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习语具有表层的非组合特点,但其意义并不是不可分析的,概念隐喻是大多数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这给习语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习语意义理据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任何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对习语的理解又与对一般语言的理解不同,这是因为习语是非组合的(non-compositional),即人们无法根据组成习语的各部分词语的意义相加来理解它们。例如,我们无法通过对“kick the bucket”或“hit/strike home”等各个词的词义,来理解整个习语的意义。依照传统的看法,习语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是一种“死喻”,从字面意义上是不可分析的。学习者学习习语时只能靠死记硬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习语作为深藏在人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的表层现象,是可分析、可活用的。在习语教学中应注意分析习语的隐喻概念。
2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L&J(指出:隐喻的基本功能是以某一领域的经历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历。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是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结构的映现,是不同领域内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的语义延伸。
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经验的两类结构:基本类结构和图像图式结构,是人类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抽象概念域的隐喻性扩展和从基本类范畴扩展的基础。Lakoff(1987)基于人类对空间的经验总结出了六种动觉意象图式,“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前-后”图式、“上下”图式等。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概念隐喻。认知语义学自诞生以来,对传统语义学无法很好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Gibbs等对习语的理解进行了心理语言学的试验,为揭示人类的认知隐喻性本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3 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
3.1 英语习语是可以分析的
一般都认为,习语是固定的词组,在语义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的意义不能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意义上揣测出来。因此习语是一种“死喻”(dead metaphor),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学习时要把习语作为一种固定结构或长词(long word)进行记忆、模仿、使用,其它问题不必也不可深究。Gibbs认为习语不是“死喻”,大多数习语时可以分析的。如表示“死”的委婉表达“kick the bucket”。据说古人在悬梁自尽时常先站在一个倒置的水桶(bucket)上,然后把系好的绳子套在脖子上,然后把垫脚的水桶踢开,这样就没命了,所以这个习语被喻指死。习语是以概念隐喻为其理据,它们都来源于生活的体验。
3.2 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
Gibbs(1992) 认为,在理解习语时人们通过掌握的前概念的图像-图式经验格式塔,演化出许多概念隐喻,为人们理解习语提供了部分理据。如英语习语make one’s blood boil,keep one’s anger bottled up,etc.中愤怒总是被视为一种液体,即“anger is ahot liquid in a container”,极度的生气则液体会不断地变热成为气体,这些装在既定容器中的气体很容易会发生爆炸。又如burn sb up 的理解则借助于概念隐喻anger is fire;break down 的理解基于概念隐喻the mind is amachine。所以人们理解这些习语时,应找出隐藏的概念隐喻,这样对源域的理解就会自动映现到不同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概念化上去。
当人们理解习语时,如果已经理解了相关的概念隐喻,那么这种被激活的隐喻知识则会加速人们对习语的理解和记忆。以开心为例,在英语中就有如下表达: I’m feeling up. You’re in high spirits在这些习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空间隐喻,诸如:upis happier;up is better;high is happier等,空间隐喻以空间为源域,将空间的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因此,概念隐喻是理解习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概念隐喻在理解习语时具有心理真实性。
4 结论
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形成的意义理据,概念隐喻中复杂、抽象的概念通常借助于简单、明白易懂的概念来理解,因此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进行词汇教学的是必要的、可能的,概念隐喻用于词汇教学,必将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习语的能力并使习语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效。
关键词概念隐喻英语习语意义理据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任何语言都有大量的习语,对习语的理解又与对一般语言的理解不同,这是因为习语是非组合的(non-compositional),即人们无法根据组成习语的各部分词语的意义相加来理解它们。例如,我们无法通过对“kick the bucket”或“hit/strike home”等各个词的词义,来理解整个习语的意义。依照传统的看法,习语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是一种“死喻”,从字面意义上是不可分析的。学习者学习习语时只能靠死记硬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习语作为深藏在人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的表层现象,是可分析、可活用的。在习语教学中应注意分析习语的隐喻概念。
2 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L&J(指出:隐喻的基本功能是以某一领域的经历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历。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是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标域(target domain)结构的映现,是不同领域内一个范畴向另一个范畴的语义延伸。
认知语义学认为,概念经验的两类结构:基本类结构和图像图式结构,是人类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抽象概念域的隐喻性扩展和从基本类范畴扩展的基础。Lakoff(1987)基于人类对空间的经验总结出了六种动觉意象图式,“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前-后”图式、“上下”图式等。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概念隐喻。认知语义学自诞生以来,对传统语义学无法很好解释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Gibbs等对习语的理解进行了心理语言学的试验,为揭示人类的认知隐喻性本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3 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
3.1 英语习语是可以分析的
一般都认为,习语是固定的词组,在语义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的意义不能从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意义上揣测出来。因此习语是一种“死喻”(dead metaphor),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学习时要把习语作为一种固定结构或长词(long word)进行记忆、模仿、使用,其它问题不必也不可深究。Gibbs认为习语不是“死喻”,大多数习语时可以分析的。如表示“死”的委婉表达“kick the bucket”。据说古人在悬梁自尽时常先站在一个倒置的水桶(bucket)上,然后把系好的绳子套在脖子上,然后把垫脚的水桶踢开,这样就没命了,所以这个习语被喻指死。习语是以概念隐喻为其理据,它们都来源于生活的体验。
3.2 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的意义理据
Gibbs(1992) 认为,在理解习语时人们通过掌握的前概念的图像-图式经验格式塔,演化出许多概念隐喻,为人们理解习语提供了部分理据。如英语习语make one’s blood boil,keep one’s anger bottled up,etc.中愤怒总是被视为一种液体,即“anger is ahot liquid in a container”,极度的生气则液体会不断地变热成为气体,这些装在既定容器中的气体很容易会发生爆炸。又如burn sb up 的理解则借助于概念隐喻anger is fire;break down 的理解基于概念隐喻the mind is amachine。所以人们理解这些习语时,应找出隐藏的概念隐喻,这样对源域的理解就会自动映现到不同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概念化上去。
当人们理解习语时,如果已经理解了相关的概念隐喻,那么这种被激活的隐喻知识则会加速人们对习语的理解和记忆。以开心为例,在英语中就有如下表达: I’m feeling up. You’re in high spirits在这些习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空间隐喻,诸如:upis happier;up is better;high is happier等,空间隐喻以空间为源域,将空间的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因此,概念隐喻是理解习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概念隐喻在理解习语时具有心理真实性。
4 结论
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形成的意义理据,概念隐喻中复杂、抽象的概念通常借助于简单、明白易懂的概念来理解,因此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进行词汇教学的是必要的、可能的,概念隐喻用于词汇教学,必将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习语的能力并使习语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