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发展、增长就业的主力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对政策了解和运用不足、人才缺乏、融资难、研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较低等严重制约企业自身发展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1月9日,在2016中小企业升级转型高峰论坛暨中小企业升级转型帮扶工程启动仪式上,天津东海集团承诺将为“中小企业升级转型帮扶工程”提供1000万元项目资金。会后,天津东海投资集团董事长田秀海接受了《经济》记者的专访,谈及了目前中国中小企转型的现状。
中小企业的困境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中较为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如何走出转型困境,焕发出创造力和增长力,是当前社会整体关注的话题。天津东海投资集团董事长田秀海认为,中小企业内在股权是最大的核心价值,通过股权融资,不仅解决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问题,而且引入了更多层面的智慧和行业资源,可以从宽度、深度、远度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腾飞与质变,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都值得中小企业借鉴。
田秀海告诉记者,我国中小企业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在研究如何分流安置国企改革下岗职工的背景下应时而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岗职工再就业人群成为各个行业中小企业的创建者,他们有着灵活性,也能敏锐地感知市场前沿的风向与变化,在一段时期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国中小企业有近千万家,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75%以上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也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由于中小企业诞生的背景和发展环境因素决定了他们所一贯秉承的低成本理念,在当前的经济结构深度变化中,越来越遭受经济新思维的冲击,越来越显示出窘迫性。但长期以来,“质优与价廉”的商业哲学,往往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表面哲学,中小企业大多数出于资金压力忽略了技术创新。正像张瑞敏所说“自杀重生,他杀淘汰”,在经济触底的过程中,会让一部分真正有实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中小企业发掘出全新增长空间。这部分企业则有望从传统实业嬗变成“新型实业”。“新型实业”要迎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突出产品的定制化过程。可以说,未来新实业是中小企业转型创新方向上的一个焦点,企业需要做深入的研究与调查。
如何破茧而出
谈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这个问题上,田秀海认为应该着重突破3个转型方向。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困惑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归结为3个类别:一是成本困境。随着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劳动用工成本节节攀升,企业利润持续下滑,多数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二是融资困境。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条件与自身信用问题,金融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国家也缺乏专门从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渠道也不畅通,上市融资更是凤毛麟角。企业发展后续资金没有保障,社会融资成本太高,让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三是技术困境。多数中小企业承接的是相对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加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匮乏,创新投入资金来源不足,诸多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内在发展动能。粗放的经营、落后的产能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
针对上述困境,田秀海认为,中小企业应该精确地找到转型升级的方向。首先,合理使用互联网工具,向互联网转型。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就是为企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以搭乘的高速列车。企业在后端,互联网成为前端工具和出口,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中,为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品质、集约管理、成本管控、需求把握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武器。即使是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思维也为企业再造商业新模式提供了借鉴。所以,中小企业应当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深入变革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流程模式、交易结构等,从而在用户层面、企业层面、产品层面搭建起完整的价值链。
第二个方向是勇于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突破上寻找企业发展的突破。实施技术创新的前提要是变化,不能拘泥于既有的成果,永远要锚定客户需求,创新更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技术创新更多地依赖研发的资金来源,这对于中小企业以往所秉持的商业哲学来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的要从企业负责人思想层面进行创新,因为创新是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和对未来目标的判定。
第三个方向是模式创新,既包含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含企业价值的再造。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的冲击已经为中小企业上过很深入的一课,变化则生,不变则死,这是中小企业家们普遍的认知。而在企业价值的再造方面,从产品价值的打造,再到企业品牌价值的打造,从而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附加值,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从商品价值到品牌价值的全部内涵,则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股权要素也是中小企业的内在价值之一。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二次创业的开始,需要企业从内部进行变革,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而走上新的价值增长之路。”田秀海如是说。
中小企业的困境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中较为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如何走出转型困境,焕发出创造力和增长力,是当前社会整体关注的话题。天津东海投资集团董事长田秀海认为,中小企业内在股权是最大的核心价值,通过股权融资,不仅解决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问题,而且引入了更多层面的智慧和行业资源,可以从宽度、深度、远度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腾飞与质变,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都值得中小企业借鉴。
田秀海告诉记者,我国中小企业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在研究如何分流安置国企改革下岗职工的背景下应时而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下岗职工再就业人群成为各个行业中小企业的创建者,他们有着灵活性,也能敏锐地感知市场前沿的风向与变化,在一段时期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国中小企业有近千万家,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75%以上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力量,也是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由于中小企业诞生的背景和发展环境因素决定了他们所一贯秉承的低成本理念,在当前的经济结构深度变化中,越来越遭受经济新思维的冲击,越来越显示出窘迫性。但长期以来,“质优与价廉”的商业哲学,往往成为多数中小企业的表面哲学,中小企业大多数出于资金压力忽略了技术创新。正像张瑞敏所说“自杀重生,他杀淘汰”,在经济触底的过程中,会让一部分真正有实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中小企业发掘出全新增长空间。这部分企业则有望从传统实业嬗变成“新型实业”。“新型实业”要迎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突出产品的定制化过程。可以说,未来新实业是中小企业转型创新方向上的一个焦点,企业需要做深入的研究与调查。
如何破茧而出
谈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这个问题上,田秀海认为应该着重突破3个转型方向。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困惑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归结为3个类别:一是成本困境。随着原材料的不断上涨,劳动用工成本节节攀升,企业利润持续下滑,多数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二是融资困境。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条件与自身信用问题,金融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国家也缺乏专门从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渠道也不畅通,上市融资更是凤毛麟角。企业发展后续资金没有保障,社会融资成本太高,让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三是技术困境。多数中小企业承接的是相对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加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匮乏,创新投入资金来源不足,诸多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内在发展动能。粗放的经营、落后的产能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
针对上述困境,田秀海认为,中小企业应该精确地找到转型升级的方向。首先,合理使用互联网工具,向互联网转型。国家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就是为企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可以搭乘的高速列车。企业在后端,互联网成为前端工具和出口,在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中,为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品质、集约管理、成本管控、需求把握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武器。即使是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思维也为企业再造商业新模式提供了借鉴。所以,中小企业应当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深入变革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流程模式、交易结构等,从而在用户层面、企业层面、产品层面搭建起完整的价值链。
第二个方向是勇于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突破上寻找企业发展的突破。实施技术创新的前提要是变化,不能拘泥于既有的成果,永远要锚定客户需求,创新更能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技术创新更多地依赖研发的资金来源,这对于中小企业以往所秉持的商业哲学来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的要从企业负责人思想层面进行创新,因为创新是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和对未来目标的判定。
第三个方向是模式创新,既包含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包含企业价值的再造。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的冲击已经为中小企业上过很深入的一课,变化则生,不变则死,这是中小企业家们普遍的认知。而在企业价值的再造方面,从产品价值的打造,再到企业品牌价值的打造,从而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附加值,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从商品价值到品牌价值的全部内涵,则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股权要素也是中小企业的内在价值之一。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二次创业的开始,需要企业从内部进行变革,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而走上新的价值增长之路。”田秀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