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导论课”的设计与反思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ilan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好的导论教学,可以引导整个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品味和教学格调。本文对研究性学习导论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从教学环境、教学活动、教学资源三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剖析,从导论课定位、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转化、课题管理与教师风采三方面进行了反思,以期能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导论课;教学设计
  一、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它的开展方式和课程目标给教学观、课程观、师生观、学习观带来了迥然的变化。传统学科教学基于或主要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课程开发,掌握必要的间接经验是学科课的直接目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通过对课题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来获得直接经验并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即为课程的开发与创建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选题——方案制定——开题——课题研究——中期汇报——课题再研究——成果展示与汇报的方式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其起点、过程和结果均表现出不确定性。
  由此,对于初接触该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陌生感,学生往往需要经过一个完整课题的研究才对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如同数学中的归纳法,在经历一个完成的证明过程后才能得到相应结论。由此,笔者尝试利用演绎法的方式,在开始课题研究前,利用“导论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导论的释义及意义
  “导”在汉语词典中的含义有4层含义,分别为:指导、带领;启发、使明白;引起、传递;导演。在本文中,导论中的“导”,可引用前3层含义,即指导、启发、传递。从课 程功能的视角看,导论课通常有两两种理解:一种指一门完整的课程,如某学科导论、某专业导论和某课程导论;另一种则指一门课程教学开头的引导部分。本文中的“导论”特指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中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即教学开头的引导部分。
  导论课的开设,有助于引导整个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学品位和教学格调。从教学对象来分析,对于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的中小学生,一堂好的导论课可以让学生对课程充满期待和好奇、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激发起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兴趣;从教学内容来看,导论课较为全面地阐释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素养,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学”的相关知识;从教学功能上来看,导论课可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投入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为以后的实践研究打下基础。
  三、 研究性学习“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研究性学习“导论课”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与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价值、开展過程、成果表达方式等知识,形成对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师生访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的了解,激发其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价值、开展过程及成果展示方式。
  (3)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及成果展示方式。
  (4)学生分析:初次接触研究性学习。
  (5)课时安排:1课时。
  (6)学具安排:多媒体投影、教学学案。
  2. 教学过程设计
  (二)研究性学习“导论课”教学设计分析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体验课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注重问题的解决的和知识的建构,由此,教师的职责从知识传递者慢慢变成学生学习的顾问,更多地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导论课时,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设置各种情境,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完成整个教学目标。以下,将从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设计三方面进行分析。
  1.关于教学环境的设计
  在座位模式上,打破行列排列模式,采取小组围坐模式,有利于组内成员、组与组、成员与教师之间的各种讨论;在教学用具方面,选择了多媒体投影进行教学,能播放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多媒体视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在无形中创建了较好的班级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实施有效的活动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知识的建构性表明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本导论课中,针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相应的活动设计,通过小组抢答赛、视频制作与播放、案例展示与分析、小组讨论与思考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思维的活跃性,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活动情境中,形成“主体—客体—主体”之环,完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状态的提升。
  其中,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通过播放南沙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阁麒麟舞”的图片与视频,创设出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从中提出问题,进而转化成相应的课题。之后,设置“如何完成课题的研究”这一任务,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与发言,教师将学生所罗列出来的解决方法和步骤进行板书和归纳。最后,以广州市开展的一项培养与提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案例为对比,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展示出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完整过程。学生通过对比,补充和完善了之前所总结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从而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这一知识点。
  在“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这一教学重难点,通过设置给学生发放优秀研究性学习报告,让其从中找出所呈现出来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多元化进行认知。学生通过该活动的引导与启发,进而迸发出各种各样的成果展现方式的想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关于教学资源的设计
  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寻找和建立丰富、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获得复杂的知识提供信息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导论课中,笔者根据教学知识点所需,建立和挖掘了以下教学资源:(1)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图片。(2)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制作。(3)优秀案例的选取与展示。(4)学案的设计与应用。为让学生学思结合,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本堂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设计与展示设计了问题式的学案,并给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1.请写下与南沙黄阁麒麟舞相关的课题名称。
  2.请思考并写出开展课题研究的流程。
  3.请同学们对比广州市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提升班的活动流程”,完善课题研究的流程。
  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设计与展示
  1.请同学们根据《岭南醒狮文化的调查研究》第五部分第3小点,讨论与黄阁麒麟舞相关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及展示方式。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1.具有小组合作的精神;2.具有问题意识;3.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4.注重成果转化;5.做好坚持不懈的准备。
  四、 研究性学习“导论课”教学设计的反思
  1. 导论课的定位
  导论课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逻辑结构、学习内容、实施方式、专业思想及自身所应具备的课程素养有所感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重点在于阐释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实施方式,在专业思想、课程素养方面有所欠缺,且因教学时间仅为1课时,对于教学内容也仅停留在短暂的引导与思考上。由此,可考虑增加导论课的课时,增加有关完成本门课程的相关专业思想、技能、能力、素养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以让导论课的定位更为完整和准确,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发挥其“导”的功能和“论”的理性。
  2. 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的转化
  新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建构性、社会性、复杂性、隐性。进行教学设计时,如能把课程目标转化成适合学生认知程度、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将会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本课例中,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是推动教学的主要教学行为方式,根据听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其设计思想较为朴素,对于活动设计的情境性和艺术性还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3. 课堂管理与教师风采
  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活动性、小组合作性、自主探究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均决定了课堂的开放性、自由性,相对于传统课堂的管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课堂管理上,不仅要充分给予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与学习的空间,也要在此基础上把握教学的主线与发展趋势,以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在专业素养上,需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现象与问题进行高度地归纳和概括,形成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在语言艺术上,需简洁、有趣、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帮助创建活动情境性的作用。
  五、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导论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与该门课程相关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以期能在后续的研究中能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例是对以往惯有的以选题为第一个流程而直接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新的探索与补充,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车宏生,姚梅林.关于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 6):46-5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学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体育教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田径训练是初中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体育课程的基础训练科目。本文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及训练量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影响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训练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可行措施,旨在促进初中体育科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初中学生的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物品进行教学,做到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教学,这样既是对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又是做到了变废为宝,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更利于新课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物品;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最为主要的一种方式,做物理实验一定要有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才行,但是只把物理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呢?我认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从“自知”到“自评”,最终达到“自教”的目的。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教育,变“他教”为“自教”,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
【摘要】惩戒,是使用合理的强制性手段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正面管教以爱和尊重的理念来指导适度惩戒,既能“赢得”学生,又能达到长期有效的教育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正面管教;惩戒教育  一、现实感悟  进入新时期,教育走上了爱之路,倡导“欣赏”“激励”“爱心”,教师在教育违纪学生时小心翼翼,批评严厉点都被吐槽为“使用语言暴力伤害学生心灵”,更不敢动学生一根手指头,否则,立马被扣上
2016年的夏天,我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借调到麒麟小学,负责五年(4)班的语文科和科学科的教学,兼任班主任。还没看到孩子们,就已经有热心的老师告诉我:班上有个男生特别麻烦。我再问同事,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出名”呢?原来是他有以下几点表现:第一,不交作业也不做测验卷,即便留堂,也不愿动动手,到了考试,能拿到十来二十分是可想而知的;第二,对老师态度差,不服老师的教育,除了顶嘴,还试过一次对班主任动手;第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提出了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从四维角度来审视“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策略,即四维、三维、二维、一维,从具体到抽象,由情入理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四维;感悟;教学;建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数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素质,开启学生智力,探索规律,掌握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智力;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科课堂教学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应重在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课堂上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既
【摘要】由于農村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一,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结合“分层教学,生命成长”校本课题实践,谈谈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和谐成长。  【关键词】英语课;分层教学;英语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
【摘要】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材的变革以及新课改的深入,确实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万紫千红一片春”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各种灵活开放的课堂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有些课堂却为此失去了语文课堂应有的本色。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学模式横飞的时代,究竟怎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历经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寻觅之后,我们又该如何还语文教学以真正的面目?这不得不提醒我
微德育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德育课模式,内容短小但精细,时间短但针对性强,对学生的教育深刻有效。因此,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的德育工作中,把微德育课常态化,能有效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  一、微德育课的涵义及其特点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推行一种新的德育课模式—微德育课。微德育课是以一个具体的德育内容为中心,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但它不是传统的德育课。  微型德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