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延伸 让阅读如此美好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5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大量阅读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
  2011年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会制订自主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可见,初中生阅读整本书,才能完整地感受作者思想,品味其语言特色,学习其精髓。也只有通过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书籍,学生才能在有个性的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拥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那么学生可以阅读哪些作品呢?最有立足点的做法是:通过课内阅读延伸。教材是专家们层层论证而来的,具有示范性。立足课内,让学生自主选择作品,会使阅读有效而有序地展开。以七年级教学为例,在教学《金色花》时,鼓励学生延伸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教学《荷叶·母亲》时,可延伸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延伸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由《绿色蝈蝈》延伸到阅读《昆虫记》;由《小圣施威降大圣》延伸到阅读施耐庵的《西游记》;由《皇帝的新装》延伸到阅读《安徒生童话集》;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延伸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延伸到《城南旧事》。其间既有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又有科普作品;既有伟人的精神指导,又有贴近生活的成长烦恼。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使自主阅读成为可能。当然因为课堂容量大,真正潜心品味,需要学生在课后阅读中完成。教师只要做到上课时精心点拨,悉心引导,就能为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使延伸阅读有效展开。
  怎样才能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使延伸阅读有效展开呢?我想要注意三个“保障”。
  1.时间保障。
  阅读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活动。如果只提要求,让学生课外在家阅读,可能会出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现象。于是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不吝惜学生在校阅读的时间,规定并保证学生在午自修期间阅读。为了给学生大量阅读的机会,我校开设了一节阅读课。每次上课铃一响,学生准时开始阅读,不到5分钟,便已沉浸到各自的故事中。我校还把阅读作为特长拓展课中的一门,这部分学生可以来到阅览室,就像鱼儿在水中游动一般自由地阅读。
  当然,单纯靠在校期间的阅读,会使阅读量受到限制。有了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每年的寒暑假期布置阅读作业,真正拓展学生的视野。
  2.书籍保障。
  学校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规定每周二为借书日,每个班可借阅二十本书。于是每个班就有了一个生命力蓬勃的“绿色书斋”。学生也可带自己家中的书籍进行交换,使书籍更新换代,永葆新鲜!
  3.效率保障。
  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但是如果无法知晓学生阅读的成效,就会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局。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保障阅读效率呢?
  首先,阅读需要制订计划。学生要“学会制订自主的阅读计划”,作为读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更应该有计划。我在每学年开始都会根据所学课文,精心制订每个月的主题阅读供学生自主选择。我把9月、10月定为“大陆现当代作家月”,11月、12月设为“古代文人月”,3月、4月设为“台湾作家月”,5月、6月定为“外国作家月”。
  在“大陆作家月”中,拿出鲁迅的“全副家当”,朱自清、汪曾祺的散文,巴金、郭沫若的小说,舒婷的诗集,傅雷的家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同时选取曹文轩的《草房子》,孙犁《白洋淀纪事》,沈从文的《边城》,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刘绍棠《蒲柳人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家深入对话,在比较中感知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
  寒冬时节,正是向古代圣贤致敬的季节。我从课内古文延伸开去,让学生阅读《论语》《世说新语》《三国志》《永州八记》等经典著作,也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优秀小说。学生品读着古代文人的作品,领悟其创作风格,学习他们的雄心壮志。
  3月、4月是“台湾作家月”,学生自由地阅读着席慕容、余光中的诗,林海音、三毛的小说,王鼎钧、张晓风、林海音、龙应台、琦君的散文,了解其人生经历,细味其语言美感,学习其思想精髓。在烟花纷飞的日子里,阅读着一片片美文,确实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5月和6月是“外国作家月”。因为空间的距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历史及其创作元素较为陌生。教师通过课内作品的解读,使学生初步了解,并通过延伸阅读深入理解。如鼓励学生阅读俄国普希金、叶赛宁的诗,契诃夫、高尔基的小说,英国作家培根的随笔,莎士比亚的戏剧,夏洛特的小说,法国作家雨果、都德、莫泊桑的小说,美国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
  其次,教师通过评书环节,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使读而有感,有所启发。如在某次评书活动中,我请学生在衍太太、小福子、外祖母三个旧时女性中任选一个进行评论,因为这三个人物都非主要人物,所以学生更容易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观点可能不够全面、正确,但比较独特。
  再次,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每周安排两位同学推荐,要求说出推荐理由,只要内容健康,有阅读价值的作品,都可以推荐。这样一来,课外阅读在师生积极的交流互动中得到了顺利推进。
  另外,学生往往会因古代作品年代久远,无法读懂,以致缺少兴趣,如阅读《红楼梦》前,我先让学生看两集电视剧,学生往往会被吊起胃口,自觉地阅读下面的情节。
  我认为立足课内,自主延伸,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感受阅读时的美妙境界,营造人人喜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市新城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新课标不但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更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怀。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能够充分表达情感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
授课学校:广东实验中学  授课地点:高一南山班  授课时间:2015年9月16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诗经〉两首》中的《静女》,(打开幻灯片,灵机一动)大家看看我选的这张图片合适不?  生:合适。  师:为什么?  生:那个女孩挺漂亮的。  师:漂亮就合适?  生:诗里讲啦,“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姝”“娈”就是漂亮的意思。  师:有道理,还有别的理由吗?  生:她手里拿的红花,和课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创新教学,同时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以此增强教学效果,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不但有助于教学进度的推进,更能够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要求,高效课堂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今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体现出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制定
“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过去了。伴随着即将到来的岁末钟声,新的一年正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很高兴通过《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杂志向全国农村水电行业的广大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依据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以及学生的需求,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设计课程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引导他们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情感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有了情感,高中语文教学才更加充满活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
关注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事实上,占很多课时的语文教学并未真正发挥其作用,语文教学处于沉闷、低迷的状态,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境地。这样的教学处境,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语文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应该说,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