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幼儿;音乐;倾听;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5(B)—0054—01
一、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潜能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而幼儿阶段是人的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他们刚入园时,就把音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引导他们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并让他们比较两首乐曲间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久而久之,培养了他们的听辨能力,使他们不仅能粗线条地欣赏音乐,而且还能感受音乐的内涵。待幼儿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我则让他们先从一些熟悉的音乐作品听起,如《祝你生日快乐》《找朋友》《睡吧小宝贝》《小燕子》等,再逐渐过渡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玩具兵进行曲》《野蜂飞舞》等,其间,我对幼儿进行引导:“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这样,幼儿就会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爱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二、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
因为节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知,而且它也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助力,所以教师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欣赏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以逐步形成自身对节奏的内在感觉。而节奏训练也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突破点。如教师可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一动会发声的玩具等,让幼儿通过听,感知它们不同的声音、节奏。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以便让幼儿能够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调动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认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我先打击不同的乐器,让他们从中感知音色、音调的不同,然后再模拟发出不同的声音,使其知道声音有长短之分,长一些的是二分音符,短一些的是四分音符,最后我又向幼儿出示了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歌曲、韵律活动等,让幼儿了解几种节奏的特点。
三、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情境教学则能使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利于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知识。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教师只有创设出一种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幼儿很快地投入其中,并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音乐表现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即兴表演等。如在欣赏歌曲《理发店》时,我让幼儿们准备了小剪刀、小镜子、围裙、眼镜、胡子等道具,并将活动室布置成了理发店,还邀请了班上某位幼儿的家长(这位家长是开理发店的)现场表演理发,在教室中再现了理发店里的劳动场面。在这种情境中,幼儿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理发店里的劳动场面,同时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学习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
四、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
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活动来激发人的兴趣,调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接受教育。而幼儿们在音乐的感召下是非常喜欢“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如我在教幼儿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教给他们什么动作,可幼儿却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手,并伸出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可见,幼儿天生喜欢跟着音乐做动作。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使音乐与律动相结合,可以让幼儿通过律动体会音乐,表现音乐,最终感受音乐之美。
五、接纳幼儿的差异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无形动力,强烈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幼儿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会有新的发现。而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幼儿个体的差异也会使他们的艺术表现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接纳幼儿的这种差异性,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不断增强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5(B)—0054—01
一、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潜能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而幼儿阶段是人的音乐感受能力,特别是听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他们刚入园时,就把音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引导他们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并让他们比较两首乐曲间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久而久之,培养了他们的听辨能力,使他们不仅能粗线条地欣赏音乐,而且还能感受音乐的内涵。待幼儿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我则让他们先从一些熟悉的音乐作品听起,如《祝你生日快乐》《找朋友》《睡吧小宝贝》《小燕子》等,再逐渐过渡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玩具兵进行曲》《野蜂飞舞》等,其间,我对幼儿进行引导:“听到这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最想做什么呢?”这样,幼儿就会从带有暗示性的听转向富有个性的自我欣赏,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爱听、会听的情感欲望。
二、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
因为节奏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知,而且它也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助力,所以教师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欣赏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以逐步形成自身对节奏的内在感觉。而节奏训练也是幼儿音乐创造能力培养的起点、突破点。如教师可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物品,如小闹钟,一动会发声的玩具等,让幼儿通过听,感知它们不同的声音、节奏。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以便让幼儿能够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调动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认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我先打击不同的乐器,让他们从中感知音色、音调的不同,然后再模拟发出不同的声音,使其知道声音有长短之分,长一些的是二分音符,短一些的是四分音符,最后我又向幼儿出示了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这样,幼儿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歌曲、韵律活动等,让幼儿了解几种节奏的特点。
三、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情境教学则能使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利于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知识。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教师只有创设出一种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幼儿很快地投入其中,并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音乐表现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即兴表演等。如在欣赏歌曲《理发店》时,我让幼儿们准备了小剪刀、小镜子、围裙、眼镜、胡子等道具,并将活动室布置成了理发店,还邀请了班上某位幼儿的家长(这位家长是开理发店的)现场表演理发,在教室中再现了理发店里的劳动场面。在这种情境中,幼儿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理发店里的劳动场面,同时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学习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
四、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音乐
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活动来激发人的兴趣,调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接受教育。而幼儿们在音乐的感召下是非常喜欢“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如我在教幼儿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教给他们什么动作,可幼儿却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手,并伸出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可见,幼儿天生喜欢跟着音乐做动作。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使音乐与律动相结合,可以让幼儿通过律动体会音乐,表现音乐,最终感受音乐之美。
五、接纳幼儿的差异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无形动力,强烈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幼儿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会有新的发现。而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幼儿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幼儿个体的差异也会使他们的艺术表现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接纳幼儿的这种差异性,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不断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