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207-01
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以求得最佳答案解决问题的思维。从定义可知,发散思维是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尽可能多地提出不同的答案,它重视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各种信息的各种联系,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发散思维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成分。著名创造学专家吉尔福特说过:"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发散思维训练才能达到。下面是我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发散思维,乐于发散思维,这是至关重要的情感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成为主要需要。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能力,从而激发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初中生比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得多,也敏感得多,他们更重视老师情感方面的表现,老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于缩短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当遇到学生向我问好时,我会还学生一个微笑,同时回敬学生一句你好。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忘加上"请"作业批改中不见X,改用 "?"或者批语。虽然是一些细小的事,却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师生间的平等,使学生敢疑敢思,乐思乐学。唯有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宽松环境,才会激发学生丰富想象,才能让思维不致囿于一隅而陷入死胡同,才有课堂的生动活泼,才有思维发散的源泉。学生在实验中才不会把实验当成看热闹,糊弄一下了事。我认为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前提。
2创设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空间,使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扩散因素,以某一知识点为辐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侧面设疑,以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演示"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后可提出如下问题以引发讨论:1)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2)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喷泉3)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吗?4)除了氯化氢气体还有哪些气体可做喷泉实验?5)只有水才能作为喷泉液体吗?6)若将喷泉实验中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改为其他液体,情况会有什么变化?7)若烧瓶中无气体,只增大烧杯内液面上的压强,能否形成喷泉?8)为什么有时候烧瓶中不能喷满液体?9)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常见的音乐喷泉原理与课本中实验原理是否相同?10)喷泉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教师用发散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从而诱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大家在讨论中联想到CO2、Cl2等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可溶于强碱,最后得出结论:烧瓶中的气体若能迅速地被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吸收使烧瓶中的压强骤减,与外界大气压强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就可以形成喷,这即是实验中"喷泉"形成的根本原因。教学通过巧妙的设疑、置疑,从化学概念、原理、实验、变化等相互关系或近似的关系入手,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一问题与什么知识相关,各种知识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前是否见过类似的问题,没有可类比的问题,要解决的是普遍性问题还是特殊问题等,使之拓宽思维的空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这种"以点带面"的的辐射性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散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创新演示实验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是创新的主战场、主阵地,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难。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中可以这样改进:在滴瓶中盛蓝色硫酸铜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挤压胶头滴管,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立即进行,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这种创新演示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地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比如,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如果向浓硫酸中滴加水,由于沸腾飞溅出来的水滴非常小,并且持续时间短,所以沸腾现象不明显,不足以说明问题。此时可启发学生这样改进:例如可将浓硫酸放在培养皿中,将一大漏斗内壁上贴几条湿润的石蕊试纸,然后罩在培养皿上,用吸管吸足水,从漏斗管中插入漏斗中,接近浓硫酸液面时,将水滴下,立即沸腾,虽然飞溅的液滴仍然很小,但留在试纸上的红色斑点却能把飞溅的液滴记录下来。通过这种设计,既能很好地说明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的危险性,又让此演示的过程毫无危险,而且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这对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帮助。
4利用仪器的用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以某仪器作为发散点,设想出它的多种用途。例如:试管,1)收集气体;2)反应容器,3)盛装药品,4)组装成洗气装置等等。又例如,在学习了气体的收集方法后,启发学生在收集装置上进行改进:1)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集气瓶口要向下,能否设计出集气瓶口向上来收集到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呢?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装满水的集气瓶是倒放在水槽中,把水向下排出来,能不能改成把水向上排出呢?通过这样的发散问题设疑,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洗气装置的用途,在综合复习实验时,对于装置的连接顺序有关实验题就迎刃而解。
5在探究实验时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不可缺的外部环境
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可激发学生的丰富的联想,让学生辩论,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使他们善于发散思维,学生爱动,,与其让他憋着,不如让他动个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全方位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使学生思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讨论、认识。
6复习实验时,发动学生在课前操练,培养学生设计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虽然老师会积累很多典型题,但还是很有限,而且学生只机械的做题,听讲,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思维活力,于是我发动学生坚持课前学生出2或3题,5分钟解决问题,看谁的题出得好、出得妙,集思广益,学生动脑动手找资料,题出的千变万化,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很多内容使我颇受启发。同时学生在习题中遇到的有些实验现不能确定的,可到实验室通过动手做实验来确定。这样一来使学生养成了发散思维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快提高。
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所蕴含的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功能,因为它是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创新的个性品质和思维特征,提高综合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发散思维是针对一个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以求得最佳答案解决问题的思维。从定义可知,发散思维是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尽可能多地提出不同的答案,它重视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各种信息的各种联系,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发散思维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成分。著名创造学专家吉尔福特说过:"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发散思维训练才能达到。下面是我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发散思维,乐于发散思维,这是至关重要的情感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成为主要需要。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能力,从而激发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初中生比小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得多,也敏感得多,他们更重视老师情感方面的表现,老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于缩短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当遇到学生向我问好时,我会还学生一个微笑,同时回敬学生一句你好。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忘加上"请"作业批改中不见X,改用 "?"或者批语。虽然是一些细小的事,却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师生间的平等,使学生敢疑敢思,乐思乐学。唯有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宽松环境,才会激发学生丰富想象,才能让思维不致囿于一隅而陷入死胡同,才有课堂的生动活泼,才有思维发散的源泉。学生在实验中才不会把实验当成看热闹,糊弄一下了事。我认为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前提。
2创设实验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空间,使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扩散因素,以某一知识点为辐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侧面设疑,以激发、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演示"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后可提出如下问题以引发讨论:1)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2)什么条件下可以形成喷泉3)只有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吗?4)除了氯化氢气体还有哪些气体可做喷泉实验?5)只有水才能作为喷泉液体吗?6)若将喷泉实验中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改为其他液体,情况会有什么变化?7)若烧瓶中无气体,只增大烧杯内液面上的压强,能否形成喷泉?8)为什么有时候烧瓶中不能喷满液体?9)火山喷发的原因以及常见的音乐喷泉原理与课本中实验原理是否相同?10)喷泉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教师用发散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从而诱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大家在讨论中联想到CO2、Cl2等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可溶于强碱,最后得出结论:烧瓶中的气体若能迅速地被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吸收使烧瓶中的压强骤减,与外界大气压强形成较大的压强差,就可以形成喷,这即是实验中"喷泉"形成的根本原因。教学通过巧妙的设疑、置疑,从化学概念、原理、实验、变化等相互关系或近似的关系入手,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一问题与什么知识相关,各种知识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前是否见过类似的问题,没有可类比的问题,要解决的是普遍性问题还是特殊问题等,使之拓宽思维的空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这种"以点带面"的的辐射性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散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创新演示实验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是创新的主战场、主阵地,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难。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实验中可以这样改进:在滴瓶中盛蓝色硫酸铜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挤压胶头滴管,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立即进行,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这种创新演示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地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比如,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如果向浓硫酸中滴加水,由于沸腾飞溅出来的水滴非常小,并且持续时间短,所以沸腾现象不明显,不足以说明问题。此时可启发学生这样改进:例如可将浓硫酸放在培养皿中,将一大漏斗内壁上贴几条湿润的石蕊试纸,然后罩在培养皿上,用吸管吸足水,从漏斗管中插入漏斗中,接近浓硫酸液面时,将水滴下,立即沸腾,虽然飞溅的液滴仍然很小,但留在试纸上的红色斑点却能把飞溅的液滴记录下来。通过这种设计,既能很好地说明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的危险性,又让此演示的过程毫无危险,而且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这对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帮助。
4利用仪器的用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以某仪器作为发散点,设想出它的多种用途。例如:试管,1)收集气体;2)反应容器,3)盛装药品,4)组装成洗气装置等等。又例如,在学习了气体的收集方法后,启发学生在收集装置上进行改进:1)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集气瓶口要向下,能否设计出集气瓶口向上来收集到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呢?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装满水的集气瓶是倒放在水槽中,把水向下排出来,能不能改成把水向上排出呢?通过这样的发散问题设疑,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洗气装置的用途,在综合复习实验时,对于装置的连接顺序有关实验题就迎刃而解。
5在探究实验时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不可缺的外部环境
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可激发学生的丰富的联想,让学生辩论,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使他们善于发散思维,学生爱动,,与其让他憋着,不如让他动个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全方位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使学生思维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讨论、认识。
6复习实验时,发动学生在课前操练,培养学生设计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虽然老师会积累很多典型题,但还是很有限,而且学生只机械的做题,听讲,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思维活力,于是我发动学生坚持课前学生出2或3题,5分钟解决问题,看谁的题出得好、出得妙,集思广益,学生动脑动手找资料,题出的千变万化,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很多内容使我颇受启发。同时学生在习题中遇到的有些实验现不能确定的,可到实验室通过动手做实验来确定。这样一来使学生养成了发散思维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快提高。
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所蕴含的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功能,因为它是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创新的个性品质和思维特征,提高综合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