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赴美留学的趋势呈现出“自费化“和平民化,庞大数目的中国留学生在美的精神健康问题也逐渐进入美国大学校园视野。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问题、严重的精神疾病甚至自杀、他杀的案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留学生群体中。在他们看似光鲜的留学生名头之下,却有许多外人所不知道的辛酸。
在中国,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出国留学只要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就足够了,其他需要孩子自己“放手去闯了”,而这也是当初送他们出国历练的目的。甚至在留学生向父母索取支持的时候,不少家长觉得,“我为你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你还有什么不满足?怎么还能不优秀?还提什么压力?”或是简单的表达,“加油!你要坚持啊!”这都是对留学经历的不了解产生的不理解,有时还会引发冲突。由于国内对美国教育和社会环境并不了解,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把出国留学当做人生成长的最好课堂,对美国社会美国梦充满憧憬,甚至将在美国社会生活等同于成功。其实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越长越觉得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太多不同。
为什么在美国留学比在国内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在美留学生的生活状况有一个捷径,然而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社会适应方面、中美文化差异方面、学业压力方面以及情感方面来讨论。
社会适应方面
语言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试想如果你突然穿越(用“穿越”这个词来描述坐飞机到地球另一边的国家生活的经历并不夸张)到一个只会讲A语言的国家,没什么人懂得汉语,你不仅需要开始学习A语言来买食物,坐公交,上课做作业,与房东交涉租房子,还要用A语言找工作,与老板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业余时间提升自我修养但只有A语言的书,觥筹交错为了争取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自我价值……你需要多久才能熟练的像你说中文一样说A语言呢?任何一本穿越小说的主人公估计都会被虐的体无完肤。即使是做父母的,事业成功的,心理积极健康的中年人,如果你们突然一无所有地到了另一个“星球”生活,语言能力变成了一个“小学生水平”,你们有多大把握能承受这种巨变呢?
安全问题是在美国生活的另一个不适应。当美国人都可以合法拥有枪支而你却因为身份不可以有此类武器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不安全呢?一到天黑就在马路上看不到人,路灯不像国内一样灯火通明,持刀持枪抢劫强奸案件在报纸上时常刊出,你会不会因为这种生活环境而感到不安呢?
有些美国人标榜美国是文化最多元的国家,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多并不代表他们之间相处的和谐。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从来都被热议且不容忽视。在美国,主流白人不会特别主动和你这样的外来者交流,可能会因为你不标准的口语而明着面地笑话你,甚至毫不避讳地称你为外来人口,把你看作是来争夺他们本地资源的入侵者,因为你一点点的小过错,可能仅仅是垃圾没扔到指定的正确位置,就嘲笑你污染整座城市、“没素质”……忽然之间,你仿佛就一下子变成了这个你原本要当作人生另一个起点的国家的“二等公民”,这样的身份让很多留学生无法接受。
文化方面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美国留学生在国外有哪些朋友可靠?许多中国留学生因为“困”在中国学生圈子而感到苦恼,美国社交圈又无法融入。社交上的成功依赖许多文化认同以及熟悉。比如你美国同学今天又讲了一个段子,所有人都笑了,可是你不知道Geico,%$#@是什么,你一点也没听懂。好不容易你想到了一个段子,用拗口的英语终于讲完了,你自己都不觉得好笑了,美国人礼貌地“哦~~”这样得需要多少耐心能交到朋友?由于你的英文没有那么出众,经常会被人打断,你说着说着别人就去聊别的了。你跟美国朋友出去玩,有许多不知道的活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美国人有耐心给你解释是幸运的,但美国人更注意活动流畅和大部分人的情绪。在美国,如果有一个美国朋友问你有关你在中国的生活,估计都会感动得想哭。美国人对中国人,不像中国人对美国人那么好奇,那么热情。
美国的食物实在是无话可说了,除非你生活在一个大城市,是真正的大城市。美国所谓的一般城市可能还不及国内三线城市。并且你有足够的钱让你出去吃你在国内可以用很少的钱吃到的美食。娱乐?除了少数真正的大城市,大部分美国人的娱乐活动真的是不敢恭维。你会发现美国人笑点如此的低,动不动就激动的要跳到天上了,一定是生活太无聊了。一个全国大学生球赛可以动员国内相当于全省的人开着车大老远一路上呼哈乱叫的跑去看,这在中国能想象吗?只有奥运会的级别才可能吧。没有好吃的饭店可以呼朋唤友,没有商圈可以招上心仪的对象逛街,一片绿地就可以叫公园,公园也看不到人。当酒吧就像国内茶馆一样供大叔大妈们消遣看球赛,跟“夜店”这个刺激的词一点关系也没有,KTV只能是站在酒吧中央对着全酒吧的大叔大妈唱。一到晚上一个人都没有,回到国内再看到广场舞大妈的时候,真希望她们能占领美国。人是社会动物,热闹的集体活动一定能让人心理健康多一重保障!
学业方面
且不说听说读写都在用英文,当你的生活、社交都不顺心的时候,可能唯一有所慰藉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剩下了学业。而且中国人本来一直都对成绩很看重,并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将学习成绩看得比个人健康生活well-being还要重要。导师期望和家长期望可能让留学生压力更大。由于文化和教育系统背景的不同,有些导师认为你应该知道的事而我们并没有那么“应该知道”,因此会被误解为无能,没有责任感,不上进。在遇到难题时很多留学生不敢跟家里说,报喜不报忧怕家人担心但又不能做什么也是徒劳,学业上也无法“成功”的时候最害怕面对父母以及他们经济上的投入,因此就更容易被逼上绝路。
情感方面
留学是一个情感拉锯的过程。当美国同学都有经济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你却找不到工作甚至在基本生活层面上挣扎,自尊受到严重的挑战。你想要有家人在身边,想要照顾你的父母或是祖辈,但是却因为留学不能尽义务而感到内疚和罪恶。然而在国外没有“成功”,没有好工作,似乎更成为了对父母的一种伤害,这种害怕父母失望的恐惧更深刻地挑战着留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所以留学应该是慎重的决定,不仅是经济上,更是在情感上、精神承受能力上能够“支撑”的起。如果留学生真的有想念家人,想要承担家庭责任,承担经济负担的想法,只是因为他们也开始走向成年人的正常过程,而不该将他们像孩子一样高高挂起。希望任何一个认识留学生的人,都不要用“只要你学习好也值了。”“你只要关心学习,其他的都不要在意。”“坚持就是胜利!”“失败由于XXX,成功由于XXX”这样的话来回应,因为没有以上对他们的经历的同理心,这样的话并不能真正减轻他们的压力,甚至相反会催化问题严重程度。当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连米面都吃不上,一个吃着鱼肉的旁观者告訴他“不能安心啃糟糠是不能成功的”是残忍且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中国,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出国留学只要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就足够了,其他需要孩子自己“放手去闯了”,而这也是当初送他们出国历练的目的。甚至在留学生向父母索取支持的时候,不少家长觉得,“我为你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你还有什么不满足?怎么还能不优秀?还提什么压力?”或是简单的表达,“加油!你要坚持啊!”这都是对留学经历的不了解产生的不理解,有时还会引发冲突。由于国内对美国教育和社会环境并不了解,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把出国留学当做人生成长的最好课堂,对美国社会美国梦充满憧憬,甚至将在美国社会生活等同于成功。其实在美国生活的时间越长越觉得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太多不同。
为什么在美国留学比在国内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在美留学生的生活状况有一个捷径,然而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社会适应方面、中美文化差异方面、学业压力方面以及情感方面来讨论。
社会适应方面
语言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试想如果你突然穿越(用“穿越”这个词来描述坐飞机到地球另一边的国家生活的经历并不夸张)到一个只会讲A语言的国家,没什么人懂得汉语,你不仅需要开始学习A语言来买食物,坐公交,上课做作业,与房东交涉租房子,还要用A语言找工作,与老板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业余时间提升自我修养但只有A语言的书,觥筹交错为了争取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自我价值……你需要多久才能熟练的像你说中文一样说A语言呢?任何一本穿越小说的主人公估计都会被虐的体无完肤。即使是做父母的,事业成功的,心理积极健康的中年人,如果你们突然一无所有地到了另一个“星球”生活,语言能力变成了一个“小学生水平”,你们有多大把握能承受这种巨变呢?
安全问题是在美国生活的另一个不适应。当美国人都可以合法拥有枪支而你却因为身份不可以有此类武器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不安全呢?一到天黑就在马路上看不到人,路灯不像国内一样灯火通明,持刀持枪抢劫强奸案件在报纸上时常刊出,你会不会因为这种生活环境而感到不安呢?
有些美国人标榜美国是文化最多元的国家,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多并不代表他们之间相处的和谐。种族歧视问题在美国从来都被热议且不容忽视。在美国,主流白人不会特别主动和你这样的外来者交流,可能会因为你不标准的口语而明着面地笑话你,甚至毫不避讳地称你为外来人口,把你看作是来争夺他们本地资源的入侵者,因为你一点点的小过错,可能仅仅是垃圾没扔到指定的正确位置,就嘲笑你污染整座城市、“没素质”……忽然之间,你仿佛就一下子变成了这个你原本要当作人生另一个起点的国家的“二等公民”,这样的身份让很多留学生无法接受。
文化方面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美国留学生在国外有哪些朋友可靠?许多中国留学生因为“困”在中国学生圈子而感到苦恼,美国社交圈又无法融入。社交上的成功依赖许多文化认同以及熟悉。比如你美国同学今天又讲了一个段子,所有人都笑了,可是你不知道Geico,%$#@是什么,你一点也没听懂。好不容易你想到了一个段子,用拗口的英语终于讲完了,你自己都不觉得好笑了,美国人礼貌地“哦~~”这样得需要多少耐心能交到朋友?由于你的英文没有那么出众,经常会被人打断,你说着说着别人就去聊别的了。你跟美国朋友出去玩,有许多不知道的活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美国人有耐心给你解释是幸运的,但美国人更注意活动流畅和大部分人的情绪。在美国,如果有一个美国朋友问你有关你在中国的生活,估计都会感动得想哭。美国人对中国人,不像中国人对美国人那么好奇,那么热情。
美国的食物实在是无话可说了,除非你生活在一个大城市,是真正的大城市。美国所谓的一般城市可能还不及国内三线城市。并且你有足够的钱让你出去吃你在国内可以用很少的钱吃到的美食。娱乐?除了少数真正的大城市,大部分美国人的娱乐活动真的是不敢恭维。你会发现美国人笑点如此的低,动不动就激动的要跳到天上了,一定是生活太无聊了。一个全国大学生球赛可以动员国内相当于全省的人开着车大老远一路上呼哈乱叫的跑去看,这在中国能想象吗?只有奥运会的级别才可能吧。没有好吃的饭店可以呼朋唤友,没有商圈可以招上心仪的对象逛街,一片绿地就可以叫公园,公园也看不到人。当酒吧就像国内茶馆一样供大叔大妈们消遣看球赛,跟“夜店”这个刺激的词一点关系也没有,KTV只能是站在酒吧中央对着全酒吧的大叔大妈唱。一到晚上一个人都没有,回到国内再看到广场舞大妈的时候,真希望她们能占领美国。人是社会动物,热闹的集体活动一定能让人心理健康多一重保障!
学业方面
且不说听说读写都在用英文,当你的生活、社交都不顺心的时候,可能唯一有所慰藉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剩下了学业。而且中国人本来一直都对成绩很看重,并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不好的是将学习成绩看得比个人健康生活well-being还要重要。导师期望和家长期望可能让留学生压力更大。由于文化和教育系统背景的不同,有些导师认为你应该知道的事而我们并没有那么“应该知道”,因此会被误解为无能,没有责任感,不上进。在遇到难题时很多留学生不敢跟家里说,报喜不报忧怕家人担心但又不能做什么也是徒劳,学业上也无法“成功”的时候最害怕面对父母以及他们经济上的投入,因此就更容易被逼上绝路。
情感方面
留学是一个情感拉锯的过程。当美国同学都有经济收入来支撑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你却找不到工作甚至在基本生活层面上挣扎,自尊受到严重的挑战。你想要有家人在身边,想要照顾你的父母或是祖辈,但是却因为留学不能尽义务而感到内疚和罪恶。然而在国外没有“成功”,没有好工作,似乎更成为了对父母的一种伤害,这种害怕父母失望的恐惧更深刻地挑战着留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所以留学应该是慎重的决定,不仅是经济上,更是在情感上、精神承受能力上能够“支撑”的起。如果留学生真的有想念家人,想要承担家庭责任,承担经济负担的想法,只是因为他们也开始走向成年人的正常过程,而不该将他们像孩子一样高高挂起。希望任何一个认识留学生的人,都不要用“只要你学习好也值了。”“你只要关心学习,其他的都不要在意。”“坚持就是胜利!”“失败由于XXX,成功由于XXX”这样的话来回应,因为没有以上对他们的经历的同理心,这样的话并不能真正减轻他们的压力,甚至相反会催化问题严重程度。当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连米面都吃不上,一个吃着鱼肉的旁观者告訴他“不能安心啃糟糠是不能成功的”是残忍且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