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语言文学是许多高等学校都比较看中的一门课程,它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身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传统,是华夏儿女赖以生存的根基,在古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道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应予与重视。
【关键词】古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22-02
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各个方面浸润着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傳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额外重视,有效的将古代汉语文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古文教学在高等院校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作为一所高等学府,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文化建设内涵对民族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古代语言文学是中国的古典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渗透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意境深远,通过古文教学,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对高校来说,古文教学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
二、古文教学在文化传承中的必要性
(一)古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国文化纷纷涌入中国,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热衷程度超过中国文化,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对“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节日更加迷恋[2],这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建设已成为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根基,自然受到了重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古文教学就是传统文化最大的传播途径,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古文教学。
(二)古文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
古文教学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本身内容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如《古代汉语》这一著作,这本著作通过汉语文字来阐述一系列古代语言学知识,并且对古代汉语的组成和古今字、异体字等内容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了汉语中汉字的含义。大学生可以通过这本论著直接学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大量内容。再如《说文解字》这本论著,大学生可以通过里面对古代文章记载的姓氏、服饰、交通工具、天文历法等内容进行扩展性学习,了解古代汉语通论中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另外在很多古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为人处世都有极大的指引作用,如《劝学》开门见山地提出“学不可以已”,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论语》中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显示出学思结合的意义。《石钟山记》里苏轼告诫大家做事不能盲从,需亲自去探索。韩愈在《师说》中告诉我们“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显现了尊师重教之理。通过这些古文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此深化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3]。
三、古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建议
(一)从汉字入手,注重解析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也体现在汉字当中,因而教师可以利用汉字意性强的特点,结合字形分析,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穴”字的讲解,字形“宀”,像房顶,下应为“凵”,组合起来,其实“穴”是一个半穴居的土屋,下“凵”是向下挖掘成口袋状的洞穴,“宀”是在地面上用草扎制的屋顶。从中可以了解古代的宫室建筑。如“(娶)”字的甲骨文字形,由(女,新娘)+(取,强力抢夺)组成。“取”是暴力抢夺之意,该字体现了远古时代劫女为妻的抢亲风俗。当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为使课程趣味盎然,可采取故事的形式进行,这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在诵读上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阅读是强化记忆的核心,为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教师可通过课堂诵读古文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诵读法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方法,大声朗读以熟而成诵是古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教师可从《古代汉语》选取部分文选如《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等经典史学作品,或者是《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抑或者是《论语》《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让学生登台诵读,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三)转变传统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古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应结合时代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阶段是“互联网+”时代,因而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一方面可以将古代历史、诗词歌赋、古代传统礼仪以及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有效结合,然后将这些素材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站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途径,通过央视的一些重点文化教育节目如“百家讲坛”等,及时为学生传播文化知识,丰富课堂内容,以此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四、结束语
对高校而言,其根本目的是培育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弘扬我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大学教育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在古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今后文化自信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不过由于古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系统科学安排教学课程,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要立足于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深化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英来.论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
[2]曹明升.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3]彭剑.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智慧——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5).
【作者简介】
王楠楠(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言文学及教育方向。
【关键词】古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22-02
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基本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已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各个方面浸润着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傳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额外重视,有效的将古代汉语文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古文教学在高等院校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作为一所高等学府,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文化建设内涵对民族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古代语言文学是中国的古典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渗透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意境深远,通过古文教学,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对高校来说,古文教学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
二、古文教学在文化传承中的必要性
(一)古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国文化纷纷涌入中国,当代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热衷程度超过中国文化,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对“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节日更加迷恋[2],这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建设已成为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根基,自然受到了重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古文教学就是传统文化最大的传播途径,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古文教学。
(二)古文教学内容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
古文教学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本身内容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气息,如《古代汉语》这一著作,这本著作通过汉语文字来阐述一系列古代语言学知识,并且对古代汉语的组成和古今字、异体字等内容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了汉语中汉字的含义。大学生可以通过这本论著直接学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大量内容。再如《说文解字》这本论著,大学生可以通过里面对古代文章记载的姓氏、服饰、交通工具、天文历法等内容进行扩展性学习,了解古代汉语通论中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另外在很多古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为人处世都有极大的指引作用,如《劝学》开门见山地提出“学不可以已”,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论语》中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显示出学思结合的意义。《石钟山记》里苏轼告诫大家做事不能盲从,需亲自去探索。韩愈在《师说》中告诉我们“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显现了尊师重教之理。通过这些古文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此深化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识[3]。
三、古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建议
(一)从汉字入手,注重解析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也体现在汉字当中,因而教师可以利用汉字意性强的特点,结合字形分析,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穴”字的讲解,字形“宀”,像房顶,下应为“凵”,组合起来,其实“穴”是一个半穴居的土屋,下“凵”是向下挖掘成口袋状的洞穴,“宀”是在地面上用草扎制的屋顶。从中可以了解古代的宫室建筑。如“(娶)”字的甲骨文字形,由(女,新娘)+(取,强力抢夺)组成。“取”是暴力抢夺之意,该字体现了远古时代劫女为妻的抢亲风俗。当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为使课程趣味盎然,可采取故事的形式进行,这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在诵读上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阅读是强化记忆的核心,为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教师可通过课堂诵读古文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诵读法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方法,大声朗读以熟而成诵是古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教师可从《古代汉语》选取部分文选如《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等经典史学作品,或者是《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抑或者是《论语》《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让学生登台诵读,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三)转变传统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古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应结合时代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阶段是“互联网+”时代,因而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一方面可以将古代历史、诗词歌赋、古代传统礼仪以及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有效结合,然后将这些素材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站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途径,通过央视的一些重点文化教育节目如“百家讲坛”等,及时为学生传播文化知识,丰富课堂内容,以此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四、结束语
对高校而言,其根本目的是培育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弘扬我国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大学教育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在古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今后文化自信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不过由于古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系统科学安排教学课程,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要立足于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深化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英来.论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
[2]曹明升.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3]彭剑.传承传统文化汲取古人智慧——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5).
【作者简介】
王楠楠(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言文学及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