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美学教育制约因素调查与发展对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s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层面利用多种方式,调查分析医学美学教育现状: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美学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均衡,教材建设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受到认识不足、推广乏力、针对性差、学时限制、师资缺乏等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医学模式转变的高度,定位医学美学课程;发挥医学美学在医学与人文课程之间的中介作用;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科学设计医学美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推进医学院校全面的医学美学教育,提高医学人才的人文质量。
  关键词: 医学美学 课程教学 制约因素 对策研究
  医学美学(Medical Aesthetics)学科概念的正式建立,以1988年6月出版的首部《医学美学》(邱琳枝、彭庆星主编)为标志[1]。三十年来,这门医学与美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虽然教学实践逐渐丰富,但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本文试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层面调查医学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本课程开设与教学开展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美学教育对策,促进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美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情况调查
  20世纪80年代,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开始设立医学美学课程,最初开设于整形美容类专业,之后逐步扩展到口腔医学等专业。至今,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医学美学课程的发展情况如何呢?通过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医学院校网站访问调查、相关文献信息检索等方式,我们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整理总结情况如下:
  1.课程开设情况。
  一是医学美容、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大部分开设了医学美学课程,如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美容医学系等。其特点是:开设较早,有适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体系,有多年成熟的教学实践。二是口腔医学专业,因为畸齿校正、义齿制作等需要,有一部分开设了医学美学课程。其中部分院校开设医学美学课程较早,具有成熟的教学实践,如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在口腔医学7年制开设了“医学美学”选修课程。三是临床医学等医学主体专业,只有极个别院校开设医学美学选修课程。如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2000年左右在临床医学本科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医学美学”选修课程,汕头大学医学院也在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开设了“医学美学”选修课,并有全面的教学内容体系。四是一些护理专业开设了护理美学等交叉课程。五是部分院校面向医学类各专业开设了一些与医学美学相关的人文通识选修课程,如美学概论、大学美育、艺术哲学与美学等,但没有专门的医学美学课程。以上这些课程配置大部分为32学时—36学时,2学分。规模较小,但教学安排基本完整。
  2.教材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搜索,我们共搜集到医学美学教材47种,其中,通用性的医学美学教材9种,如邱琳枝、彭庆星主编的《医学美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赵永耀,程金龙主编的《医学美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专为医学美容、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编写的医学美学教材14种,如彭庆星主编的《医学美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韩英红主编的《医学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专为口腔医学等专业编写的13种,如王丽主编的《口腔医学美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其他11种,如彭蔚主编的《护理美学》,陈荣华主编的《中医美学》,王向义主编的《人体美学解剖学》等。
  以上几类教材中,前两类知识体系基本相同。其中,通用性的医学美学教材,以赵永耀,程金龙主编的《医学美学教程》为例,其知识模块分布比例为:医学美学学科简介4%、美学基本知识14%、医学美学基本理论20%、人体美18%、医学美学应用34%、其他9%。为医学美容、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编写的医学美学教材,以韩英红主编的《医学美学》为例,其知识分布如下:其知识模块分布比例为:医学美学学科简介11%、美学基本知识12%、医学美学基本理论14%、人体美33%、医学美学应用20%、其他10%。后兩类专业学科的内容较多,但美学基础部分大致相似。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各教材内容体系基本相同,其构成比例因教学对象不同有所偏重,但相差不多,大约80%的内容基本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医学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另一方面反映出其教材建设的针对性不足,除《护理美学》等之外,缺乏富有专业特色的教材,不能满足各医学专业的不同需要。
  从以上两方面情况可以看出,医学美学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主要在医学美容、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的范围内,虽然向外辐射到口腔医学、护理学等少量专业,但都没有成为医学各专业的“标配”课程,医学美学课程设置不够普遍,教材建设缺乏针对性。
  二、医学美学课程教学开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调查分析,制约医学美学课程教学开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科推广因素。
  从医学美学的产生看,它是中国医学事业发展与美学研究繁荣两个历史成果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医学学科与美学学科两个领域长期积累创造的成果。从医学方面看,中国医学长期致力于引进西方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国现代医学,医学现代化的成果斐然。从美学方面来说,中国现代诸如朱光潜、李泽厚等一代杰出的美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取得了特别的成就,并引发了一场社会性的“美学热”。正是这两个方面成果的相撞,才有了中国学者提出并建立医学美学学科概念的殊荣。但是,医学美学建立近三十年,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教学计划的制订者,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对医学美学这一学科的认识不足。在调查的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和教务人员中,一些人表示没听说过医学美学;一些人虽然听说过医学美学,但对医学美学的内容则表示不了解;一些人略有所知,但知之甚少。由此可见,医学美学学科的知名度,课程教学的推广程度,导致人们对医学美学的认知度太低。这是制约医学美学课程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2.学科应用因素。   医学美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又是针对医学各专业的实用性课程。但是调查中大多数医学专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在了解了医学美学的学科内容后,对于其应用性的认识仍然是:医学美学适用于整形美容类专业,作为整形美容专业的必修课,有很强的针对性,非常必要和适用。但是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来说,医学美学的针对性差,实用性不强。如口腔医学专业,“(医学美学)老师对口腔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在讲解与口腔知识有关的美学知识时,不能和口腔相关美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保证讲解的专业性和针对性”[2]。这说明医学美学学科面向不同医学专业的针对性研究和教学实践存在不足。
  3.学时负担因素。
  在医学美学课程设置必要性的调查中,部分医学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医学美学可以作为任意选修课程开设,而不宜加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或者限定选修课程;或者认为可以在相关课程中作为部分交叉学科知识进行结合,但是没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单独的课程。其原因是医学专业课业负担相对较重。以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例,在校必修课总学时就有3000多学时(如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总计42门,总学时3125学时),再加上选修课,周学时平均都在27学时以上,已经趋于饱和。所以,在临床医学等医学主体专业,医学美学很难独立开设课程。
  4.师资制约因素。
  调查发现,医学美学学科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几乎没有专门从事于医学美学研究和教学的专任教师,大部分都是兼任本课程。从师资来源看,医学美学课程的主讲教师有一小部分来自医学,大部分来自于没有医学知识背景的人文艺术学科,如文学、音乐、美术等教师。虽然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参加过医学美学学科相关培训,但是其知识结构从根本上无法适应医学美学的专业针对性需要。
  三、我國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美学课程教育发展对策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推进医学院校全面的医学美学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1.从医学模式转变的哲学高度,定位医学美学课程。
  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共性的认识是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有学者提出:“现代医学模式的另一种表述,即生物—心理—社会—美学医学模式,并认为其中美学则是医学实践的技术因素和评价因素。”[3]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美学成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新生学科,其课程定位应该与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并列,而不应该只是医学美容专业的一门专业辅助课程。“医学美学是从审美角度学习和研究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强调用医学美学的观点指导医疗实践活动,树立新的医学思想”[4]。如果不在学理上,将医学美学提升到医学哲学层次,正确地进行课程定位,医学美学不可能成为一门医学人文通识课程。
  2.从医学人文教育的角度,发挥医学美学的中介作用。
  当前医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学类专业课程与人文艺术类课程,存在脱节现象,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类课程更是缺少,包括在美育课程体系中,面向医学生的医学美学课程两极分化:一方面在美容整形、口腔医学等专业中,向专业基础理论课转化。另一方面在公共选修课程中,被通识美学课程取代,这就导致在医学生教育中,医学专业课程与公共人文课程日渐脱节的趋势。因此,注重医学美学课程建设,在医学与艺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医学吸收艺术学科的营养,而不是让人文艺术学教育迁就适应医学的框架,这就是医学美学课程的中介作用。
  3.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科学设计医学美学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一是通识课程的建设。当前的医学美学基本停留在医学美容等专业的辅助课程这一定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美学应该向医学人文通识课程转变。二是强化医学美学的专业应用针对性,分化设计适用于各学科的医学美学课程体系。医学美学涉及医学各个学科,“医学审美实践:即指医学美学在各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美容医学的基础与实施、临床学科的医学美学、预防保健医学美学、医学环境美学、康复医学美学、护理美学、药物美学、医学辅助学科美学、医院管理美学、医学审美心理分析与咨询等”[5]。这就要求医学美学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向各个学科,建设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与此相应的教材分化,编写真正适用于医学各类专业的医学美学教材。四是注重研究生层次的医学美学教育,因为这一层次的医学美学更能体现出医学美学的哲学特性,同时是为了医学美学的师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美学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均衡,教材建设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受到认识不足、推广乏力、针对性差、学时限制、师资缺乏等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医学模式转变的哲学高度定位医学美学课程;发挥医学美学在医学与人文课程之间的中介作用;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科学设计医学美学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推进医学院校全面的医学美学教育,提高医学人才的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韩英红.医学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黄晓山.如何加强口腔医学生医学美学的教育[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19(1):73.
  [3]管霞,管剑龙.浅谈医学美学教育[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32-133.
  [4]刘海涛.医学美学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2015,36(11):81.
  [5]朱武江,张云兴.医学生医学美学教育的层次目标探析[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6):319.
  本文为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医学美学课程设置情况与制约因素的调查研究”(2016B-RW042)课题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現今高校学生对社会公共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在需要,而且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以互联网为媒介,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的高校多元化公益平台。将当地的教育、旅游、文化等地域特色元素融入平台,积极调动志愿服务积极性及推动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地域文化 公益平台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普遍的思想与行为,
摘 要: 在针对高年级的高级朝鲜语教学中,知识性应放在首位,然而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及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教师如何在高级朝鲜语教学中既传授高级水平的知识点,又让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语言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担任高级朝鲜语教程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级朝鲜语 教学模式 生本教学  1.引言  目前,相关高等院校对于韩语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韩语
摘 要: 本文以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沟通协调机制平台建设、教师师傅合作机制及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实训课程开发、评价及保障制度建设等为着重点进行相关实践和研究,探索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建设 课程建设 保障机制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现代学徒制是紧密联系企业和学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主要体现
摘 要: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教的奠基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他在幼儿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验和实践和研究工作,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振兴幼儿教师培养对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借鉴陈鹤琴关于幼儿教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陈鹤琴 核心素养 学前教育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历史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生活资源、活动资源、情感资源等。运用好这些资源,历史课堂就会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挖掘资源 运用资源  引言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①。历史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历史学科学习必然要联系现实,并展望未来。初中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正确的历史观念
摘 要: 本文调研分析了我市部分城乡接合部基础教育机构。以盐都区冈中小学为例,从学校运营、教师队伍建设及生源质量管理三方面,梳理总结城乡接合部基础教育的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 学校运营 教师建设 生源管理  城乡接合部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转向城市的进程中,形成的兼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点的城市边缘地带①。这种特殊
摘 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效。基于此,高校要建立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完善严格监督机制、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 长效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
摘 要: 近几年,数字出版影响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大众阅读习惯又影响了未来书业的发展。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统计,探讨研究了数字出版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并提出了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新媒体 大学生 阅读习惯 问卷调查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天之骄子”,阅读习惯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一种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
摘 要: 《韩熙载夜宴图》与《源氏物语绘卷》都是历史上最具代表的早期连环长卷。两部作品虽然远隔万里,但在故事与画面表现关系、视角、设色、抽象与具象、空间层次的心理呈现上都有着“和而不同”的艺术美感。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多学科横向研究法,发现两部中日绘画作品共同的中国元素,同时进一步剖析《源氏物语绘卷》的日本式构图、抽象的造型、装饰的色彩等。通过相似与不尽相同的两部作品的对比,引申出借鉴、融
摘 要: 依托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校企、校校、校所、校地和国际化协同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常州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办学实践,探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协同创新 大数据 人才培养  一  在当前高校主流评价以科研为主、人才培养效果短时期内难以显现的情况下,形成了高校及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科研,对人才培养投入不够的局面,很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