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阅读力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借助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力是笔者一直在探究的问题,现将自己的所得归纳于此,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力;小学生;评注;导读;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30
阅读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推荐书目,要求学生摘摘好词好句、写写读后体会为主,至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总以“书读得多了,能力自然会提升的;课内教方法,课外多积累”这样的论断来安慰自己与学生。其实不然,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多方理论的学习与自己的思考,有了一些收获,现归纳如下。
一、个性批注
批注式阅读古已有之。所谓批注,就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在书上。这是常态化的要求,但是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更多的是在常态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密码”。
1.“注”之有道
“注”就是用上划、圈、点、勾、画等各种符号来记录阅读的过程。那么怎么“注”?为什么要“注”?什么样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所谓“注”之有道,这就需要每一位同学对符号有各自的定义。
比如“划线”,直线、曲线,虚线、实线,红线、蓝线、绿线……有的是划精彩句子的,有的是划重点词语的;有的是划关键情节的,有的是划环境氛围的。非常有趣的是,男孩子与女孩子的不同,不仅仅在于女孩子喜欢用多彩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分类,更在于男孩子的粗犷女孩子的细腻,各自所在意的、所获得的信息也总是大相径庭,让每一个阅读过的页面被“注”后的风格也截然不同。
2.“批”之会文
阅读非常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批文”则就是要求学生及时地捕捉阅读过程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受、疑惑、思考、想象和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书面语言,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和“定格”在书页上,完成语词化痕迹的过程。
有感而发的“批”:阅读需要将自己的身心随着文字的脚步行走着,才会在读到天高云淡时觉得豁然,才会在读到花团锦簇时觉得喜悦,才会在读到月明星稀时觉得孤寂。个体感受随着文本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生成着,而孩子们随时随处的“有感而发的批语”,真切记录着阅读的心路历程。
思而有疑的“批”:《朱子读书法》记录读书的观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终则节节有疑。”看来“学贵有疑”,有疑,才是阅读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时,孩子们将自己对文本产生的疑惑随时记录下来,“批疑入文”,带着不断生发的疑问再度叩问,为后续的阅读做铺垫。
二、导图助读
1.结构图,提炼主题
当然,有的小说中情节发展曲折,人物关系复杂,简单的情节链无法清晰地描述,这时候,结构图的运用,能更加多角度、全方位地显示各种信息。比如,阅读《绿山墻的安妮》一书中,这样的结构图阅读作业应运而生:“安妮的成长得到了很多善良的人们的帮助,请你用结构图的方式,将故事中的主要的人物及对安妮的影响进行梳理。”
2.漫画版,画写心中形象
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的,可以用“画写版”来提炼人物特点。寥寥几笔的简笔画,虽然需要一点绘画功底,但人物跃然纸上,再配上人物名片介绍,真可谓生动形象了。
三、情感浸润
阅读是一段段深度的思想旅程,有人说,好的阅读是一场精神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旅程。当学生跟随着作者的文字,就在接纳作者的思维世界,从中感知由文字带来的形象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价值相碰撞,由情感的浸润、生发,开放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傅雷家书》是我隆重向全体学生和家长推荐的一本书。让学生读,感受书中父子母子间的那份温暖的亲情,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让家长读,感受那作为严父的教导以及作为慈父的关怀,回顾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与经历。阅读完成之后,每一位学生邀请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了一封家书,在阅读家书之后,学生们深受感动,有的同学一度哽咽,怀着深情都给爸爸妈妈写下了人生第一封家书。从《傅雷家书》中收获情感的激荡与人生意义的启迪,而在家书分享会上,学生收获的是一种情感的碰撞,在书信这样一种特定的方式中所承载的特殊的价值。这样一次由读到写的课外阅读经历,以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书信形式作为从阅读到生活的情感联结手段,在大阅读的层面上开放了思维的广度。文学与历史的关联,现实与想象的跳跃,书籍与生活的融合,情感与价值的碰撞,阅读更具思辨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诸位能够有效借助课外阅读这一途径,持之以恒,帮助学生获得阅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霞.让阅读之花开放在学生的心田——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苑教育,2011(3).
[2]蔡爱军.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途径研究[J].黑河教育,2018(7).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力;小学生;评注;导读;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30
阅读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在课外阅读的开展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推荐书目,要求学生摘摘好词好句、写写读后体会为主,至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总以“书读得多了,能力自然会提升的;课内教方法,课外多积累”这样的论断来安慰自己与学生。其实不然,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如何利用课外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多方理论的学习与自己的思考,有了一些收获,现归纳如下。
一、个性批注
批注式阅读古已有之。所谓批注,就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在书上。这是常态化的要求,但是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更多的是在常态基础上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密码”。
1.“注”之有道
“注”就是用上划、圈、点、勾、画等各种符号来记录阅读的过程。那么怎么“注”?为什么要“注”?什么样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所谓“注”之有道,这就需要每一位同学对符号有各自的定义。
比如“划线”,直线、曲线,虚线、实线,红线、蓝线、绿线……有的是划精彩句子的,有的是划重点词语的;有的是划关键情节的,有的是划环境氛围的。非常有趣的是,男孩子与女孩子的不同,不仅仅在于女孩子喜欢用多彩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分类,更在于男孩子的粗犷女孩子的细腻,各自所在意的、所获得的信息也总是大相径庭,让每一个阅读过的页面被“注”后的风格也截然不同。
2.“批”之会文
阅读非常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而“批文”则就是要求学生及时地捕捉阅读过程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感受、疑惑、思考、想象和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书面语言,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和“定格”在书页上,完成语词化痕迹的过程。
有感而发的“批”:阅读需要将自己的身心随着文字的脚步行走着,才会在读到天高云淡时觉得豁然,才会在读到花团锦簇时觉得喜悦,才会在读到月明星稀时觉得孤寂。个体感受随着文本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生成着,而孩子们随时随处的“有感而发的批语”,真切记录着阅读的心路历程。
思而有疑的“批”:《朱子读书法》记录读书的观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终则节节有疑。”看来“学贵有疑”,有疑,才是阅读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时,孩子们将自己对文本产生的疑惑随时记录下来,“批疑入文”,带着不断生发的疑问再度叩问,为后续的阅读做铺垫。
二、导图助读
1.结构图,提炼主题
当然,有的小说中情节发展曲折,人物关系复杂,简单的情节链无法清晰地描述,这时候,结构图的运用,能更加多角度、全方位地显示各种信息。比如,阅读《绿山墻的安妮》一书中,这样的结构图阅读作业应运而生:“安妮的成长得到了很多善良的人们的帮助,请你用结构图的方式,将故事中的主要的人物及对安妮的影响进行梳理。”
2.漫画版,画写心中形象
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的,可以用“画写版”来提炼人物特点。寥寥几笔的简笔画,虽然需要一点绘画功底,但人物跃然纸上,再配上人物名片介绍,真可谓生动形象了。
三、情感浸润
阅读是一段段深度的思想旅程,有人说,好的阅读是一场精神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旅程。当学生跟随着作者的文字,就在接纳作者的思维世界,从中感知由文字带来的形象和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价值相碰撞,由情感的浸润、生发,开放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傅雷家书》是我隆重向全体学生和家长推荐的一本书。让学生读,感受书中父子母子间的那份温暖的亲情,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让家长读,感受那作为严父的教导以及作为慈父的关怀,回顾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与经历。阅读完成之后,每一位学生邀请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了一封家书,在阅读家书之后,学生们深受感动,有的同学一度哽咽,怀着深情都给爸爸妈妈写下了人生第一封家书。从《傅雷家书》中收获情感的激荡与人生意义的启迪,而在家书分享会上,学生收获的是一种情感的碰撞,在书信这样一种特定的方式中所承载的特殊的价值。这样一次由读到写的课外阅读经历,以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书信形式作为从阅读到生活的情感联结手段,在大阅读的层面上开放了思维的广度。文学与历史的关联,现实与想象的跳跃,书籍与生活的融合,情感与价值的碰撞,阅读更具思辨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诸位能够有效借助课外阅读这一途径,持之以恒,帮助学生获得阅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霞.让阅读之花开放在学生的心田——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苑教育,2011(3).
[2]蔡爱军.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课外阅读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途径研究[J].黑河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