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智力价值的学科,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养成探究习惯,增强探究能力则是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用数学家的事迹唤起创造意识
  在数学的发展道路上正是由于这些数学伟人创造开拓性的工作才完善和发展了数学。我在激励学生时曾说道:“现在我们所享受的成果都归功于前人的创造与开拓,我们不能简单地重复前辈数学家的工作,我们也要象他们一样学习和思考,为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在讲到■的时候我把第一次数学危机进行简单的讲述,当说到希帕索斯因为发现了■又向外界透露以后,被无情地抛进了大海的时候,学生们发出了一声轻叹。数学家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学生。
  二、用自主探知的方法激发创造激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虽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于自己都是已知的,但对于学生来讲是未知的,学生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应该是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也是一种创造。长此以往,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之前我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耐心不够,认为让学生自己探究浪费时间,便直接告诉他们公式和定理。二是在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三是由于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短时间看不到效果,因此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培养。以上三点是我开展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学中的最大阻力和困难。在解决上述困难时,我也总结为三点。一是克服畏难情绪。作为一名教师要爱岗敬业,对学生负责,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克服。二是多吸取他人经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多借鉴同行好的做法,可以使自己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课件的制作、网上海量的优秀课件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有些优秀课件也可用于教学,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可向同行学习。三是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待学生的进步。创造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对学生和自己要有耐心和毅力,要坚持不懈。
  三、用批判的精神推动创造力的发展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在某一问题或某一环节设计一些错漏或不完善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辨析、纠正。在讲解习题时,我鼓励学生分析易犯的错误,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辨析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我对学生说过,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我们现在看古代时候的主流意见有时是落后的,也许若干年后的人们也会这样审视我们。现在大家所认同的并不一定都是完善或毫无漏洞的,包括书上的知识和教师所讲的内容。怀着批判的精神看待所学是一种好习惯,强烈的批判精神往往就是创造的源泉。
  四、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检验创造力
  当学生知识储备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做题是对脑中知识检索的过程。有时候想到一种解题方法,可在解题过程中却发现行不通,这时需要学生思维的转向。当一种方法无法解决问题时,能不能找到新方法、新途径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度,思维的开阔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解决问题往往要经过思考—失败—再思考—再失败,如此反复多次,最终才能通向成功。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也在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创新型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对自己工作的不甚满意是我在教育战线积极前行的两大动力。我将更加努力地追逐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每一天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我,一个开放发展的我,一个和学生一起奔跑的我。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其他文献
为兑现《澳大利亚2020纲要》承诺,即建立一个所有中小学都追求卓越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公布《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之后(3月)不久,即于2010年12月又推出了《澳大利亚全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有了优秀的教师和杰出的校长,无疑为澳大利亚儿童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提供了最坚强的保障。    一、《标准》如何出台    在基础教育革命中,教师与学校领导的
所谓作文,就是通过文字讲话,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我思想感情。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难作文”现象,笔者通过亲自实践,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破解写作制约瓶颈、引导学生积累、因材施教等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许多
我的邻居總是用金钱来奖励自己的孩子小强,孩子每次较大的考试。總要许诺考到多少就有什么奖品。每次得到奖品,小强總高兴得不得了,好像每次他都是冲着奖品来的。过后,奖品越来越刺激,直至带着孩子出国旅游。但也有好多时候,小强没有如愿考好,好像世界就要崩溃了,有一阵就对学习感到厌烦灰心,心中只想放弃。  我家的孩子果果很羡慕那个邻居的孩子。他们正好也是同班同学。每次考试后,果果看到小强有了游戏机,有了喜欢的
高中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有手足无措者,有驾轻就熟者。不论是哪一类教师,都面临着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来自高考升学率;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越来越难教的学生。  学生之所以难教,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厌学。其实,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其学业基础太差,听不懂课。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首先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对学习有兴趣,必须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若失去了信心,还谈什么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
“理解”一词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Teaching for understand,简称TFU)中被称为“理解活动”。尽管理解活动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学生只有在超越已有知识时,才可能进行理解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对于高效课堂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说,没有目标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但令人遗憾的是,目标设计有问题的课堂又具有普遍性。在某种程度上讲,目标设计的粗疏是课堂效率最大的黑洞,而“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