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贷款人数和贷款额逐年增加,贷款学生进入还款期后是否能如期还贷,高校在整个助学贷款工作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配合旗县搞好诚信教育,直接关系到还贷率的高低。本文试图通过几年来的实际经验,探讨、完善助学贷款机制,努力提高还贷率,为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规避风险
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规避风险已经成为普遍关心的话题,也是业内人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各地高校的情况不同,生源不同,就业去向不同,采取的手段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大体工作思路是相通的:都需要积极配合旗县资助中心认真做好贷后管理,加强诚信教育,实现贷款回收最大化。
作为地方高校,在落实助学贷款工作过程中有其特有的环境。其一,生源结构不同,地方高校来自农村牧区的学生多,边远落后地区高校的生源这一现象尤其突出,贷款的人数和额度相对部属院校和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都要多,进入还贷期后催收贷款的压力就大。其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大,还款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这些贷款的学生受到毕业学校的地位、家庭背景、经济基础、学业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毕业后能够实现顺利就业的比例不是很高,即便是能暂时就业,他们的薪水也很低,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不能顺利就业,他们的还贷能力就会更低。面对这样的现实,地方高校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必须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未发生问题的前面,加强过程管理,采取可观可感的有效手段,加强诚信教育,努力配合旗县资助中心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充分认识助学贷款对高校带来的收益是加强助学贷款工作的前提
高校虽然不直接受理学生的贷款申请,也不负责贷款的回收,但是,助学贷款给高校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第一,助学贷款实施以后学生欠费大幅降低,呼伦贝尔学院学生没有助学贷款时,每年欠费额在2000万左右,每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大约占报到人数的10%。如今有了助学贷款,每年的欠费额只有不到200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约占报到人数的0.1%。这种变化有效地盘活了可支配资金,降低了办学成本。
第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师生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没有助学贷款时欠费的学生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的自信心大打折扣,精神压抑,不能很好地绽放年轻人应有的光彩。催费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无奈和尴尬的,给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不应有的灰尘。
助学贷款实施以后盘活了学校的资金,揭掉了抑郁,焕发了活力,学校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重视助学贷款工作,才能支持助学贷款工作,才能发展助学贷款工作。
二、建立健全资助机构建设是实施科学管理专业研究的组织保障
助学贷款工作涉及的政策性强、业务面广、要求高,工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只有建立这样一支专业队伍,才能逐步适应助学贷款工作需要,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只有建立健全这样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才能在落实助学贷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手段,使助学贷款工作日趋顺畅,并不断把助学贷款工作引向深入。呼伦贝尔学院2004年成立了学院领导直接分管的助学贷a款办公室,2008年更名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落实全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从2006年开始受理的助学贷款有生源地财政贴息贷款、学籍地贷款、生源地信用贷款。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加强内部管理,积极与经办银行沟通,及时支付利息和风险补偿金,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注重过程教育与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统计,贷款学生进入还贷期后综合还贷率达到98%,受到自治区助学管理中心的认可,也受到社会的赞誉,更得到经办银行的青睐。
三、加强过程管理是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助学贷款的操作过程中,涉及高校的工作虽然只有几个点睛之笔:发放资格证明、录入回执、毕业确认。但是,给高校的工作空间正是从诸多的过程管理中实现与旗县资助中心的有机对接,才能让贷款学生如期还贷成为内心的自觉。
第一,宣讲助学贷款政策,办理高校应提供的手续。呼伦贝尔学院每年在5月份举办助学贷款知识讲座,重点讲解申请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贷款需要的要件、贷款的流程、申请贷款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其中要特别交代如何还贷、共同借款人的连带责任、违约后果等内容。填写学校提供的表格尽可能使用机打件,防止出现误写误读。填写内容一定要规范准确,为后续的信息查阅、归档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从学生申请贷款的那一刻开始,就让他们感觉到办理贷款是一件严肃认真、仔细负责的事情。
第二,高校只有及时准确地录入回执,才能尽早查找遗漏问题。每年都有个别学生贷款手续不全、到校后不提交受理证明等情况,尽早录入回执便于及时查找原因,核对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遗憾,给旗县资助中心扫清贷款手续障碍。
第三,贷款到账后,高校内部管理顺畅、各司其职,让贷款学生感觉到管理的缜密,不让其怀疑有任何的管理漏洞。首先,高校资助部门要及时查看贷款到账信息,及时给财务部门提供每笔到账资金的明细,便于出具交费收据。其次,财务部门给每个贷款学生出具交费的收据需要加标记,目的是区别于其他不是通过贷款而交费的收据,防止个别学生中途退学,财务部门在审核退费的时候,一旦发现带有标记的收据,就会通知该生到学校资助部门办理就学变更手续,资助部门及时将变更的就学信息录入系统,旗县资助中心就能及时监控该笔贷款,就会特别关注其还贷情况。最后,贷款到账后学校资助部门就要及时以书面的方式通知学生所在的院系,确定监管人,明确监管人的职责,贷款学生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资助部门,做出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四,认真做好毕业确认关系到每个贷款学生的切身利益。毕业确认的关键是就学信息的确认和就业信息的确认,地方高校更多的是落实在个人联系方式的确认上,由于部分贷款学生不能顺利就业,所以高校只能采集学生在校信息和本人口述信息,这些信息就需要一个核对的过程。
第五,建立可用的档案是将来联系贷款学生的备用措施。贷款学生的基本档案建立以后,贷款学生毕业前学校资助部门还应当及时采集贷款学生所在的班级信息,包括班主任是谁,班长和团支书是谁,他们的联系方式、他们的班级QQ群是多少等,一旦出现违约的学生,学校可以给旗县资助中心提供有价值的联系渠道。
第六,邀请旗县跟踪访谈是加强贷中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旗县资助中心放贷以后需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跟踪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便于旗县直观地了解贷款学生的在校表现;二是让学生感受到旗县资助中心在关注他们,体会到自己肩负着家乡父老的关心和帮助。高校适时邀请贷款学生集中的旗县资助中心到校访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可观可感的诚信教育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
第一,解读、演示、形象直观地让贷款学生了解整个贷款过程。每年在集中录入回执以后,需要集中进行助学贷款整个流程的解读,重点介绍如何更新个人信息、如何对支付宝实名认证、如何账卡关联、如何提现、如何还贷等基本知识。呼伦贝尔学院正在考虑制作动画模式的短片,形象地演示整个贷款过程,把它挂到校园网上,让学生随时点击观看、学习。另外,呼伦贝尔学院还根据以往的经验编印了一本《大学生诚信与相关金融知识手册》,贷款学生每人一本。
第二,邀请人民银行解读诚信系统的意义和作用,现场提取志愿者的个人信用记录,查看个人信用档案,弘扬“珍惜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美德,列举违约典型案例,警示违约行为。同时,详细分析如果违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将会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不能申请汽车贷款、不能申请住房贷款、不能申请创业贷款,这样的生活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不能接受的。只有按期还贷,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第三,客观理性地帮助贷款学生分析助学贷款给个人带来的收益,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还贷艰难期。按照现行的利率(7.05%)和每人每年的最高贷款限额(6000元)计算出一个学生大学四年连续贷款财政为其代偿的利息大约是4000元;再按照每年官方公布的CPI计算出贷款贬值为其带来的间接额度大约3000元。通过助学贷款直接间接给贷款学生能带来7000元的无偿帮助。通过这样的计算,贷款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在自己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是巨大的,从而在内心产生感激,这种感激一旦生成为感恩的动力,如期还贷就是一个自觉行为。业内人士都知道还贷最艰难时期是在还本付息的最初三年,这个时期本金多,利息高,加上贷款学生刚刚就业,有的还没就业,收入较少,刚刚独立生活,没有积累,家底单薄,所以还贷压力比较重。度过这个艰难期后,本金逐渐减少,利息相应减少,收入逐渐增加,货币在继续贬值,还贷压力逐渐减小。所以一旦度过艰难期以后,违约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五、不断研究新问题,逐步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助学贷款工作已经走上良性轨道,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探讨、完善。诸如目前的系统还不能满足高校的统计和管理需要,特别是旗县或个人录入信息时出现一些错误,高校在系统里很难及时调整,需要完善、调整系统的服务功能。预科生在预科阶段还不能申请贷款,这在实践中造成了不少的麻烦,给整个助学贷款管理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既然高招已经把招收预科生纳入了正常的计划,那么就应该把预科生的贷款工作从一开始也纳入进来。另外,新生入学费用远比以后就学所需费用要高,就学压力较大正是最困难的节点,需要通过贷款等渠道来暂时缓解。
如何对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如何配合旗县加强管理才算科学等问题没有一个权威、固定的模式,需要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借鉴,所以需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设置权限,部分业内人士随时交流工作经验,沟通信息,释疑解惑。
总之,助学贷款工作是一项泽被后世的系统工程,只有多方面、长时间地探索、完善,才能把这项惠民政策的大船驶向久远,驶向健康。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1号)
[3] 《财政部 教育部 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2008]196号)
作者简介:
张福友(1967— )男,汉族,呼伦贝尔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规避风险
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规避风险已经成为普遍关心的话题,也是业内人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各地高校的情况不同,生源不同,就业去向不同,采取的手段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目的是一致的,大体工作思路是相通的:都需要积极配合旗县资助中心认真做好贷后管理,加强诚信教育,实现贷款回收最大化。
作为地方高校,在落实助学贷款工作过程中有其特有的环境。其一,生源结构不同,地方高校来自农村牧区的学生多,边远落后地区高校的生源这一现象尤其突出,贷款的人数和额度相对部属院校和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都要多,进入还贷期后催收贷款的压力就大。其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大,还款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这些贷款的学生受到毕业学校的地位、家庭背景、经济基础、学业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毕业后能够实现顺利就业的比例不是很高,即便是能暂时就业,他们的薪水也很低,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不能顺利就业,他们的还贷能力就会更低。面对这样的现实,地方高校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必须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未发生问题的前面,加强过程管理,采取可观可感的有效手段,加强诚信教育,努力配合旗县资助中心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充分认识助学贷款对高校带来的收益是加强助学贷款工作的前提
高校虽然不直接受理学生的贷款申请,也不负责贷款的回收,但是,助学贷款给高校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第一,助学贷款实施以后学生欠费大幅降低,呼伦贝尔学院学生没有助学贷款时,每年欠费额在2000万左右,每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大约占报到人数的10%。如今有了助学贷款,每年的欠费额只有不到200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约占报到人数的0.1%。这种变化有效地盘活了可支配资金,降低了办学成本。
第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师生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没有助学贷款时欠费的学生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他们的自信心大打折扣,精神压抑,不能很好地绽放年轻人应有的光彩。催费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无奈和尴尬的,给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不应有的灰尘。
助学贷款实施以后盘活了学校的资金,揭掉了抑郁,焕发了活力,学校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重视助学贷款工作,才能支持助学贷款工作,才能发展助学贷款工作。
二、建立健全资助机构建设是实施科学管理专业研究的组织保障
助学贷款工作涉及的政策性强、业务面广、要求高,工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金融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只有建立这样一支专业队伍,才能逐步适应助学贷款工作需要,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只有建立健全这样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才能在落实助学贷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手段,使助学贷款工作日趋顺畅,并不断把助学贷款工作引向深入。呼伦贝尔学院2004年成立了学院领导直接分管的助学贷a款办公室,2008年更名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落实全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从2006年开始受理的助学贷款有生源地财政贴息贷款、学籍地贷款、生源地信用贷款。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加强内部管理,积极与经办银行沟通,及时支付利息和风险补偿金,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注重过程教育与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统计,贷款学生进入还贷期后综合还贷率达到98%,受到自治区助学管理中心的认可,也受到社会的赞誉,更得到经办银行的青睐。
三、加强过程管理是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助学贷款的操作过程中,涉及高校的工作虽然只有几个点睛之笔:发放资格证明、录入回执、毕业确认。但是,给高校的工作空间正是从诸多的过程管理中实现与旗县资助中心的有机对接,才能让贷款学生如期还贷成为内心的自觉。
第一,宣讲助学贷款政策,办理高校应提供的手续。呼伦贝尔学院每年在5月份举办助学贷款知识讲座,重点讲解申请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贷款需要的要件、贷款的流程、申请贷款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其中要特别交代如何还贷、共同借款人的连带责任、违约后果等内容。填写学校提供的表格尽可能使用机打件,防止出现误写误读。填写内容一定要规范准确,为后续的信息查阅、归档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从学生申请贷款的那一刻开始,就让他们感觉到办理贷款是一件严肃认真、仔细负责的事情。
第二,高校只有及时准确地录入回执,才能尽早查找遗漏问题。每年都有个别学生贷款手续不全、到校后不提交受理证明等情况,尽早录入回执便于及时查找原因,核对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遗憾,给旗县资助中心扫清贷款手续障碍。
第三,贷款到账后,高校内部管理顺畅、各司其职,让贷款学生感觉到管理的缜密,不让其怀疑有任何的管理漏洞。首先,高校资助部门要及时查看贷款到账信息,及时给财务部门提供每笔到账资金的明细,便于出具交费收据。其次,财务部门给每个贷款学生出具交费的收据需要加标记,目的是区别于其他不是通过贷款而交费的收据,防止个别学生中途退学,财务部门在审核退费的时候,一旦发现带有标记的收据,就会通知该生到学校资助部门办理就学变更手续,资助部门及时将变更的就学信息录入系统,旗县资助中心就能及时监控该笔贷款,就会特别关注其还贷情况。最后,贷款到账后学校资助部门就要及时以书面的方式通知学生所在的院系,确定监管人,明确监管人的职责,贷款学生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通知资助部门,做出相应的变更手续。
第四,认真做好毕业确认关系到每个贷款学生的切身利益。毕业确认的关键是就学信息的确认和就业信息的确认,地方高校更多的是落实在个人联系方式的确认上,由于部分贷款学生不能顺利就业,所以高校只能采集学生在校信息和本人口述信息,这些信息就需要一个核对的过程。
第五,建立可用的档案是将来联系贷款学生的备用措施。贷款学生的基本档案建立以后,贷款学生毕业前学校资助部门还应当及时采集贷款学生所在的班级信息,包括班主任是谁,班长和团支书是谁,他们的联系方式、他们的班级QQ群是多少等,一旦出现违约的学生,学校可以给旗县资助中心提供有价值的联系渠道。
第六,邀请旗县跟踪访谈是加强贷中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旗县资助中心放贷以后需要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跟踪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便于旗县直观地了解贷款学生的在校表现;二是让学生感受到旗县资助中心在关注他们,体会到自己肩负着家乡父老的关心和帮助。高校适时邀请贷款学生集中的旗县资助中心到校访谈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可观可感的诚信教育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
第一,解读、演示、形象直观地让贷款学生了解整个贷款过程。每年在集中录入回执以后,需要集中进行助学贷款整个流程的解读,重点介绍如何更新个人信息、如何对支付宝实名认证、如何账卡关联、如何提现、如何还贷等基本知识。呼伦贝尔学院正在考虑制作动画模式的短片,形象地演示整个贷款过程,把它挂到校园网上,让学生随时点击观看、学习。另外,呼伦贝尔学院还根据以往的经验编印了一本《大学生诚信与相关金融知识手册》,贷款学生每人一本。
第二,邀请人民银行解读诚信系统的意义和作用,现场提取志愿者的个人信用记录,查看个人信用档案,弘扬“珍惜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美德,列举违约典型案例,警示违约行为。同时,详细分析如果违约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将会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在自己最好的年华不能申请汽车贷款、不能申请住房贷款、不能申请创业贷款,这样的生活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不能接受的。只有按期还贷,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第三,客观理性地帮助贷款学生分析助学贷款给个人带来的收益,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还贷艰难期。按照现行的利率(7.05%)和每人每年的最高贷款限额(6000元)计算出一个学生大学四年连续贷款财政为其代偿的利息大约是4000元;再按照每年官方公布的CPI计算出贷款贬值为其带来的间接额度大约3000元。通过助学贷款直接间接给贷款学生能带来7000元的无偿帮助。通过这样的计算,贷款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在自己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是巨大的,从而在内心产生感激,这种感激一旦生成为感恩的动力,如期还贷就是一个自觉行为。业内人士都知道还贷最艰难时期是在还本付息的最初三年,这个时期本金多,利息高,加上贷款学生刚刚就业,有的还没就业,收入较少,刚刚独立生活,没有积累,家底单薄,所以还贷压力比较重。度过这个艰难期后,本金逐渐减少,利息相应减少,收入逐渐增加,货币在继续贬值,还贷压力逐渐减小。所以一旦度过艰难期以后,违约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五、不断研究新问题,逐步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助学贷款工作已经走上良性轨道,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探讨、完善。诸如目前的系统还不能满足高校的统计和管理需要,特别是旗县或个人录入信息时出现一些错误,高校在系统里很难及时调整,需要完善、调整系统的服务功能。预科生在预科阶段还不能申请贷款,这在实践中造成了不少的麻烦,给整个助学贷款管理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既然高招已经把招收预科生纳入了正常的计划,那么就应该把预科生的贷款工作从一开始也纳入进来。另外,新生入学费用远比以后就学所需费用要高,就学压力较大正是最困难的节点,需要通过贷款等渠道来暂时缓解。
如何对贷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如何配合旗县加强管理才算科学等问题没有一个权威、固定的模式,需要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借鉴,所以需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设置权限,部分业内人士随时交流工作经验,沟通信息,释疑解惑。
总之,助学贷款工作是一项泽被后世的系统工程,只有多方面、长时间地探索、完善,才能把这项惠民政策的大船驶向久远,驶向健康。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
[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1号)
[3] 《财政部 教育部 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教[2008]196号)
作者简介:
张福友(1967— )男,汉族,呼伦贝尔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