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目标”为语文教学把舵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a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一词在“为理解的教学”,模式(Teaching for understand,简称TFU)中被称为“理解活动”。尽管理解活动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学生只有在超越已有知识时,才可能进行理解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解目标的重要性,对于高效课堂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说,没有目标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但令人遗憾的是,目标设计有问题的课堂又具有普遍性。在某种程度上讲,目标设计的粗疏是课堂效率最大的黑洞,而“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恰恰能很好地促进有效的学习。
  一、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明确的理解目标能有效开展教学,同时在规定理解目标时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带人接下来的课程中。
  除了以单元为单位的理解目标,还有长期目标或者总体目标,有时也叫做“贯穿线索”。该类目标描述了学生最应该从该课程的学习中获得的理解。每一门课程都可能包括几条贯穿线索,而组成该课程的每一个独立的单元都会有单元理解目标,与总体目标或者说“贯穿线索”紧密联系。单元目标规模较小,课题更具体,往往只围绕某个教学单元的中心论题。
  在整个课程中,教师要在很多教学单元,用不同的方法,多次提及贯穿线索。例如,在古诗词单元教学中设计的单元启发性论题就是“古诗词中出现的物象与作者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
  围绕这个论题可以制定初始目标为:首先让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列举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诵读给小组成员听。其次请每位同学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在小组内交流对该首诗词的理解。
  探究目标为:首先,围绕一首古诗词准备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加工,学习围绕主题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其次,每位同学通过搜集整理资料,针对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用PPT的形式向本组成员汇报诗词中出现的事物与作者表达情感之间的联系。
  终极目标为:课本剧表演和写一份研究报告。请每位同学结合本次理解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围绕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研究报告。
  在实践中,目标需要不断修订才能达成。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使理解活动更为完善。运用论题的目的、认定论题的方法、表现论题的形式和关于论题的知识,这些帮助我们不断为理解目标做进一步的修订。当确定了一套理解目标后,就需要在行动中开始检查这些目标是否构成对论题完整、均衡的理解。这种模式帮助我们探索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将知识应用于新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意味着,学生在新情况下运用原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但是,我们究竟希望学生理解什么?怎样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怎样评价他们的进步并提供信息反馈?“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套讨论和设计课程教学的概念和思维框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选启发性论题,确立科学而适切的理解目标,组织能焕发学生学习潜能的理解活动,建立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体系。这样理解教育才会焕发出生命力。
  二、目标需要在实践中完善
  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合作学习、共同设计教案管理表、修订论题与目标这一过程,逐步组织学生围绕“理解目标”展开一系列的理解学习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状态会大为改观,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将迅速高涨。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成长中的故事”这一单元时,开展了“名人故事会”、“名人成长专题手抄报”、“个人成长逸事征集”等活动。通过从不同角度讲述别人成长的故事,学生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在小组交流时,他们谈到了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本组教学设计时,我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资源整合起来,从阅读、综合实践、口语交际、写作、访问等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理篇活动,每个小组最后可以选择各种形式和大家交流、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共同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最终使学生在行动中理解了什么是“成长”。师生在课堂上一同研究、交流,分享收获的快乐,目标的达成在实践中得以完善。
  三、目标落实离不开评价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鼓励将课堂活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个僵化的模板等着教师去套用,而是一个能够容纳教师的灵活改造、不断反思、持续改进的过程。它的持续性评价与新课改中提倡的重过程不谋而合。运用这一模式,师生在课堂上更像是旅行观光,每人都明白预定的目的地是哪里,但过程中充满了变化、惊喜、发现,一路有人一起分享旅途的快乐!
  在“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专题中,精读课文有《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有《秦兵马俑》,这组课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扇窗口。
  在单元整体建构上,我指定了三个层次的理解目标,并以部分目标与评价的对应来论证目标与评价的关系。
  初始理解目标一:每位同学在小组内列举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诵读给小组成员听。评价目标为:是否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读出对古诗的独特感悟,学会倾听。评价标准是自信大方,读出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体会古诗的意境。
  初始理解目标二:请每位同学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在小组内交流对该首诗词的理解。评价目标为:是否会与人交流分享,并能积累一些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评价标准是自信地表达,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探究理解目标一:教师围绕一首古诗词准备若干资料(文字、图片等),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加工,学习围绕主题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目标为:诗词中出现的事物与作者表达情感之间的联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评价标准是能够抓住“诗眼”解读古诗,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探究理解目标二:每位同学针对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用PPT的形式向本组成员汇报该首诗词中出现的事物与作者表达情感之间的联系。评价目标为:学以致用,幻灯片是否有意境,表达是否有条理。评价标准是事物与作者表达情感之间的联系,对所选诗词的独特感悟,会借助工具书、注释、网络解读诗词。
  探究理解目标三:小组成员共同选取在不同古诗词中出现的相同事物,了解其在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或者选取不同诗词作者在表达同一主题中出现的事物作为探究对象,理解这些事物与作者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评价目标为: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例如同是写梅花,毛泽东的词慷慨激昂,充满斗志;陆游的词则婉约细腻,满是忧愁苦闷。)让学生体会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相同的事物表达的人生境界与追求也不相同。评价标准是善于合作,善于表达,有创造性。
  终极理解目标:课本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全体成员共同演绎对一首古诗词的理解。在表演中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古诗词中出现的事物与作者表达情感之间的关系。评价目标为:理解运用的最高层次,突出全体的参与、大胆的想象。评价标准是表演是否自然,合作是否愉快。
  从例证不难看出,理解目标的设定因为有了明确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而更加具体,理解目标是制定评估标准的出发点。走进“理解”的大门,明白“理解”的深邃,明确的理解目标使教学时效性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
  (实习编辑 李华凯)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已司空见惯,新授课、复习课、写作课等课型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操作,那么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如何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优化呢?  一是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迅速将准备好的教学素材呈现,从而把学生迅速带入设定的情境之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如在教学《说不尽的桥》这一综合性学习时,在课前搜集各种
四列藻在营养限制胁迫下培养 1 0 d后 ,在恢复营养进行培养的初期 ( 1~ 5 d) ,表现出较强的超补偿生长能力。与持续正常营养培养的对照组比较 ,两者间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 ( P<0 .0 5 )。四列藻超补偿生长的主要特征表现是在恢复营养进行培养的初期 ,处理组的藻细胞比对照组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 ,细胞数增多 ,叶绿素 a含量和生物量增高 ,细胞数净增率最高达 68.2 %~ 1 2
为兑现《澳大利亚2020纲要》承诺,即建立一个所有中小学都追求卓越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公布《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之后(3月)不久,即于2010年12月又推出了《澳大利亚全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有了优秀的教师和杰出的校长,无疑为澳大利亚儿童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提供了最坚强的保障。    一、《标准》如何出台    在基础教育革命中,教师与学校领导的
所谓作文,就是通过文字讲话,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我思想感情。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难作文”现象,笔者通过亲自实践,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破解写作制约瓶颈、引导学生积累、因材施教等方面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许多
我的邻居總是用金钱来奖励自己的孩子小强,孩子每次较大的考试。總要许诺考到多少就有什么奖品。每次得到奖品,小强總高兴得不得了,好像每次他都是冲着奖品来的。过后,奖品越来越刺激,直至带着孩子出国旅游。但也有好多时候,小强没有如愿考好,好像世界就要崩溃了,有一阵就对学习感到厌烦灰心,心中只想放弃。  我家的孩子果果很羡慕那个邻居的孩子。他们正好也是同班同学。每次考试后,果果看到小强有了游戏机,有了喜欢的
高中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有手足无措者,有驾轻就熟者。不论是哪一类教师,都面临着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来自高考升学率;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越来越难教的学生。  学生之所以难教,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厌学。其实,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其学业基础太差,听不懂课。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首先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对学习有兴趣,必须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若失去了信心,还谈什么兴趣?因此,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