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有一片新天地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多年来,许多有志于改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曾作出了不懈的尝试和探索,总结出形形色色有价值的教学法,但学生害怕厌倦作文,老师怕教怕批作文现象仍随处可见。由此,有必要探求一条和谐发展的习作教学之路,以期待习作教学走出一片新天地。
  
  一、以生活为基点,引进“源头活水”
  
  语文即生活,生活是写作的起点,也是写作的归宿。以往学生每逢作文,无感而发,无物而言,厌倦畏惧作文的症结在于忽视了生活的存在。对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内心的感受放任自流,不加品味思索,以致对生活丧失了体验。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忽视生活、脱离生活的习作现状,当务之急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从而给习作引进“源头活水”。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年龄小,虽然每天都会看到很多的人和事,但真正步入文章素材的并不多,教师针对这一现象,要让学生明白,只要真正走进生活,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向家庭生活,如了解自己家庭的物质环境,了解自己家人的个性特征,了解家庭成员的生活情趣;可以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向校园生活,如留心观察课间的自由活动,留心观察学校的常规活动,留心观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还可以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向社会生活,如留心观察凡人小事,留心观察民情风俗,留心观察周围大事。更要培养学生平时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在生活中品味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新颖、独到、别具一格,就像注入了一股活力,散发出个性的魅力。
  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且我们还要理解美国教育家华特所倡导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理论。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学生也会迎来写作的广阔天地,才能获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和快感。
  
  二、以活动为平台,激发写作兴趣
  
  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次,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有趣的活动》这篇作文,我设计了一次“盲人吹蜡”的游戏。上课后,我在堂桌上摆好蜡烛,点燃,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游戏做完之后,我让学生把这次活动的内容记录下来,学生的习作效果非常好。我在作文教学中,由于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作文无内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要高效地完成写作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达到写作教学目标,教师还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这是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写作教学中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归纳有以下几种形式:1、讲演式,即口头作文。可分为专题讲演和即席讲演。时间和话题可灵活处理。2、辩论式。可以就某一话题展开多样性的辩论。如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个体与群体等。3、阅读鉴赏式。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经典作品和精彩语段,让学生获得写作体验。4、竞赛式。定期就口头表达、书面作文、读书笔记、美文朗读等展开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增强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性。5、探究式。可分为整体探究和局部探究,以此促进学生对写作内容、写作体验、写作技法的理性认识和能力的自我建构。6、创新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作文常规,如一题所作,课文续写改写等。另外,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社会实践、家庭活动、课外阅读、科技活动等都可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习做人,拓宽视野,从而为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三、以阅读为手段,促进品位提高
  
  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阅读。当然,这种阅读是有限的,所以课外还应花一定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那么,阅读读什么?怎么读?首先要明白,阅读是一种了解知识、了解他人的手段。别人的书就是他自己的体验与体悟,表达了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这可能引起你的共鸣,也可能遭到你的反对,但不论是哪一种,对于阅读而言,这种情感的参与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别人的书也可能是介绍某种或某些知识,那么你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曾经不知道的东西,于无形中长了见识,写起作文自然是得心应手。还要知道,写文章并不仅仅需要语文知识,我们应该清楚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且文与理工科都是有关联的,知识多了不压人。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循序渐进地安排阅读作品,拓展视野,是学生想象和联想得以提高和发展的源泉,是促进学生习作品位提高的关键。
  现实中,学生阅读少得可怜,有限量的课内阅读,杯水车薪,既不能满足学生写作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有计划有顺序地设计学生阅读作品。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还要与习作紧密结合起来。首先,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学习习作。阅读各类文章,对作文来说,更直接更重要的就是学习揣摩文章的作法思路,积累丰富词汇。古人说:“文无定法”,又说“文成而法立”。要说有文章作法的话,这些作法也都体现在无数范文中,在那里处处都启示人们,文章该如何开头、如何衔接、如何过渡、如何结尾,怎样描写才会生动,主题怎样确立,情节怎么安排,段落怎么划分;词语怎么选择,标点怎么使用,格式怎么掌握……凡此种种,作为教师要随时想到学生怎样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教师讲课时有没有这种指导思想,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效果是会大不一样的。其次,可以以读带写。以读带写,就是课堂上讲读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这样,学生得到了有关文体的专门知识,从课文中掌握了实际范例,又立即付诸练习的实践,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了,知识也就转化为技能了。最后,还可以为写而读。读写结合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根据写作训练的需要,教师可以自选一些更适合于借鉴和学习的补充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参考。
  聚沙成塔,流水成川。随着阅读量增加,学生受文学作品的熏陶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精彩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虽然知识囫囵吞枣读了几本书,尽管没有“破万卷”,但下笔的功夫却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以提高为目标,改进评价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传统的“综合评讲”的主角中走出来,重视学生的主题作用,尊重他们的感受与想法,在“讲评”课中发挥学生的作用,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把讲坛让给学生,把讲评课上成评论课、辩论课,由学生来当主持,我和我的学生几年来都喜欢这样上讲评课。让学生自己来宣读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创作主旨和构思感受,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点评文章优点、不足,提出修改建议,作者可根据同学们的建议,自己斟酌修改。除此之外,学生作文的评改应在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讲求实效。如:学生自己评改;学生分组评改;学生分等评改;班上作文互改;班级交换评改;双方见面评改等形式。
  我们给学生创造了这样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一个相互学习的环境,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自主的、互动的热烈的课堂中,学生们明辩了优劣得失,学到了写作手法,并张扬了个性,培养了创新能力,更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这快乐会开启尘封多年的心门,相信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因为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句对未来的承诺,当创作的激情一旦开启,谁敢说,那不是一位作家的问世?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给予章法技法就可以写出优秀作文的短期效应。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并教予方法,使之读有所获,带领他们深入实际,融入生活,在活动中并在作文讲评上采取新颖别致有效的举措,为学生习作构建一条和谐发展的广阔道路。
  (作者联通:325014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南堡小学)
其他文献
探究式学习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开展探究式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依据教材,参照学生生活经验而进行的,它需要多方支持,受到很多制约,因此,只有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保
期刊
“生存状态”是个很文化的词儿,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活得怎么样;再说白了,就是指一个人的富贵档次,即货币占有量或身份地位之类。不过,在这里要声明一点,本文所探讨的并非物质方面的“生存状态”,而是“精神生存状态”。主要指向于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的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的理念、意识或心态。    一、顺从型    顺从型教师的心理特征是:跟着领导走、跟着考评走、跟着感觉走。自课改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教师评价改革引起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基层教研员是教师评价者,在新课改中,教研员如何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变成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催生者和促进者,在常规教研中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对教师的评价,将对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回顾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认识和体验:    一、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    众所周
期刊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同感与学习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标尺。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并行的两个分支体系,而且例来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四注重
期刊
多年来,我们英语教学一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多半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英语难度渐进的要求以及如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而很少顾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现行中专英语教材所学的文章多半是诙谐幽默的故事,或者是思维难度不高的科普文章,而且篇幅不长,即使是口语课,用外语表述或讨论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同初中内容没有太大的差别。很明显,这样的教学内容虽然对训练语言技能有所帮助,但对学生
期刊
李渔说:“人唯求旧,物唯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李笠翁曲话》)文贵创新。何谓“新”?“新”就是“人未尝言之而自我始言之。”文章的“新”体现在选材、立意、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人是写作的主体,成功的作文应充分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成为自我个性的外现。思维在文章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注重思维的训练。作文创新
期刊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目标在于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当前历史特别是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从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的全方位的转变。在短期内,影响历史教学的大环境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意味着在学习中学历史的需要和动机也不会有根本的变化,要寻求学习的动力,我们只能从影响历史教学的小环境,从学习的兴趣入手。  从上期开始我进行了一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
期刊
新课程打破了传统上的按力、热、电磁、光、原子这一学科的逻辑安排,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在配套练习中,有些题目在讲授新课时若不添加知识点,简直无法解答,甚至感觉老教材物理知识点分布更合理,施教时循序渐进,得心应手,具有比较多的优越性。其实不然,新课程的编排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这三大块来安排教学内容,观念的层次提升了,与现实社会生活及技术发展的联系更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赏识教育与音乐教育的有机结合,让赏识教育的特点与音乐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能够以开放舒展的心态投入音乐学习,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赏识 感知觉 技能学习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份是分不开的。人性中最本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