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几乎都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根据本人课后的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虽然对“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很认可,却在上课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部分学生以应对态度面对。本文对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英文字母练习器》教学设计为例对教学设计和方式进行了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程序设计 项目结合 教学模式
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已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完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通常要学习一些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如VB、C#、ASP. NET等,而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实施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项目化教学等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相信大部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生程序设计类课程时362总有这样的感觉:讲理论知识时很多很全,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实训操作时,学生没兴趣,消极应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程的特点。程序设计类课程一般都是由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两部分构成,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十分透彻,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C#语言中学生必须要掌握.NET框架和基类库、程序的构成和结构、类、数组等概念才能较好地完成实训操作。概念之抽象是学生难以学好的一个原因。
2.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大多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差。但他们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能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学不好的原因是觉得课程知识点难懂,实训操作模式单一(主要是完成书本中的项目实训),没有积极性。
3.教学设计与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先讲授,再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训来巩固所学知识,通常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的方法完成实训任务。然而在书本中,每一个项目对应的是一个知识点的专项实训,项目与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学生一旦没有对知识点掌握透彻,就很难完成项目实训。虽然有小组合作,但由于知识抽象,掌握知识技巧的学生也很难教会不懂的学生。
二、项目结合,大胆探索
针对以上现象,如何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本人经过研究和探索发现,要让学生学好程序设计类课程,光靠书本理论的讲授和实训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想学、去学、喜欢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对此,本人总结出了一套“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将某一章节独立的项目重新设计,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趣味性,用兴趣绑住学生。比如在《Windows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中第二章,书本中的项目依次是时钟实例、加法练习器实例、项目选择器实例、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倒计时实例和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通过对项目和教学的重新设计,我以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为主线,将倒计时实例、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加法练习器实例中的重要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趣味性强、知识点关联性高的一个新项目。下面以《Windows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中第二章的《英文字母练习器》教学为例,和大家探讨“项目结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引入游戏,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切西瓜”游戏,并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游戏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游戏所具备的功能,为新课作铺垫。教学方法可采用学生观察法,讨论法。
2.项目要点剖析,提高认识。首先,以书本中的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为基础,分析项目的功能、关键技术、设计的方法等,如timer的功能、pictureBox的作用等。然后,对比“切西瓜”游戏,让学生分析项目中的不足及完善的方法。教学方法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3.项目结合,任务驱动。根据分析得到的完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书中其他项目中寻找新功能所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新功能有:①练习时间的功能。用到了timer计时功能,学生可参照倒计时器实例去设计。②练习难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英文字母的下落速度上,用到了三个单选按钮,分别对应“简单”“一般”和“困难”三个难度级别,学生可参照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去设计。③练习成绩的功能。主要是判断练习过程中打出的正确和错误的个数,关键技术是字母正确和错误的判断及数值的累加,学生可参照加法练习器实例去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与探究、上机实训。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采用了“项目结合”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是,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那么容易重新设计并进行项目结合的,这就需要我们计算机教师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对每一个项目认真思考,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关键词】程序设计 项目结合 教学模式
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已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完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通常要学习一些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如VB、C#、ASP. NET等,而这些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实施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项目化教学等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相信大部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生程序设计类课程时362总有这样的感觉:讲理论知识时很多很全,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实训操作时,学生没兴趣,消极应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现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程的特点。程序设计类课程一般都是由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两部分构成,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十分透彻,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C#语言中学生必须要掌握.NET框架和基类库、程序的构成和结构、类、数组等概念才能较好地完成实训操作。概念之抽象是学生难以学好的一个原因。
2.学生的特点。中职学生大多计算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差。但他们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能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学不好的原因是觉得课程知识点难懂,实训操作模式单一(主要是完成书本中的项目实训),没有积极性。
3.教学设计与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先讲授,再让学生通过项目实训来巩固所学知识,通常采取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的方法完成实训任务。然而在书本中,每一个项目对应的是一个知识点的专项实训,项目与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学生一旦没有对知识点掌握透彻,就很难完成项目实训。虽然有小组合作,但由于知识抽象,掌握知识技巧的学生也很难教会不懂的学生。
二、项目结合,大胆探索
针对以上现象,如何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呢?本人经过研究和探索发现,要让学生学好程序设计类课程,光靠书本理论的讲授和实训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想学、去学、喜欢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对此,本人总结出了一套“项目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法,将某一章节独立的项目重新设计,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趣味性,用兴趣绑住学生。比如在《Windows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中第二章,书本中的项目依次是时钟实例、加法练习器实例、项目选择器实例、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倒计时实例和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通过对项目和教学的重新设计,我以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为主线,将倒计时实例、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加法练习器实例中的重要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趣味性强、知识点关联性高的一个新项目。下面以《Windows程序设计案例教程(C#)》中第二章的《英文字母练习器》教学为例,和大家探讨“项目结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引入游戏,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切西瓜”游戏,并进行操作演示,同时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游戏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游戏所具备的功能,为新课作铺垫。教学方法可采用学生观察法,讨论法。
2.项目要点剖析,提高认识。首先,以书本中的英文字母练习器实例为基础,分析项目的功能、关键技术、设计的方法等,如timer的功能、pictureBox的作用等。然后,对比“切西瓜”游戏,让学生分析项目中的不足及完善的方法。教学方法可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3.项目结合,任务驱动。根据分析得到的完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书中其他项目中寻找新功能所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新功能有:①练习时间的功能。用到了timer计时功能,学生可参照倒计时器实例去设计。②练习难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英文字母的下落速度上,用到了三个单选按钮,分别对应“简单”“一般”和“困难”三个难度级别,学生可参照选择题应答器实例去设计。③练习成绩的功能。主要是判断练习过程中打出的正确和错误的个数,关键技术是字母正确和错误的判断及数值的累加,学生可参照加法练习器实例去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与探究、上机实训。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从教学效果来看,采用了“项目结合”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是,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那么容易重新设计并进行项目结合的,这就需要我们计算机教师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对每一个项目认真思考,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