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也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就是:
一、多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时间。
语文重在与文本对话,注重文字理解,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悟,形成独特的体验。而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文化积淀都是不一样的,感悟文本后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意境也会不同。学生有了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才会有更多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给学生读书的权力,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
2012年5月龙里县教育局举办“有效课堂”评比,巴江中学张毅老师在卫华中学上了《旅鼠之谜》。张老师说: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同学去读课文,究竟是什么让老师震撼呢?张老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反复的去读课文,结果学生们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张老师给了学生与文本足够的对话时间,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尊重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提问后即刻让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出,就请学优生代替,或者自己过早地把现成的答案说出来。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维能作出快速的反映吗?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只能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上是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答非所问。所以,课堂上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只有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才会把猜测的答案说得有凭有据、有条有理,甚至富有创新意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这个道理,
三、给学生一些讨论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老师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学生当听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了学习,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呢?那就需要交流。课堂上,学生书读了,也思考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但这种思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陈旧的还是创新的,这就需要去和别人讨论交流了才知晓。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走向认识的相对统一,从而自然、和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九月份我到都匀参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观摩课”活动。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发课标让学生去反复的阅读课文,小组进行激烈交流问题,最后有效的完成课堂目标。他们的教学理念是:“10 35,还课堂以学生。”他们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只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读、思、议,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才有效。
(作者简介:宋清义,1969年7月出生,男,籍贯贵州龙里,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邮编:551201;通讯地址:贵州省龙里县哪旁乡卫华中学;电话:13885486698;邮箱:879110307@qq.com)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就是:
一、多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时间。
语文重在与文本对话,注重文字理解,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悟,形成独特的体验。而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文化积淀都是不一样的,感悟文本后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意境也会不同。学生有了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才会有更多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给学生读书的权力,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
2012年5月龙里县教育局举办“有效课堂”评比,巴江中学张毅老师在卫华中学上了《旅鼠之谜》。张老师说: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同学去读课文,究竟是什么让老师震撼呢?张老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反复的去读课文,结果学生们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张老师给了学生与文本足够的对话时间,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尊重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提问后即刻让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出,就请学优生代替,或者自己过早地把现成的答案说出来。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维能作出快速的反映吗?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只能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上是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答非所问。所以,课堂上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只有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才会把猜测的答案说得有凭有据、有条有理,甚至富有创新意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这个道理,
三、给学生一些讨论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老师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学生当听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了学习,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呢?那就需要交流。课堂上,学生书读了,也思考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但这种思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陈旧的还是创新的,这就需要去和别人讨论交流了才知晓。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走向认识的相对统一,从而自然、和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九月份我到都匀参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观摩课”活动。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发课标让学生去反复的阅读课文,小组进行激烈交流问题,最后有效的完成课堂目标。他们的教学理念是:“10 35,还课堂以学生。”他们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只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读、思、议,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才有效。
(作者简介:宋清义,1969年7月出生,男,籍贯贵州龙里,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邮编:551201;通讯地址:贵州省龙里县哪旁乡卫华中学;电话:13885486698;邮箱:8791103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