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是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是从初中升入高中,从高中升入大学,都有一个过渡、适应、衔接的问题。尤其是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极为重要。这不仅因为中小学数学是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因为初中是人的一生中生理和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并且是从可塑造向定型逐漸转化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思维能力是所有能力包括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而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改革应用题教学,使之适应数学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需要,从内容到方法都需要花较大精力、较多时间进行研究。但是,义务教育教材在这方面的改变已经注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精神,努力克服以往教材中传统应用题繁难题多、分类型教学、注重解题技巧的教学模式。
应用题联系实际,生动地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能否从具体问题中归纳出数量关系,反映了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应有审题、设未知元、列解方程、检验、作结论等几个步骤,下面从几个不同的侧面选讲一部分竞赛题,从中体现解应用题的技能和技巧,
一,合理选择未知元
例:(1985年江苏东台初中数学竞赛题)从两个重为m千克和n千克,且含铜百分数不同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一块和另一种剩余的合金加在一起熔炼后,两者的含铜百分数相等,问切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采用直接元并辅以间接元,设切下的重量为x千克,并设m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q1,n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q2,则切下的两块中分别含铜xq1千克和xq2千克,混合熔炼后所得的两块合金中分别含铜[xq1 (n—x)q2]千克和[xq2 (m—x)q1]千克,
二,多元方程和多元方程组
例:(1986年扬州市初一数学竞赛题)A、B、C三人各有豆若干粒,要求互相赠送,先由A给B、C,所给的豆数等于B、C原来各有的豆数,依同法再由B给A、C现有豆数,后由C给A、B现有豆数,互送后每人恰好各有64粒,问原来三人各有豆多少粒?
解设A、B、C三人原来各有x、y、z粒豆,
解得:x=104,y=56,z=32,
答:原来A有豆104粒,B有56粒,C有32粒,
三,关于不等式及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例:(1980年苏联全俄第6届中学生物理数学竞赛题)一队旅客乘坐汽车,要求每辆汽车的乘客人数相等,起初,每辆汽车乘了22人,结果剩下一人未上车;如果有一辆汽车空车开走,那么所有旅客正好能平均分乘到其它各车上,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只能容纳32人,求起初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旅客?
解设起初有汽车k辆,开走一辆空车后,平均每辆车所乘的旅客为n名,显然,k≥2,n≤32,由题意,知:22k 1=n(k—1)
∴k—1=1,或k—1=23,
即k=2,或k=24,
当k=2时,n=45不合题意,
当k=24时,n=23合题意,
这时旅客人数为n(k—1)=529,
答:起初有24辆汽车,有529名旅客
四,应用题中的推理问题
竞赛中常见的应用题不一定是以求解的面目出现,而是一种逻辑推理型,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还要善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正确的逻辑思维,
例:(1986年加拿大数学竞赛题)有一种体育竞赛共含M个项目,有运动员A、B、C参加,在每个项目中,第一、二、三名分别得p1、p2、p3分,其中p1、p2、p3为正整数且p1>p2>p3,最后A得22分,B与C均得9分,B在百米赛中取得第一,求M的值,并问在跳高中谁取得第二名?
分析考虑三个得的总分,有方程:
M(p1 p2 p3)=22 9 9=40,①
又p1 p2 p3≥1 2 3=6,②
∴6M≤M(p1 p2 p3)=40,从而M≤6
由题设知至少有百米和跳高两个项目,从而M≥2,
又M40,所以M可取2、4、5,
考虑M=2,则只有跳高和百米,而B百米第一,但总分仅9分,故必有:9≥p1 p3,∴≤8,这样A不可能得22分。
若M=4,由B可知:9≥p1 3p3,又p3≥1,所以p1≤6,若p1≤5,那么四项最多得20分,A就不可能得22分,故p1=6。
∴4(p1 p2 p3)=40,∴p2 p3=4,
故有:p2=3,p3=1,A最多得三个第一,一个第二,一共得分3×6 3=21<22,矛盾。
若M=5,这时由5(p1 p2 p3)=40,得:
p1 p2 p3=8,若p3≥2,则:
p1 p2 p3≥4 3 2=9,矛盾,故p3=1
又p1必须大于或等于5,否则,A五次最高只能得20分,与题设矛盾,所以p1≥5
若p1≥6,则p2 p3≤2,这也与题设矛盾,∴p1=5,p2 p3=3,即p2=2,p3=1
A=22=4×5 2
故A得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
B=9=5 4×1。
故B得了一个第一,四个第三;
C=9=4×2 l。
故C得了四个第二,一个第三,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语言的表达精确、简洁,数学的语言包含有一般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应用题的教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它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解决问题时,数学阅读是第一关,必须做到认真而细致,应用题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应用题中的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辨别其数量关系,这样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抓好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联系实际,生动地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能否从具体问题中归纳出数量关系,反映了一个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般应有审题、设未知元、列解方程、检验、作结论等几个步骤,下面从几个不同的侧面选讲一部分竞赛题,从中体现解应用题的技能和技巧,
一,合理选择未知元
例:(1985年江苏东台初中数学竞赛题)从两个重为m千克和n千克,且含铜百分数不同的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两块,把所切下的每一块和另一种剩余的合金加在一起熔炼后,两者的含铜百分数相等,问切下的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采用直接元并辅以间接元,设切下的重量为x千克,并设m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q1,n千克的铜合金中含铜百分数为q2,则切下的两块中分别含铜xq1千克和xq2千克,混合熔炼后所得的两块合金中分别含铜[xq1 (n—x)q2]千克和[xq2 (m—x)q1]千克,
二,多元方程和多元方程组
例:(1986年扬州市初一数学竞赛题)A、B、C三人各有豆若干粒,要求互相赠送,先由A给B、C,所给的豆数等于B、C原来各有的豆数,依同法再由B给A、C现有豆数,后由C给A、B现有豆数,互送后每人恰好各有64粒,问原来三人各有豆多少粒?
解设A、B、C三人原来各有x、y、z粒豆,
解得:x=104,y=56,z=32,
答:原来A有豆104粒,B有56粒,C有32粒,
三,关于不等式及不定方程的整数解
例:(1980年苏联全俄第6届中学生物理数学竞赛题)一队旅客乘坐汽车,要求每辆汽车的乘客人数相等,起初,每辆汽车乘了22人,结果剩下一人未上车;如果有一辆汽车空车开走,那么所有旅客正好能平均分乘到其它各车上,已知每辆汽车最多只能容纳32人,求起初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名旅客?
解设起初有汽车k辆,开走一辆空车后,平均每辆车所乘的旅客为n名,显然,k≥2,n≤32,由题意,知:22k 1=n(k—1)
∴k—1=1,或k—1=23,
即k=2,或k=24,
当k=2时,n=45不合题意,
当k=24时,n=23合题意,
这时旅客人数为n(k—1)=529,
答:起初有24辆汽车,有529名旅客
四,应用题中的推理问题
竞赛中常见的应用题不一定是以求解的面目出现,而是一种逻辑推理型,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还要善于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正确的逻辑思维,
例:(1986年加拿大数学竞赛题)有一种体育竞赛共含M个项目,有运动员A、B、C参加,在每个项目中,第一、二、三名分别得p1、p2、p3分,其中p1、p2、p3为正整数且p1>p2>p3,最后A得22分,B与C均得9分,B在百米赛中取得第一,求M的值,并问在跳高中谁取得第二名?
分析考虑三个得的总分,有方程:
M(p1 p2 p3)=22 9 9=40,①
又p1 p2 p3≥1 2 3=6,②
∴6M≤M(p1 p2 p3)=40,从而M≤6
由题设知至少有百米和跳高两个项目,从而M≥2,
又M40,所以M可取2、4、5,
考虑M=2,则只有跳高和百米,而B百米第一,但总分仅9分,故必有:9≥p1 p3,∴≤8,这样A不可能得22分。
若M=4,由B可知:9≥p1 3p3,又p3≥1,所以p1≤6,若p1≤5,那么四项最多得20分,A就不可能得22分,故p1=6。
∴4(p1 p2 p3)=40,∴p2 p3=4,
故有:p2=3,p3=1,A最多得三个第一,一个第二,一共得分3×6 3=21<22,矛盾。
若M=5,这时由5(p1 p2 p3)=40,得:
p1 p2 p3=8,若p3≥2,则:
p1 p2 p3≥4 3 2=9,矛盾,故p3=1
又p1必须大于或等于5,否则,A五次最高只能得20分,与题设矛盾,所以p1≥5
若p1≥6,则p2 p3≤2,这也与题设矛盾,∴p1=5,p2 p3=3,即p2=2,p3=1
A=22=4×5 2
故A得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
B=9=5 4×1。
故B得了一个第一,四个第三;
C=9=4×2 l。
故C得了四个第二,一个第三,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数学语言的表达精确、简洁,数学的语言包含有一般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应用题的教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它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解决问题时,数学阅读是第一关,必须做到认真而细致,应用题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应用题中的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辨别其数量关系,这样的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抓好应用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