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合力探析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个需要个人、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和谋划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调动各方因素,才能为毕业生开启一条畅通的就业门路。
  【关键词】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核心竞争力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在为大学生提供广阔就业天地的同时,也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获得衬心如意的工作是每个毕业生的追求,使培养的人才有岗位发挥能量是每所高校的追求,促进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关键要靠提升毕业生个人核心竞争力作为硬件,同时也要加强高校、政府和社会的保障力量。
  一、提升毕业生个人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1.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就业环境和岗位要求,积极调整就业预期,摒弃把工作分为高低贵贱的陈旧观念,摒弃只有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的观念,增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择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气质特征,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职业,理性就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2.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学生要进行价值观教育与择业观教育,大二、大三学生要通过实习参观、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认清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并对自己的初步就业意向有所打算,大三、大四的学生要注重求职技巧培训,并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
  3.加强职业素养提升。毕业生在满怀激情和宏伟抱负地投入到社会中去打拼时,现实的打击难免会使其“碰一鼻子灰”。深其内因,不难发现,主要源于毕业生自身职业素养不够。他们对真正的社会生活缺乏了解,或者说对社会的理解比较片面、对就业的形势估计不足,就业能力匮乏。大学生应该抓住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努力加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养成和思维模式的提升。毕业生应具备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和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能力等基本的就业力,另外应用性高校毕业生还要强化职业资格培训,积极考取职业技术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资格证和技术等级证书,增强自己具有特定职业岗位的快速上岗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显示良好的就业优势。
  4.志愿服务基层。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将目光聚焦在国家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上,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不愿到基层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等基层就业天地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选择到基层建功立业,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才道路。高校毕业生应该到农村基层锻炼,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5.树立非正规就业榜样,培养自主创业意识。“非正规就业”原义是指失业人员以个人或组织的方式参与社区的各种服务,提供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劳务,或者以个人自谋职业、合作就业方式进行生产自救,但又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套用于大学生身上,就是指毕业生在非正规部门从事的就业活动。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市场空间极大,要通过鼓励和引领,使毕业生对创业的有利条件和必备条件、创业所面临的风险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毕业生要结合个人创业资源的优势和条件,主动自我评估个人创业素质。
  二、高校、政府、社会齐抓共推,完善毕业生就业的保障机制
  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坚强后盾。只有充分发挥高校、政府、社会三者的力量,使之拧为一股合力,才能有效推进就业工作。
  (一)高校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检验高校师资和声誉的重要标准。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础,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生源水平确定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度,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以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训环节。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素质教育难以真正全面落实到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尤其是毕业生求职时英语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薄弱、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亟待加强,因此教育教学改革须提上日程。要紧密配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才的新要求,明确改革思路,重构大学教育与职业的应有关系,将培养大学毕业生未来的职业适应能力作为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大刀阔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主要学习地点转移到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基础和社会这个大舞台上,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立体化的实践环节,构建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与青年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
  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增强学生胜任力。高校要努力寻求与企业合作机会,加强沟通,积极多渠道、全方位地搭建实习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就业体验机会,可以让高校毕业生提前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知,并初步感知职场情景,在实践中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顺利地从知识到能力、从学生蜕变为职场人角色提供有效的缓冲和适应,并有侧重地进行改进。目前,许多高校的实习基地较少,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体验。
  3.积极发挥校友力量。校友是高校积累的比较有特色的人脉关系。多年来,高校的各届毕业生遍布于各行各业中,如果能够联络友的力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就业信息来源,为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提供帮助。可以采取定期组织校友会、邀请校友来母校讲座等形式,组织大学生与校友的交流,可以让毕业生与校友“结队”,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使毕业生学习沟通技巧,提高自信心并扩展到社会领域。
  4.加强就业指导与咨询,做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临近毕业,学生们更关注毕业去向和个人前途,情绪较为矛盾、不稳定。毕业生在整个就业环节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部分同学容易产生心理症结。高校应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使其尽早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形式多样地为大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指导与培训。辅导员要经常开展各类活动,通过经常性地换位思考、贴心交谈、发挥朋辈力量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准确定位,引导学生在就业时调节好兴趣与能力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心与经验,增强其抗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政府与社会
  1.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机会。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就业岗位,是拓宽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劳动者、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同时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毕业生求职择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应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全面高速发展,通过增加工作岗位、扩大就业机会带动毕业生就业率提升。
  2.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安置毕业生就业的责任,纳入全局工作规划。把大学毕业生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统筹规划大学毕业生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多渠道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别是有利于用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时,应把大学毕业生就业任务分解落实到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投资、财政、金融、税收和人口等各项重要政策中去。要组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摸清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时代性变化,为拓宽就业途径提供可靠依据。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跟踪调研,总结创造性经验并做到因地制宜地推广。
  3.建立健全就业制度,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检视促进其就业各项政策和制度投入。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户籍限制、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领域垄断、性别歧视、零工资就业等各种问题。必须指出的是,在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立足于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的深刻把握,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破解我们面临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困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高校、政府和社会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义务和责任,推动大学生就业向规范、有序、高效、稳定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确辉.造就大学生就业岗位,拓宽大学生就业门路[J].高等农业教育,2005,2.
  [2]孙洁.对我国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职业教育.
  [3]唐艳明.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4]谭刚,杨建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6)(总第682期).
  [5]李雄,刘山川.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6]许溪沙,王若光.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浅议[J].中国建设教育,2006,1.
其他文献
STEAM教育正在成为培养未来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趋势,通过对STEAM校本课程的开发的瓶颈问题、课程设计内涵、理念及课程架构进行阐述,提供STEAM校本实践案例思路,呈现STEAM
期刊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向生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语,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新
一、应用背景  数学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之一,备受重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越来越重。一个学生放学后要完成的课后作业中,最多的就是数学作业。因为数学学习是十分需要课后作业来巩固和增进理解的,并且作业都必须经过思考和演算才有实效。由于城市治安问题和地域因素,使得集中的晚自习不能实行,学生不能聚在一起学习,教师也不能及时集中进行指导,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课后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没有人帮助其解惑。如果一
眼下,全球经济仍旧持续低迷,我国经济也步入了“新常态”,不过纺织企业跻身国际大展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这一点,在本届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上就有着明显体现。可以说,与低迷经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各路商家积极寻求商机的态度。  活动:分担分享  展会上,各种论坛、发布活动接连上演,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场精神盛宴,而这些展会上的“精神食粮”,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行业人士的分担与分享。  展品:争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调动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常规培养是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越来越好,汽车载重量及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对公路的发展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从几年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所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单单从画面上来看,这绝对是一方不曾被现代文明打搅的净土,用“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来形容它的纯净澄澈绝不为过。  在10月23日召开的2016第二届中国(荔波)西部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全国民宿旅游发展峰会上,由《小康》杂志社策划、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制作播出的以“山水·出色”为主题的纪录片,吸引了所有参会者的眼球。  山水荔波因“色”而名    镜头中所展现出来的西南中国山林密布、山高谷深,纪录片中
期刊
摘 要: 数学基础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这使得现在的数学课堂过于放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针对甘南藏区数学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及谈谈策略。  关键词: 甘南藏区 数学基础教育 教学策略  甘南藏区地处甘、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