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最终体现。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对本行业企业、相关中高职院校的调研,理清中高职两个层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根据中高职不同层次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细化分类出层次化的中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层次化;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课题“中高职衔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5-02)
作者简介:辛建丽,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桥梁工程;蒋玲,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建设;彭涌涛,男,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4-0005-06
中职和高职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贯通,从而构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推动江苏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3+3”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试点。其中,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本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关键所在。[2]
一、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
国外所推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类。[3]
1.德国、法国的“补习衔接模式”。该模式的做法是针对中职毕业生,以兼顾“升学准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目的,安排中职毕业生在职教机构中接受一定时间的集中、专门补习,从而达到高中阶段学历标准,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2.英国、澳大利亚的“职教一体化衔接模式” [4]。该模式可归结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衔接模式,该模式下,职业资格的获得具备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功效。
3.美国、俄罗斯的“教学体系一体化衔接模式”。该模式很好地兼顾了不同中职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升学或就业),旨在使得每个中职毕业生都能做好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准备。
(二)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重视。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1.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模式。该模式是由中职校或高职学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在课程、教学等方面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在校连续学习五年,毕业时取得高等教育专科文凭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我国多采用以高职办学为主体的五年一贯制。
2.职业教育园区化(集团化)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地方建立该地区的教育园区或教育集团为平台,形成职业教育教学链、行业链、利益链的全面融合。该模式促进了区域内部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发展。
3.中高职分段衔接模式。该模式是指中职和高职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分别开展教学,在完成了中职教育教学任务后,经过选拔和认定合格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毕业后取得高等教育专科文凭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根据进入高职阶段的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对口升学、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其中,对口升学是主要形式。江苏省2012年启动首批中高职衔接试点,目前,“三三分段”人才培养模式(3年中职+3年高职)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一种重要模式。该模式最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中职、高职之间课程体系的衔接。
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专业曾被评为“交通部重点专业”、“江苏高职示范性专业”以及“江苏省特色专业”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桥涵施工、检测、项目管理等与路桥工程相关工作的中高级技术性人才。因此,该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水平直接影响到江苏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高职各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明确,出现教育层次不清楚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复和错位
中职院校往往把专业技能课放在过于重要的位置,轻视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此外,职业模块及分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造成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阶段后,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严重影响到高职阶段的后续学习。
(二)中高职各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出现重复、脱节现象
有些院校中职阶段课程内容太过简单,而高职阶段课程内容难度又太大,形成断档或脱节现象[3];有些院校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率较高,难以对学生形成吸引力;有些院校中高职课程内容完全脱离,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
三、层次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课程体系衔接技术路线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通过学生调查表、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直接深入省内从事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行业的工程一线单位展开行业、企业调研,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岗位需求情况、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近况等。
2.向开设本专业的相关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学习,研究他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其专业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组织公路交通企业和行业的技术能手、专家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前面的调研结果,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得出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规格。
4.根据中高职岗位要求的差异、职业能力高低的不同,对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进行分类和细化,从而得到中职和高职各自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层次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二)层次化的中高职衔接思路
1.培养目标的分层衔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素质基础,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围绕江苏交通路桥施工行业的需求,明确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应重点加强学生基本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在职业技能方面达到初中级职业资格要求。如表1所示。本专业中职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路桥施工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
高职阶段应着重加强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加强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能力培养,使之在职业技能方面达到高级职业资格要求。[6]本专业高职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与桥涵施工、检测、监理、项目管理、公路与小桥涵设计、测量计量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生涯基础的高技能型人才。
2.职业能力的分层衔接。本专业中职毕业生多数从事的是路桥行业施工一线的初级及基础工作岗位,其职业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而本专业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多数从事的是路桥行业施工现场的中高级工作岗位,职业发展空间较大,可能性较多。少数学生在高职阶段选择转本科,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快历练成长为路桥施工企业的技术骨干,还有的学生经过个人努力成为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可见,对于高职职业能力的要求,要明显高于中职很多。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是逐层推进的,如图2所示。中职课程其教学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重点应体现在与中职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基础、初级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在打好专业初级基础及掌握好初级专业技能还有余力的前提下,可考虑适当提升即递进到中等专业技能的培养。[7]而高职课程其教学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重点应体现在与高职职业能力相匹配的中、高级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高职课程应同时兼顾到中等和高等专业技能,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于中等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予以重视,这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否则,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会因课程内容难度大而造成学习困难。
四、课程衔接内容
(一)课程衔接体系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层次化“3+3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中职开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文化公共课程,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保证岗位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在高职教学中设置应用高等数学、实用英语等基础课程加以衔接;开设中职道路建筑材料检测、工程测量技术基础、道路工程概论等专业一般课程,在高职教学中设置公路测设技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桥涵工程技术、公路工程检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专业核心课程加以衔接,保证了专业课程的核心化提升。此外,在高职阶段增设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路桥施工图强化训练、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公路工程资料填写与归档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使高职生的知识得以丰富与巩固。这样,就形成了公共课程、专业一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中高职课程结构的合理衔接。
(二)中高职共有的专业主干课程衔接
从表2中职、高职的衔接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道路建材、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路基路面、公路检测、公路施工技术这六方面的课程,中职和高职都有开设。这些课程主要培养本专业的基本通用职业能力,中职高职都应很好地重视,而如何做好这些课程的衔接,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难点所在。根据前面的课程衔接思路,应理清中职高职各自学习的侧重点,以避免出现中高职衔接中易出现的通病,即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这一问题。
本次衔接中,中职和高职具体课程内容侧重点及要求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本专业中高职共有的这六方面的课程,中职和高职的侧重点与要求是不一样的,中职注重的是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培养,而高职明显是在中职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具体实施时,中职阶段一定要按照中职的侧重点和要求进行教学,以打好前段的基础,而高职也应严格参照高职的侧重点和要求开展具体教学,以做好后段的提升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五、结论
中职和高职是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实施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对于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8]本文以课程体系衔接作为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有效载体,以中职、高职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和出发点,构建了层次化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于完善江苏地方交通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艳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3):9-11.
[2] 李大勇.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广东教育,2013(18):42-45.
[3] 刘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几点思考[J].成功,2012(12):51-56.
[4] 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济与我国的借鉴[J].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89-93.
[5] 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模式[J].职教论坛,2012(15):36-38.
[6] 刘育锋.国家资格框架——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依据——基于比较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5-8.
[7] 朱琳佳,卢京昌.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职教论坛,2012(22):57-59.
[8] 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56-59.
[责任编辑 盛 艳]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层次化;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课题“中高职衔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5-02)
作者简介:辛建丽,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桥梁工程;蒋玲,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建设;彭涌涛,男,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4-0005-06
中职和高职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贯通,从而构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理念,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推动江苏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3+3”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试点。其中,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本次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和关键所在。[2]
一、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中高职衔接模式
国外所推行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类。[3]
1.德国、法国的“补习衔接模式”。该模式的做法是针对中职毕业生,以兼顾“升学准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目的,安排中职毕业生在职教机构中接受一定时间的集中、专门补习,从而达到高中阶段学历标准,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2.英国、澳大利亚的“职教一体化衔接模式” [4]。该模式可归结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衔接模式,该模式下,职业资格的获得具备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功效。
3.美国、俄罗斯的“教学体系一体化衔接模式”。该模式很好地兼顾了不同中职毕业生的不同需求(升学或就业),旨在使得每个中职毕业生都能做好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准备。
(二)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重视。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1.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模式。该模式是由中职校或高职学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在课程、教学等方面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在校连续学习五年,毕业时取得高等教育专科文凭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我国多采用以高职办学为主体的五年一贯制。
2.职业教育园区化(集团化)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以地方建立该地区的教育园区或教育集团为平台,形成职业教育教学链、行业链、利益链的全面融合。该模式促进了区域内部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发展。
3.中高职分段衔接模式。该模式是指中职和高职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分别开展教学,在完成了中职教育教学任务后,经过选拔和认定合格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毕业后取得高等教育专科文凭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根据进入高职阶段的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对口升学、自主招生和高考招生,其中,对口升学是主要形式。江苏省2012年启动首批中高职衔接试点,目前,“三三分段”人才培养模式(3年中职+3年高职)已成为中高职衔接的一种重要模式。该模式最关键和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中职、高职之间课程体系的衔接。
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分析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该专业曾被评为“交通部重点专业”、“江苏高职示范性专业”以及“江苏省特色专业”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桥涵施工、检测、项目管理等与路桥工程相关工作的中高级技术性人才。因此,该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水平直接影响到江苏省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中高职各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明确,出现教育层次不清楚和职业能力水平的重复和错位
中职院校往往把专业技能课放在过于重要的位置,轻视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此外,职业模块及分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造成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阶段后,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严重影响到高职阶段的后续学习。
(二)中高职各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出现重复、脱节现象
有些院校中职阶段课程内容太过简单,而高职阶段课程内容难度又太大,形成断档或脱节现象[3];有些院校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率较高,难以对学生形成吸引力;有些院校中高职课程内容完全脱离,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
三、层次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一)课程体系衔接技术路线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1.通过学生调查表、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直接深入省内从事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行业的工程一线单位展开行业、企业调研,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岗位需求情况、具体工作任务以及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近况等。
2.向开设本专业的相关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学习,研究他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其专业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组织公路交通企业和行业的技术能手、专家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结合前面的调研结果,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得出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规格。
4.根据中高职岗位要求的差异、职业能力高低的不同,对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进行分类和细化,从而得到中职和高职各自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层次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二)层次化的中高职衔接思路
1.培养目标的分层衔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素质基础,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围绕江苏交通路桥施工行业的需求,明确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应重点加强学生基本文化素质、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在职业技能方面达到初中级职业资格要求。如表1所示。本专业中职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路桥施工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
高职阶段应着重加强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加强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能力培养,使之在职业技能方面达到高级职业资格要求。[6]本专业高职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生产第一线能够从事公路、城市道路与桥涵施工、检测、监理、项目管理、公路与小桥涵设计、测量计量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生涯基础的高技能型人才。
2.职业能力的分层衔接。本专业中职毕业生多数从事的是路桥行业施工一线的初级及基础工作岗位,其职业能力要求也相对较低,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而本专业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多数从事的是路桥行业施工现场的中高级工作岗位,职业发展空间较大,可能性较多。少数学生在高职阶段选择转本科,多数学生毕业后很快历练成长为路桥施工企业的技术骨干,还有的学生经过个人努力成为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可见,对于高职职业能力的要求,要明显高于中职很多。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是逐层推进的,如图2所示。中职课程其教学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重点应体现在与中职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基础、初级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在打好专业初级基础及掌握好初级专业技能还有余力的前提下,可考虑适当提升即递进到中等专业技能的培养。[7]而高职课程其教学内容、工作任务的选取重点应体现在与高职职业能力相匹配的中、高级专业技能的培养上,高职课程应同时兼顾到中等和高等专业技能,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对于中等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予以重视,这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关键。否则,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后会因课程内容难度大而造成学习困难。
四、课程衔接内容
(一)课程衔接体系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层次化“3+3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中职开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文化公共课程,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保证岗位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在高职教学中设置应用高等数学、实用英语等基础课程加以衔接;开设中职道路建筑材料检测、工程测量技术基础、道路工程概论等专业一般课程,在高职教学中设置公路测设技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桥涵工程技术、公路工程检测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等专业核心课程加以衔接,保证了专业课程的核心化提升。此外,在高职阶段增设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路桥施工图强化训练、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公路工程资料填写与归档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使高职生的知识得以丰富与巩固。这样,就形成了公共课程、专业一般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中高职课程结构的合理衔接。
(二)中高职共有的专业主干课程衔接
从表2中职、高职的衔接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道路建材、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路基路面、公路检测、公路施工技术这六方面的课程,中职和高职都有开设。这些课程主要培养本专业的基本通用职业能力,中职高职都应很好地重视,而如何做好这些课程的衔接,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难点所在。根据前面的课程衔接思路,应理清中职高职各自学习的侧重点,以避免出现中高职衔接中易出现的通病,即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这一问题。
本次衔接中,中职和高职具体课程内容侧重点及要求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于本专业中高职共有的这六方面的课程,中职和高职的侧重点与要求是不一样的,中职注重的是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培养,而高职明显是在中职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具体实施时,中职阶段一定要按照中职的侧重点和要求进行教学,以打好前段的基础,而高职也应严格参照高职的侧重点和要求开展具体教学,以做好后段的提升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五、结论
中职和高职是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实施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对于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8]本文以课程体系衔接作为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有效载体,以中职、高职不同层次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和出发点,构建了层次化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于完善江苏地方交通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艳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3(3):9-11.
[2] 李大勇.职业能力导向的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广东教育,2013(18):42-45.
[3] 刘畅.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几点思考[J].成功,2012(12):51-56.
[4] 刘育锋.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与实践——英国的经济与我国的借鉴[J].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89-93.
[5] 邵世光,王月穆.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衔接模式[J].职教论坛,2012(15):36-38.
[6] 刘育锋.国家资格框架——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依据——基于比较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5-8.
[7] 朱琳佳,卢京昌.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职教论坛,2012(22):57-59.
[8] 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56-59.
[责任编辑 盛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