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后续环节,属于反馈的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是解数学题。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教学的得失作出客观评价,并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通过作业检查、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主动做作业。从作业中获益并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反思教学、研究教学,需要教师解放思想,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将传统和改革相结合,构建新的高中数学作业模式。
二、高中数学作业质量问题
(一)作业量大,缺乏有效性
除教科书上的习题,还有练习册、补充题和不计其数的练习卷,铺天盖地的教辅书,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第一因素。教师没有对习题进行分类研究,布置作业太随意,作业缺乏有效性。
(二)作业偏难、怪、深
课本上的练习与高考题目之间客观上有差距,为应付考试,教师还会布置一些难、怪、深的问题,有些学校的有些教师甚至在基础年级就用高考压轴题或竞赛题作为平时的练习,难度远远超过大多学生的实际,打击了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作业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缺乏针对性
目前,多数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往往全班一致,不论学生的基础好坏与能力的高低,统一标准、统一时间,作业缺乏针对性,没有照顾到学优生与学困生。
(四)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一律是解数学题,很少有实践性作业与反思性作业。
(五)作业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愿意并适合自己的作业,只能无条件接受。一旦做错,立即被订正,甚至罚抄公式,作业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三、问题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在高压政策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要完成,有学生不愿意做或实在不会,就只能在收交作业时突击或抄袭。学生面对过多、过难、无新意、无自主权、没有选择的作业,没有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厌烦心理。
(二)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为了批改大量的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了教师备课与休息,影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影响了教师的健康与家庭的稳定,使教师的幸福指数降低,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就难以保证,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四、对策
如何把高中数学教学的“双厌”、“双累”扭转为“双赢”的局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教师应正确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合理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第一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层次为基本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三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科学精选作业,注重数学作业的质量与数量
1.注意数学作业的质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数学作业的布置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在总复习时可提供变式,进行组合和精选,忌随意性与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2.科学控制数学作业的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
一般每节课后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的选做题,忌一刀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布置高质、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性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全面考虑学生差异,自主选择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作业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三)加强数学的生活应用性,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现行新编数学教材与生活、生产、医学、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联系,内容丰富有趣。教师可编写贴近生活的习题,以增加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知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乐趣,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这样学生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四)改革作业的传统模式,注重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应改革作业的传统模式,注重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考虑以下作业类型:1.阅读记忆作业;2.动手实践作业;3.预习性作业;4.探究性作业;5.学生自编测验型作业。
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和知识结构的梳理,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倡导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形式
作业评价不是单纯评鉴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和结果,而是为了更准确地发挥作业的学习机制,为教师及时发现作业布置中的问题,进而为调整提供实际的依据。因此作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尝试即时反馈与长、中、短反馈兼顾。批改的形式也应多元化,可全批、面批、选批和免批,借助面批与个别交谈,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和结果去
诊断和分析教师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学生作业的成功率,从考察个别学生的抄袭现象来分析学生主动或被动抄袭的比例,推测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维及其心理变化,分析不同题型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及其差异,区别学生应付作业与主动作业的不同效果,以便更好地把握不同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其思维水平、接受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陆珲.以有效性为导向的高中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初探[EB/OL].
[2] 刘舸,冯霄.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3] 黄晓勇.对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策略的思考[EB/OL].
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后续环节,属于反馈的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数学作业的主要形式是解数学题。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己教学的得失作出客观评价,并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通过作业检查、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主动做作业。从作业中获益并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反思教学、研究教学,需要教师解放思想,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将传统和改革相结合,构建新的高中数学作业模式。
二、高中数学作业质量问题
(一)作业量大,缺乏有效性
除教科书上的习题,还有练习册、补充题和不计其数的练习卷,铺天盖地的教辅书,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第一因素。教师没有对习题进行分类研究,布置作业太随意,作业缺乏有效性。
(二)作业偏难、怪、深
课本上的练习与高考题目之间客观上有差距,为应付考试,教师还会布置一些难、怪、深的问题,有些学校的有些教师甚至在基础年级就用高考压轴题或竞赛题作为平时的练习,难度远远超过大多学生的实际,打击了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作业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缺乏针对性
目前,多数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往往全班一致,不论学生的基础好坏与能力的高低,统一标准、统一时间,作业缺乏针对性,没有照顾到学优生与学困生。
(四)作业形式单一
作业一律是解数学题,很少有实践性作业与反思性作业。
(五)作业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愿意并适合自己的作业,只能无条件接受。一旦做错,立即被订正,甚至罚抄公式,作业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三、问题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在高压政策下,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要完成,有学生不愿意做或实在不会,就只能在收交作业时突击或抄袭。学生面对过多、过难、无新意、无自主权、没有选择的作业,没有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厌烦心理。
(二)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为了批改大量的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影响了教师备课与休息,影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影响了教师的健康与家庭的稳定,使教师的幸福指数降低,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就难以保证,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四、对策
如何把高中数学教学的“双厌”、“双累”扭转为“双赢”的局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教师应正确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合理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第一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层次为基本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第三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科学精选作业,注重数学作业的质量与数量
1.注意数学作业的质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数学作业的布置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在总复习时可提供变式,进行组合和精选,忌随意性与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2.科学控制数学作业的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
一般每节课后布置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的选做题,忌一刀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重復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布置高质、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性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全面考虑学生差异,自主选择作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作业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三)加强数学的生活应用性,激发学生解题的积极性
现行新编数学教材与生活、生产、医学、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联系,内容丰富有趣。教师可编写贴近生活的习题,以增加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知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乐趣,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这样学生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四)改革作业的传统模式,注重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应改革作业的传统模式,注重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以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各种能力。可以考虑以下作业类型:1.阅读记忆作业;2.动手实践作业;3.预习性作业;4.探究性作业;5.学生自编测验型作业。
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重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和知识结构的梳理,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学生通过担当评价者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倡导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形式
作业评价不是单纯评鉴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和结果,而是为了更准确地发挥作业的学习机制,为教师及时发现作业布置中的问题,进而为调整提供实际的依据。因此作业评价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尝试即时反馈与长、中、短反馈兼顾。批改的形式也应多元化,可全批、面批、选批和免批,借助面批与个别交谈,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和结果去
诊断和分析教师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学生作业的成功率,从考察个别学生的抄袭现象来分析学生主动或被动抄袭的比例,推测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维及其心理变化,分析不同题型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及其差异,区别学生应付作业与主动作业的不同效果,以便更好地把握不同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其思维水平、接受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陆珲.以有效性为导向的高中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初探[EB/OL].
[2] 刘舸,冯霄.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3] 黄晓勇.对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策略的思考[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