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互动弱化的影响因素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互动”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中,语文“互动”的有效性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为人们所重视。新课程倡导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是我们却常从一些公开课上发现,所谓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热闹,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却没有被激发。教师在所谓的“互动”中只抓住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答案模式,却不善于捕捉学生活动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首先,沟通片面会导致互动弱化。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分为单向互动和双向互动。当今语文教学大都是教师将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以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然而我们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知识传授与填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双向的,就是指知识的传达不能一味依靠给予。在谈及学生时,教师往往会把关注点投放于学生个体上,对不同学生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根据其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我们在意识到个体差异时忽略了一点,群体性是学生的特性之一,人和个体都不可能脱离其他个体而存在,教学互动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个体间,更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群体间。
  学生A在课后跟我说:“老师,你在讲解专题复习课的时候,条理非常清晰,但是在上文本研习的时候,我会觉得老师只顾自己说课,没有过多提问,时间一长我们也懒于开口回答了。”学生B在一次沟通中说:“老师,你每次都和那么几个同学说话,提问题的是他们,回答问题的也是他们,我们就形同虚设了。”从这简单的两次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拘囿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互动对象,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教师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行为背后的支配因素。这样一来,“不受关注”的学生就会与“自我专注”的老师自动拉开距离,把自己划入另一个范围之中,不参与课堂互动,进而导致互动弱化。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方式,且受学生知识面的限制,很难进行师生间的时刻互动,但这并不意味互动就没有必要。在社会心理学范畴,互动,更贴切地说角色互换体验,是不同个体以达到了解不同身份角色扮演规则的最佳途径,只有通过这种互动(扮演)才能深刻体会其角色的特性。这就好比高中写作与初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要求有明显差异,除了对行文流畅要求外,需要高中生加入自己对不同事物的独特看法,就像《新课标》中提到的,需要加入学生对美的感知。如何了解学生对美的定义,仅仅用名词解释式的作答是无法写清的,这就要借助师生间的角色互换,只有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即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仔细聆听,教师才能完整地理解学生对美的认识,更好地辅导学生写作。但现实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其次,互动技巧的缺乏会导致互动弱化。课堂互动教学是指在课堂情境中主动使用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教学中采用并依赖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形式。在此,课堂互动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策略,因地制宜、简便易行。既是教学策略就需要技巧支持,因此,互动技巧将影响到课堂师生互动的质量。
  高中语文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但表达方式上很容易出现错误,比如我习惯说:“你今天默写怎么这么差!是不是回家没有好好复习!”“这题怎么还是没有掌握,是不是上课就没有认真听过?”“对语文,你就是懒于思考,不肯思考!”由此可见,教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往往会选择责难性的质问,高中段学生由于处在青春期这一阶段,面对问题时趋向于逃避性策略,即选择沉默或是反抗性抗争,这对于课堂师生互动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有效的教学互动更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动、换位思考。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学生,理解某一特定年龄阶段青少年的想法与思维方式,了解这一阶段学生需要的是何种帮助与指导,肯定学生,鼓励学生,把“教学互动”真正引进门。
  总之,互动弱化影响因素不管是沟通片面性,抑或是互动技巧缺乏,其所指涉的都是人在互动过程中所需的应对能力,这种应对能力所指向的问题大都产生于微观层面。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是各种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建立起一种复合互动观,而且还应认识到,每一种互动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阶段相联系的。只有根據教学任务和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组合,形成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才能实现教学互动的效益最大化。同样,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专业反思能力,只有对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走出误区,我们的教学才能不断推进,也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避免之。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第二中学(315010)
其他文献
提到语文,最容易想到的两个词就是“识字”和“作文”。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作文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丰盈的过程,起步阶段尤为重要。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轻视不得。写话是作文的启蒙阶段,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写话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积累语言、流畅表达已经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而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构建同样不容小视。为此,笔者以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经典文章《师说》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常规方法。  一、从了解背景开始  大量教学实践显示,惟有带领学生先行了解足够充裕的背景资料,才有可能让学生获取阅读登堂入室的钥匙,使之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尤其是对于如《师说》一类的古典文学作品更应如此。在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追求教学的适切性,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文本的情况、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策略,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展开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适切性,就要积极展开合理的对话。  学者巴赫金曾经提出了对话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语言的本质也是对话。学者马丁·
现代诗歌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以自由的形式包含开放的内涵,以意象的修辞传达作者的情感高度概括的语言,读来意味深长。但很多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时却摸不着头脑,这一方面是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则受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要让学生能真正读懂现代诗,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还得多引导学生读,在讨论中感悟,尝试创作。如此,诗歌学习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一、读前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涵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而设计一个未完的故事或者设定一个可发展的情境,学生根据故事的开头和情境自行将情境发展下去,得出不同结果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给出故事开头或者提供情境让学生自行想象结局的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使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禁锢,使得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