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而目前我市广泛开展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适应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所谓“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活动方案。“活动单”重在“活动”,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萨特说:“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活动单导学”,这“单”更是“导”的先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的精心构思。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学校高一生物组制备的“活动单”一般包含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这三个大的内容。下面为大家作简单介绍。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就可以了。它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接下来活动单的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学能力和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实施“活动单导学”的关键,要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生为本”出发,遵循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多元化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等。活动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具有启发性,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始终充满激情。避免问题化,避免习题化,避免过细过烦。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是一份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
活动方案的每个活动要求学生“活动”的内容要具体、明了。让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会做到什么”,这就是“自我意识”。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即是“自主学习”。所以,设计活动单的时候,会有一些明确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观察果蝇雌雄个体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讨论下面的问题……”;“交流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基因工程应用的事例,对它们进行分类”等。
在此基础上,“活动单导学”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变为可能,而且更能得到落实。学生真正有本可依,做到了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为主,小组相对固定,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值得一题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对自己的角色要定位好。虽然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仍须完成“导”的工作。比如:①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过渡语,承上启下,不能把课堂肢解成了机械的活动堆积。②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现错误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在成果展示时,多鼓励那些性格内向、学习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发表意见,树立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③对活动评价、提升以及重要知识点的梳理、整合,生物思想方法的提炼还是要由教师来进行。
三、课堂反馈
课堂练习是进行课堂反馈的有效方法,也是很多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知识为能力。课堂反馈是给学生时间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允许小组内讨论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在练习的时机上,可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一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衔接,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同时为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拓展奠定基础。二是要注意难度的把握。练习的设计要面向大多数,内容的难度要能体现一定的梯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能力和兴趣。
在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里,不需要我们过多的拔苗助长,只需要提供足够的“养分”。课堂为学生创造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胆子大了,热情高了,他们不再是“听众”、“书记员”,被动运转的“学习机器”,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教师而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活动单”的作用,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艰苦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教师应学会做一个倾听者,欣赏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放弃自己的权威和指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责任编辑 罗 艳)
所谓“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例,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活动方案。“活动单”重在“活动”,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真知。萨特说:“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活动单导学”,这“单”更是“导”的先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的精心构思。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学校高一生物组制备的“活动单”一般包含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这三个大的内容。下面为大家作简单介绍。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不是简单的教学目标,从参考书上摘录下来就可以了。它需要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接下来活动单的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学能力和认知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活动。
二、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实施“活动单导学”的关键,要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生为本”出发,遵循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多元化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进行设计。
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等。活动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具有启发性,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始终充满激情。避免问题化,避免习题化,避免过细过烦。一份高质量的活动单,是一份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
活动方案的每个活动要求学生“活动”的内容要具体、明了。让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会做到什么”,这就是“自我意识”。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即是“自主学习”。所以,设计活动单的时候,会有一些明确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观察果蝇雌雄个体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讨论下面的问题……”;“交流课外收集到的有关基因工程应用的事例,对它们进行分类”等。
在此基础上,“活动单导学”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变为可能,而且更能得到落实。学生真正有本可依,做到了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学习活动以小组形式为主,小组相对固定,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讨论结束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值得一题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对自己的角色要定位好。虽然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仍须完成“导”的工作。比如:①在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过渡语,承上启下,不能把课堂肢解成了机械的活动堆积。②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出现错误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在成果展示时,多鼓励那些性格内向、学习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发表意见,树立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③对活动评价、提升以及重要知识点的梳理、整合,生物思想方法的提炼还是要由教师来进行。
三、课堂反馈
课堂练习是进行课堂反馈的有效方法,也是很多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知识为能力。课堂反馈是给学生时间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允许小组内讨论及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在练习的时机上,可分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一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衔接,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同时为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拓展奠定基础。二是要注意难度的把握。练习的设计要面向大多数,内容的难度要能体现一定的梯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能力和兴趣。
在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里,不需要我们过多的拔苗助长,只需要提供足够的“养分”。课堂为学生创造了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胆子大了,热情高了,他们不再是“听众”、“书记员”,被动运转的“学习机器”,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对教师而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活动单”的作用,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艰苦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为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教师应学会做一个倾听者,欣赏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放弃自己的权威和指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