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至今,也有十个春秋,化学教材用的较多的是沪教版,下面我对这几年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再创造
新教材使用之初,确实让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教材的老教师耳目一新。教材原来可以是这样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素材,丰富多彩、内容新颖的学习栏目,数目可见、操作简便的各种实验,还有大量美丽精致的图片……这些变化,让刚拿到新教材的教师们对教学有了新的感想和憧憬。但在使用中,我又有更多的感受。
1. 对新教材的体会
使用新教材,高兴的同时我逐渐感受到了一些困惑:新教材中某些课程内容的教学表达和体系都比较生疏,与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存在极大的偏差。例如,新教材中有以前未接触过的,如乳化作用、水溶液的基本性质。还有一些内容的体系编排与旧教材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奇妙的二氧化碳、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等;还有一些内容与特定社区环境中的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不易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还有一些实验的素材较难获得,无法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2. 面对困难,我们齐心协力
面对这些困惑,如何尽快、妥善地解决?单枪匹马,肯定行不通!因此,我们采取了同备课组集体备课,相互探讨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共同摸索与领会教材内容安排的知识主线,体会课后习题编制的意图等。
3. 深入研究,透彻理解教材
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还会对教材中各单元内知识体系的设置意图,或一些活动探究的设计意图发出来自内心的惊叹:“新教材内容安排得确实巧妙。”
实例:在进行酸、碱、盐的教学时,困惑最大的是酸、碱、盐的教学,后来,我们认真研究了教材内容的设置,发现教材的知识主线是:
(1)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溶液(如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等)的酸碱性,提出在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时,怎么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入手。
(2)通过石蕊、酚酞试液检验,认识到溶液具有的酸碱性;再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不同,进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并引出了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这一重要主题。
(3)进一步联系生产实际,认识用途广泛且极为常见的两种酸——盐酸、硫酸的性质与应用,两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与应用。
(4)在常见酸、碱性质基础上,指出酸、碱具有不同的性质,并指出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并联系实际认识了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从中和反应的角度提出盐,并介绍了常见盐的应用与性质。
(5)最后,结合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全面认识酸碱盐的两面性,做到对酸、碱、盐的正确、合理地使用。
纵观教材整体知识主线的安排,我们发现这样的安排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摒弃了旧教材中以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做法,而是选择了对学生来说一直有用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长远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类似现象在新教材中屡屡可见。
二、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1. 使用新教材后,更关注学生变化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教材叙述过于完整的风格,在实验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现象、解释与结论,而是设计一些以问题或学案的形式来体现,由于教材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走出了学习的惰性、依赖怪圈,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活跃的思维和实践学习方式的转变。
2. 深入钻研与整合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在成长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时候如果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或者调整,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按原教材编排的内容依次为“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爆炸”“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三、对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中的建议
1.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
对于实验不要只停留在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验证,而要充分用好实验的探究性。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先确定探究活动的重点,按照“现象→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这五步进行。探究不仅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当充分领悟: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向过程、方法和能力方面的转变。
3. 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我们的教学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构建平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学习化学,提高教学效率。
(遵化市第二中学)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再创造
新教材使用之初,确实让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教材的老教师耳目一新。教材原来可以是这样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素材,丰富多彩、内容新颖的学习栏目,数目可见、操作简便的各种实验,还有大量美丽精致的图片……这些变化,让刚拿到新教材的教师们对教学有了新的感想和憧憬。但在使用中,我又有更多的感受。
1. 对新教材的体会
使用新教材,高兴的同时我逐渐感受到了一些困惑:新教材中某些课程内容的教学表达和体系都比较生疏,与自己原有的教学经验存在极大的偏差。例如,新教材中有以前未接触过的,如乳化作用、水溶液的基本性质。还有一些内容的体系编排与旧教材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奇妙的二氧化碳、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等;还有一些内容与特定社区环境中的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不易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还有一些实验的素材较难获得,无法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2. 面对困难,我们齐心协力
面对这些困惑,如何尽快、妥善地解决?单枪匹马,肯定行不通!因此,我们采取了同备课组集体备课,相互探讨对教材的处理意见、实验教学的改进建议,共同摸索与领会教材内容安排的知识主线,体会课后习题编制的意图等。
3. 深入研究,透彻理解教材
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还会对教材中各单元内知识体系的设置意图,或一些活动探究的设计意图发出来自内心的惊叹:“新教材内容安排得确实巧妙。”
实例:在进行酸、碱、盐的教学时,困惑最大的是酸、碱、盐的教学,后来,我们认真研究了教材内容的设置,发现教材的知识主线是:
(1)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溶液(如白醋、酸果汁、稀盐酸等)的酸碱性,提出在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时,怎么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入手。
(2)通过石蕊、酚酞试液检验,认识到溶液具有的酸碱性;再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不同,进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并引出了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这一重要主题。
(3)进一步联系生产实际,认识用途广泛且极为常见的两种酸——盐酸、硫酸的性质与应用,两种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与应用。
(4)在常见酸、碱性质基础上,指出酸、碱具有不同的性质,并指出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并联系实际认识了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从中和反应的角度提出盐,并介绍了常见盐的应用与性质。
(5)最后,结合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全面认识酸碱盐的两面性,做到对酸、碱、盐的正确、合理地使用。
纵观教材整体知识主线的安排,我们发现这样的安排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摒弃了旧教材中以化学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做法,而是选择了对学生来说一直有用的,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长远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类似现象在新教材中屡屡可见。
二、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1. 使用新教材后,更关注学生变化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教材叙述过于完整的风格,在实验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现象、解释与结论,而是设计一些以问题或学案的形式来体现,由于教材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走出了学习的惰性、依赖怪圈,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活跃的思维和实践学习方式的转变。
2. 深入钻研与整合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也在成长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时候如果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或者调整,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按原教材编排的内容依次为“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爆炸”“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三、对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中的建议
1.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
对于实验不要只停留在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验证,而要充分用好实验的探究性。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先确定探究活动的重点,按照“现象→假设→设计→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这五步进行。探究不仅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以及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当充分领悟: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强调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向过程、方法和能力方面的转变。
3. 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我们的教学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构建平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学习化学,提高教学效率。
(遵化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