之情,画作的构图、笔法并不复杂,采用了最为简洁的斜线和曲线构成了画面主体,配合着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传达出透入人心的诡异和恐慌。
(三)艺术表现中的情绪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第三阶段,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表现形式、技巧,将已经成熟的艺术构思,配合着审美情绪和创作情绪,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物化为艺术作品,向观者传递内心情绪的活动。
这一过程是一种实践性的创作过程,它以构思为基础,是构思的深化和延续,也是情绪的再度体验。跟随着整个的创作过程,艺术家最初的情绪一次又一次深化,最终倾注于画面。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将自己一次又一次深化的情绪和创作意图都如实、恰当地表现在画面中,是每一位艺术家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这不仅需要长期的艺术创作经验,还需要具备精湛的表现技法,二者相结合才能完美地将情绪表现在画面之中。例如中国水墨画创作中的泼墨、淡墨、焦墨等表现方法,这几种用墨技法都可以用来表现画面,但每一种技法给人带来的观感是不同的。例如泼墨给人以直抒胸臆、畅快淋漓之感;淡墨给人以宁静安逸、水汽弥漫之感;焦墨则给人以苍茫浑厚、深沉磅礴之感。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传达出画家创作之时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因而能否准确地在这一阶段表现情绪并非易事,优秀的艺术家往往在这一阶段体现出高超的表现能力。 例如,南宋画家梁楷的作品《泼墨仙人图》便以高超的表现技法传达出自身的思想情绪。整幅画浑然天成,飞动的笔墨在画面之中直接宣泄,画面中除了仙人脸部、胸部简单用细笔勾勒之外,其余部分用大笔直接在画面上挥洒,酣畅淋漓,却笔笔精准无差。夸张、奔放的大片墨块,为醉仙人增添了十足的禅意和禅趣,而配合画中的题诗,更是反映出了画家的狂放之情,有讥讽,有对于时局的鞭挞和反抗,也更体现出了梁楷对于禅宗的独特理解。梁楷在此画中以其奔放的画法,使内心的情绪跃然于画面之上,这幅画的创作被视作墨象语言真正独立的标志。
四、情绪在艺术欣赏中的展现
艺术欣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欣赏者)与审美客体(艺术作品)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一个人对艺术作品进行感悟、体验的过程,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
画家借助色彩、造型、构图等绘画语言创作出艺术作品,表达内心深处的情绪。因而艺术作品本身就不是一种理性的存在,本就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存在。因此艺术欣赏这一活动便没有所谓固定的程式,“诗无达诂”便与此相似。同时艺术欣赏这一活动本身就具备着“再创造”的特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内心情绪,这也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但当我们融入自我的情绪去欣赏艺术作品之时,往往会得到艺术家所表现的情绪之外的一种“新情绪”。而这样的一种“新情绪”,与艺术作品之中所流露的情绪相关却不完全相同,是基于作品本身而产生的。这种情绪同样呈现出多义性、不确定性,它与欣赏者的民族文化、审美经验、时代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如同刘勰所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这段话简洁地反映出不同背景的欣赏者在面对艺术作品之时所产生的全新情绪。
也可以说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激发人们情绪的事物。欣赏者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之时,被艺术家所流露出来的情绪所感染,审美情绪被激发,并可能进化为创作情绪,例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仇英的《桃花源图》等。因此,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所传遞出的情绪,都不仅仅停留在情绪的共鸣之上。
五、结语
毫无疑问,情绪在整个艺术创作活动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贯穿了整个创作活动,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石、初心。艺术作品倘若缺少情绪的流露,便会使作品走向单调、乏味的深渊。只有在艺术作品中真正融入自我情绪,作品才能够使观者受到感染,才能使观者的精神得以慰藉。因而,情绪是艺术的生命,是自我本真的体现,虽然艺术创作的形式仍旧不断更新发展,但情绪这一因素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地位一直都是那么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广海,马滟宁.普遍情感还是自我表达:绘画艺术中的情感问题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64-68.
[2]张立影.内在主观体验:情绪语言在绘画中的表达[J].艺术评鉴,2020(21):44-46.
[3]杨东生.论蒙克情绪的艺术升华[J].吉林画报·新视界,2010(7):75-76.
[4]杨丙发.浅析情绪心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J].报刊荟萃:下,2018(3):199.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