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到今,有无数先哲在他们的社会实践中认识到艺术的根本价值,深刻地论述了人的修养离不开艺术的熏陶。孔子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人的修养由诗来开始,以礼为依据,由音乐来完成。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 “很难找出一种比从长期的经验中所发现的更好的东西,那就是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马克思明确:“一件艺术品,创造了,一个了解艺术,而且能够欣赏美的公众。”这就说明了音乐是一个完善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艺术的价值是培养和造就了解艺术的、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因此,以审美为核心,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声响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这是因为音乐对人脑有一定的影响。你想想什么样的音乐在你紧张之时使你平静,什么样的音乐在你厌倦之时使你振奋,什么样的音乐在你缺乏信心之时激励你坚定信念。那是因为音乐的节奏、旋律声音具有巨大的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力量。正是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领域一直被视为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音乐欣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而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授一课时,先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故事的经过,等到正式进入音乐赏析时,下课时间到了。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亦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听赏”是音乐欣赏课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的艺术,要让听觉感受贯穿于各项实践活动中,以音响的节奏美、韵律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片段,以猜谜或取名的方式听出各音乐表现的动物,学生根据声音的模仿能辨别出部分音乐,然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复听全曲。这样避免了教师单一宣讲型,使学生真正从听觉上感受音乐、体会音乐。
在欣赏教学这一领域的教学巾包含了四个方而的内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音乐记忆力,这也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音乐情感理解力,为深化和发展音乐审美奠定基础。
1、教学操作中,首先是对音乐要素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感受与体验人声和乐器声:感受与听辨、力度、速度、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变化,逐渐增加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有何作用,理解音乐是如何来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具体可进行以下教学:
a.运用人声、乐器等,模仿或表现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雨声、雷声、流水声、鸟叫声、野兽的吼叫声等。
b.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如车水马龙声、家禽的叫声及生活中发出的各种声音。
c.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这属于对各种声音的音乐属性的一种探索性学习。
d.自制简易乐器、打击乐器。
2、感受与鉴赏音乐。可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从感知入手,然后进入音乐情绪与情感的体验,唤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以帮助学生进入音乐,其作用是引导和促进学习,而不是靠教师的说教来解释音乐,何况音乐有时是无法用语言来解释的。
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使他们在感受欣赏音乐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体裁、结构和题材等方而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哲学的美、使学生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在教学中以题材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也可以是以体裁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可以是以演唱(或演奏)形式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也可以是以作曲家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可以是以乐器品种或类别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也可以是以曲式结构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在教学中可把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戏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发挥“通感”的作用。
3、感受与鉴赏领域,题材广、容量大、与其它姊妹艺术联系紧密、内容丰富等特点,在启迪智慧,开阔艺术视野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广泛学习和探索多元音乐文化,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学习中,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文化的区别,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内容中,饱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音乐教师应抓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因为,音乐的审美趣味是逐渐形成于大量音乐反应的积累之上的。音乐审美趣味是在特定的音乐环境里、在特定的个性作用下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地作用于人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趣味范围内音乐审美体验的强化、深化,导致学生对其它音乐的理解、欣赏,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促成音乐审美意识建构的目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声响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这是因为音乐对人脑有一定的影响。你想想什么样的音乐在你紧张之时使你平静,什么样的音乐在你厌倦之时使你振奋,什么样的音乐在你缺乏信心之时激励你坚定信念。那是因为音乐的节奏、旋律声音具有巨大的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的力量。正是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领域一直被视为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音乐欣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欣赏教学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而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授一课时,先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故事的经过,等到正式进入音乐赏析时,下课时间到了。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课始.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亦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听赏”是音乐欣赏课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的艺术,要让听觉感受贯穿于各项实践活动中,以音响的节奏美、韵律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片段,以猜谜或取名的方式听出各音乐表现的动物,学生根据声音的模仿能辨别出部分音乐,然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复听全曲。这样避免了教师单一宣讲型,使学生真正从听觉上感受音乐、体会音乐。
在欣赏教学这一领域的教学巾包含了四个方而的内容: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音乐记忆力,这也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音乐情感理解力,为深化和发展音乐审美奠定基础。
1、教学操作中,首先是对音乐要素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感受与体验人声和乐器声:感受与听辨、力度、速度、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变化,逐渐增加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有何作用,理解音乐是如何来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具体可进行以下教学:
a.运用人声、乐器等,模仿或表现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雨声、雷声、流水声、鸟叫声、野兽的吼叫声等。
b.模仿生活中的声音。如车水马龙声、家禽的叫声及生活中发出的各种声音。
c.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这属于对各种声音的音乐属性的一种探索性学习。
d.自制简易乐器、打击乐器。
2、感受与鉴赏音乐。可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从感知入手,然后进入音乐情绪与情感的体验,唤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以帮助学生进入音乐,其作用是引导和促进学习,而不是靠教师的说教来解释音乐,何况音乐有时是无法用语言来解释的。
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使他们在感受欣赏音乐美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体裁、结构和题材等方而中理解音乐的内容、哲学的美、使学生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在教学中以题材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也可以是以体裁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可以是以演唱(或演奏)形式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也可以是以作曲家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可以是以乐器品种或类别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也可以是以曲式结构为中心的感受与鉴赏。在教学中可把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戏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发挥“通感”的作用。
3、感受与鉴赏领域,题材广、容量大、与其它姊妹艺术联系紧密、内容丰富等特点,在启迪智慧,开阔艺术视野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广泛学习和探索多元音乐文化,使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学习中,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文化的区别,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内容中,饱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音乐教师应抓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因为,音乐的审美趣味是逐渐形成于大量音乐反应的积累之上的。音乐审美趣味是在特定的音乐环境里、在特定的个性作用下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会自动地作用于人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趣味范围内音乐审美体验的强化、深化,导致学生对其它音乐的理解、欣赏,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最终达到促成音乐审美意识建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