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学习与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情感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认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合理利用和适当运用情感教学,可以使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吸收语言知识和深化语言技能,加深对英语这门语言学科的可接受性和乐接受性。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怎样有效运用情感因素来为初中英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情感需求 英语教学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情感需求诸如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和教师交流之间的情感等是以学生的精神和认识需要为基础。外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内部推动力,是学生自觉和积极地学习外语的心理状态。动机强表现为能自主学习、目标明确而且在外语学习中找到乐趣、能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所以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动机弱或没有动机的学习者,通常不喜欢外语,有时把学习外语看为一种负担,因而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有动机的外语学习要远比被动无动机的外语学习效果好。外语学习主观态度是学习者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态度作为情感因素的一种,对于具体实施以及最终达到某一事件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Krashen(1985)认为,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与外语学习的成效有关。在个性因素中,自信心尤为重要。自信心高的学生学习成功率相对较大。自信心高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怕犯错误,敢于表达自己,能大胆地用外语进行交际。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害怕自己做不好而不愿表达,怕出错,使用语言的机会就很好,不利于外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自信心强的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高。Krashen(1985)指出,课堂上外语学习的焦虑感与学习失败有联系。若学习者的焦虑过高,学习就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从而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焦虑少,学生学习处于轻松的状态,就更容易习得知识。
同时,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说)的Krashen(1982)认为,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二语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为语言的吸收。同时,Krashen(1985)认为学习动机、态度、焦虑及自信心等情感因素会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会对语言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输入效率就越低。
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加快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可以以下面三点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以情促知,知情结合,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其中对学生的爱是核心。英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一种鼓励、尊重和信任的信息。鼓励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天性,调动课堂的活泼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任学生,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要一视同仁。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用爱去感染、感化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和生活朋友,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意去亲近你,久而久之喜欢上你的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在每天的课前几分钟播放一首轻快的英文歌曲,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课堂上做一些趣味的猜谜(宾果)、接龙等游戏,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略微生动,同时起到复习旧课、探索新知的作用。当然,教师自身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力争不把或尽量不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毋庸置疑的是教师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自身的主观消极情绪对学生会造成一定的负迁移,影响课堂效果。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语音、语调的美来表达英语学科的特点,辅以眼神、肢体语言与学生时不时地进行心灵上的碰触,把课堂气氛调动到最佳的状态。
二、多元评价,评价及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的单调和单一,会满足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语言。比如:表现好的,“good \ very good!”,“Excellent!”,表现一般的,“Not bad”,“Well-done!”来表扬,让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分享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教师绝不可以冷嘲热讽或者加以斥责,可以用诸如“Never mind!”,“Take it easy!”,或者“Try it again!”,“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来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并没有瞧不起自己,消除他们的紧张、畏难等消极情绪,避免产生焦虑。同时,评价要及时,在课堂上一旦评价不及时,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感,担心自己没有表现好,没有掌握好知识,担心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学。而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时不时进行面批,当面指出作业中的错误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既提高了批改作业的质量,又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在平时默写和练习册作业中表现出认真、进步或正确率高的同学的本子上,可以写上“good \ very good!”,“Excellent!”等加以表扬和鼓励。在错误较多、退步较大的同学的作业本上,可以写上激励的评语或者是否需要教师帮助等话语。始终用积极的且多样的评价去感染和关怀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这些情感体验都将会转化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寓教于乐,从做中学,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
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新时代的英语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可以利用和结合自身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在班级角落设立“英语角”,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举行英语短剧比赛、百词竞赛。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请学生自行设计英语海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举办英语小型辩论比赛,校园英语文化艺术节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以爱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世界和国内知名的慈善机构,学会筹集资金方式的各种英语表达;谈论慈善机构的功能;知道灾难的各种名词;角色扮演慈善晚会主持人;简单谈论给地震灾民提供援助的建议,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理念等。以上这些都能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自觉地获得运用英语知识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仅把知识学习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其中,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体验。这与素质教育的总原则是统一的,也是情感教学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师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放在突出位置,把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和厌倦变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學生的道德品质、语言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的全面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各种角度整合课堂课后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意义的感情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情感也是打开学生心灵、打动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有情感的英语教学会增加教学的魅力和质量。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里,不仅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更弥补了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使他们能坦然而勇敢的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压力,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竞争。
参考文献:
[1]Krashen,S.D.(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2]Krashen,S.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NewYork:Longman.
作者简介:罗莉(1989-),女,汉族,江苏苏州常熟人,英语教师。
【关键词】情感需求 英语教学
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情感需求诸如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和教师交流之间的情感等是以学生的精神和认识需要为基础。外语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内部推动力,是学生自觉和积极地学习外语的心理状态。动机强表现为能自主学习、目标明确而且在外语学习中找到乐趣、能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所以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动机弱或没有动机的学习者,通常不喜欢外语,有时把学习外语看为一种负担,因而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有动机的外语学习要远比被动无动机的外语学习效果好。外语学习主观态度是学习者的认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态度作为情感因素的一种,对于具体实施以及最终达到某一事件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Krashen(1985)认为,学习者的个性因素与外语学习的成效有关。在个性因素中,自信心尤为重要。自信心高的学生学习成功率相对较大。自信心高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怕犯错误,敢于表达自己,能大胆地用外语进行交际。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害怕自己做不好而不愿表达,怕出错,使用语言的机会就很好,不利于外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自信心强的学生学习效率相对较高。Krashen(1985)指出,课堂上外语学习的焦虑感与学习失败有联系。若学习者的焦虑过高,学习就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从而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焦虑少,学生学习处于轻松的状态,就更容易习得知识。
同时,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说)的Krashen(1982)认为,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二语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为语言的吸收。同时,Krashen(1985)认为学习动机、态度、焦虑及自信心等情感因素会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速度和效果。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人脑的语言习得机制会对语言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输入效率就越低。
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加快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师可以以下面三点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以情促知,知情结合,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其中对学生的爱是核心。英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一种鼓励、尊重和信任的信息。鼓励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天性,调动课堂的活泼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任学生,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要一视同仁。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用爱去感染、感化每一位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和生活朋友,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意去亲近你,久而久之喜欢上你的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在每天的课前几分钟播放一首轻快的英文歌曲,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在课堂上做一些趣味的猜谜(宾果)、接龙等游戏,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略微生动,同时起到复习旧课、探索新知的作用。当然,教师自身也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力争不把或尽量不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来。毋庸置疑的是教师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自身的主观消极情绪对学生会造成一定的负迁移,影响课堂效果。同时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语音、语调的美来表达英语学科的特点,辅以眼神、肢体语言与学生时不时地进行心灵上的碰触,把课堂气氛调动到最佳的状态。
二、多元评价,评价及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言的单调和单一,会满足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语言。比如:表现好的,“good \ very good!”,“Excellent!”,表现一般的,“Not bad”,“Well-done!”来表扬,让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分享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教师绝不可以冷嘲热讽或者加以斥责,可以用诸如“Never mind!”,“Take it easy!”,或者“Try it again!”,“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来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并没有瞧不起自己,消除他们的紧张、畏难等消极情绪,避免产生焦虑。同时,评价要及时,在课堂上一旦评价不及时,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感,担心自己没有表现好,没有掌握好知识,担心自己跟不上其他同学。而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时不时进行面批,当面指出作业中的错误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既提高了批改作业的质量,又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在平时默写和练习册作业中表现出认真、进步或正确率高的同学的本子上,可以写上“good \ very good!”,“Excellent!”等加以表扬和鼓励。在错误较多、退步较大的同学的作业本上,可以写上激励的评语或者是否需要教师帮助等话语。始终用积极的且多样的评价去感染和关怀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这些情感体验都将会转化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寓教于乐,从做中学,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
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新时代的英语学习,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上。学校可以利用和结合自身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在班级角落设立“英语角”,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举行英语短剧比赛、百词竞赛。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请学生自行设计英语海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举办英语小型辩论比赛,校园英语文化艺术节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以爱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世界和国内知名的慈善机构,学会筹集资金方式的各种英语表达;谈论慈善机构的功能;知道灾难的各种名词;角色扮演慈善晚会主持人;简单谈论给地震灾民提供援助的建议,以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服务理念等。以上这些都能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自觉地获得运用英语知识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情感。
总之,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仅把知识学习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其中,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与体验。这与素质教育的总原则是统一的,也是情感教学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师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放在突出位置,把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和厌倦变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學生的道德品质、语言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的全面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各种角度整合课堂课后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意义的感情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情感也是打开学生心灵、打动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有情感的英语教学会增加教学的魅力和质量。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里,不仅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更弥补了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使他们能坦然而勇敢的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压力,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竞争。
参考文献:
[1]Krashen,S.D.(1982).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2]Krashen,S.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NewYork:Longman.
作者简介:罗莉(1989-),女,汉族,江苏苏州常熟人,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