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内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知识的密度,提出富有价值或挑战性的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为学生的思维多开一扇门。
一、多开一扇门——拓展思维的宽度
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第九册22课。
……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我明白了做任何事要目标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师:可是,有一些人也像你们所说的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结果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怎么理解呢?
(拓展)出示:《摘花与插柳》(概要):(1)席慕容的专业是绘画,年轻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让她名扬天下的不是她的画,而是她的诗。(2)金庸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当外交官,后来却在报纸当编辑,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写武侠小说。
生:老师,我认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除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外,这个目标是什么很重要,如果定得不好,则努力也没有用。
师:那么,有了刘翔我们就再也不能练跨栏了吗?
生:也不是,我的意思是要看他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提高一点成绩,或锻炼身体也是可以的。所以,目标定位要准确。
……
师:那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价值的了?
生:不,我觉得并不矛盾。目标在人的一生中会不断变化,但不管什么目标,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终究会有收获的。
……
评析:(1)拓展的资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在辩论、讨论中升华文本的主题,多开一扇门,突破学生思维的限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理解更有深度,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真正把文本蕴含的内容转换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而且超越文本。学生信文本又不唯文本,学会批判地接受。(2)教师在拓展的同时又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放得开又收得拢,教师在课堂中“主导”的作用得到发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牵住”学生的同时,又把学生培养成有自己思考的有个性的个体。
二、多开一扇门——挖掘思维的深度
案例:《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第十二册17课。
……
师:面对压力和困难,像雪松那样适时弯曲,作出适当让步,最终战胜困难,其实,我们身边,历史上也有像雪松一样的人,谁能说说?
生:卧薪尝胆中勾践就是这样,当自己的实力不如吴王时,宁可为吴王做奴仆,忍气吞声,最终战胜吴王,他就是像雪松一样,先弯曲后反弹的。
师: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为了生存和最终战胜对手!弯曲有的时候是一种斗争的策略!
生:韩信也是这样,面对地痞无赖的挑衅,他忍下胯下之辱,最终帮刘邦夺得了天下。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见过小草吗?在生长过程中它们遇到岩石或土块就从夹缝中不屈不挠地长出来。也许曲曲折折,也许受尽磨难,但它们总是不停地抗争,这就是雪松的精神。但是,孟子说过,何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同学们,威武不能屈呀!我们的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物。(出示)文天祥抗元兵,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呼出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屈服,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指名说)
生:我认为,面对困难,有的时候不能像雪松那样先弯曲后反弹。刘胡兰如果先弯曲,那样就会牺牲更多的人,而且会被人瞧不起的。
生:弯曲是一种斗争的智慧,该不该弯曲,可能要看当时的处境以及后果,或者个人集体利益的权衡等多种因素,考虑要周到才能决定。
评析:(1)真理越辩越明。文本告诉的道理是明摆着的,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没有为学生多开一扇门,学生的思维是走不到这一步的。雪松启示的理解在教师的推波助澜下,已经达成共识而且达到一定高度,教师突然提供几乎与文本倡导的价值相反的事例,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深度阅读”和“层次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真正走进了“启示”,学会了多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2)精彩就是在别人停下的时候,再往前走一步。学生思维深度的挖掘需要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教师的目光有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自己对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资源的认识要到位,做到既重视语文教材,又不囿于语文教材,与教材结合,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其他资源,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走向深入。
三、多开一扇门——提升思维的高度
案例:《林冲棒打洪教头》。
……
师:课文学到这儿,老师相信每个同学的头脑中都有了林冲的形象,你能给大家介绍你心中的林冲吗?
生:我心中的林冲是个武艺高强又非常谦虚的人,面对洪教头他只是几招就打败对手,而且不像洪教头那样张扬,非常谦虚。
生:我认为林冲是个聪明人。他面对洪教头的一再挑衅,考虑自己的处境,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时才出手,而且,就算出手也不是取人性命。
师:你们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还知道林冲的其他故事吗?
(生说了很多)
师:你们看,林冲由妻子被高衙内羞辱,再到野猪林遇害,再到风雪山神庙草料险些被烧死,他被逼得没有了退路,最后一怒上了梁山。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林冲本来不是想去梁山当好汉的,他是被逼无奈,没有其他出路了,才去梁山的。
生:我发现林冲一生的遭遇和他在课文中的表现差不多,面对挑衅,都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才爆发出来,打败了敌人。
评析:思维的高度就是思维的立脚点、角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何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突破思维“唯一”框架,需要教师拓展文本隐藏的资源,引导学生站在新的立脚点、角度分析看待问题。
总之,阅读教学是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组织引领的作用,鼓励学生用怀疑、挑剔的眼光审视阅读对象,为学生多开一扇门,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学生能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那么課堂将闪现更多充满智慧的美丽火花。
一、多开一扇门——拓展思维的宽度
案例:《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第九册22课。
……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我明白了做任何事要目标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师:可是,有一些人也像你们所说的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结果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怎么理解呢?
(拓展)出示:《摘花与插柳》(概要):(1)席慕容的专业是绘画,年轻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让她名扬天下的不是她的画,而是她的诗。(2)金庸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当外交官,后来却在报纸当编辑,而他最大的成就是写武侠小说。
生:老师,我认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除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外,这个目标是什么很重要,如果定得不好,则努力也没有用。
师:那么,有了刘翔我们就再也不能练跨栏了吗?
生:也不是,我的意思是要看他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提高一点成绩,或锻炼身体也是可以的。所以,目标定位要准确。
……
师:那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价值的了?
生:不,我觉得并不矛盾。目标在人的一生中会不断变化,但不管什么目标,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终究会有收获的。
……
评析:(1)拓展的资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在辩论、讨论中升华文本的主题,多开一扇门,突破学生思维的限制,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理解更有深度,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真正把文本蕴含的内容转换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而且超越文本。学生信文本又不唯文本,学会批判地接受。(2)教师在拓展的同时又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放得开又收得拢,教师在课堂中“主导”的作用得到发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牵住”学生的同时,又把学生培养成有自己思考的有个性的个体。
二、多开一扇门——挖掘思维的深度
案例:《山谷中的谜底》苏教版第十二册17课。
……
师:面对压力和困难,像雪松那样适时弯曲,作出适当让步,最终战胜困难,其实,我们身边,历史上也有像雪松一样的人,谁能说说?
生:卧薪尝胆中勾践就是这样,当自己的实力不如吴王时,宁可为吴王做奴仆,忍气吞声,最终战胜吴王,他就是像雪松一样,先弯曲后反弹的。
师: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为了生存和最终战胜对手!弯曲有的时候是一种斗争的策略!
生:韩信也是这样,面对地痞无赖的挑衅,他忍下胯下之辱,最终帮刘邦夺得了天下。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见过小草吗?在生长过程中它们遇到岩石或土块就从夹缝中不屈不挠地长出来。也许曲曲折折,也许受尽磨难,但它们总是不停地抗争,这就是雪松的精神。但是,孟子说过,何为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同学们,威武不能屈呀!我们的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物。(出示)文天祥抗元兵,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呼出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毫不屈服,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指名说)
生:我认为,面对困难,有的时候不能像雪松那样先弯曲后反弹。刘胡兰如果先弯曲,那样就会牺牲更多的人,而且会被人瞧不起的。
生:弯曲是一种斗争的智慧,该不该弯曲,可能要看当时的处境以及后果,或者个人集体利益的权衡等多种因素,考虑要周到才能决定。
评析:(1)真理越辩越明。文本告诉的道理是明摆着的,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没有为学生多开一扇门,学生的思维是走不到这一步的。雪松启示的理解在教师的推波助澜下,已经达成共识而且达到一定高度,教师突然提供几乎与文本倡导的价值相反的事例,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深度阅读”和“层次性”。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真正走进了“启示”,学会了多角度、全面地思考问题。(2)精彩就是在别人停下的时候,再往前走一步。学生思维深度的挖掘需要教师巧妙的点拨引导,教师的目光有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自己对语文教材和语文课程资源的认识要到位,做到既重视语文教材,又不囿于语文教材,与教材结合,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其他资源,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走向深入。
三、多开一扇门——提升思维的高度
案例:《林冲棒打洪教头》。
……
师:课文学到这儿,老师相信每个同学的头脑中都有了林冲的形象,你能给大家介绍你心中的林冲吗?
生:我心中的林冲是个武艺高强又非常谦虚的人,面对洪教头他只是几招就打败对手,而且不像洪教头那样张扬,非常谦虚。
生:我认为林冲是个聪明人。他面对洪教头的一再挑衅,考虑自己的处境,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时才出手,而且,就算出手也不是取人性命。
师:你们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还知道林冲的其他故事吗?
(生说了很多)
师:你们看,林冲由妻子被高衙内羞辱,再到野猪林遇害,再到风雪山神庙草料险些被烧死,他被逼得没有了退路,最后一怒上了梁山。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林冲本来不是想去梁山当好汉的,他是被逼无奈,没有其他出路了,才去梁山的。
生:我发现林冲一生的遭遇和他在课文中的表现差不多,面对挑衅,都是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才爆发出来,打败了敌人。
评析:思维的高度就是思维的立脚点、角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何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突破思维“唯一”框架,需要教师拓展文本隐藏的资源,引导学生站在新的立脚点、角度分析看待问题。
总之,阅读教学是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组织引领的作用,鼓励学生用怀疑、挑剔的眼光审视阅读对象,为学生多开一扇门,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果学生能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那么課堂将闪现更多充满智慧的美丽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