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便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划分、“卡夫丁峡谷”等问题的研究。随着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深刻反思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并结合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及市场经济等的新的认识。本文在此总结了各学者关于社会形态划分的不同观点,望能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社会形态
  划分社会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用以研究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基本范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对于社会形态有过十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社会形态和相关理论问题。在改革开放开始的阶段,这一问题重新在学术界引起了探讨,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使得探讨不够深入。这些年,不少学者深入的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并进一步在借鉴当代社会科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观点,推动了学术界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社会形态的概念
  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不少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两个概念应该按照不同的意义区分开来使用。对于马克思的《序言》中提及的社会经济形式概念,一些学者指出它是指社会所有制形态,在部分地方又被认为是所有制形式。另有一些学者对社会形态的理解是,它是一个范畴,包括了三个大的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即生产力、生產关系、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一些社会意识形态。另外,根据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要素来分析,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应该归类于生产方式内部,不包括在社会经济形态范畴中,它是作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在生产、交换、分配、流通领域内的特殊结合方式。在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这两个概念的讨论中,有的学者还在本着考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表述——“经济社会形态”。考证者指出,在我国广为流传的所谓“社会经济形态”一词,实际上是对马克思原文的一种不确切的译法。德文原文直译应为“经济社会形态”。当年郭大力、王亚南译《资本论》时,就曾采用过“经济社会形态”或“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译法。考证者认为,在马克思那里,经济社会形态就是指以经济关系为骨骼的整个社会形态,它同社会形态应该是同义语。至于翻译成“社会经济形态”虽然不够确切,但既然它已经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所接受,那么不妨继续沿用,也就是说应该把社会经济形态、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三者都看作是同义语。
  二、关于三种社会形态和五种社会形态的争论
  第一种观点坚持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依次更替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认为五种社会形态是马克思的本意,在逻辑层次和理论根据上更为根本,三种社会形态——人治社会(或称为传统社会,人治社会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历史阶段)、半人治半法治社会(或简称为转型社会)、法治社会建立在五种社会形态的基础之上,不能把它们作同一层次的“互相包容”,否则就有可能动摇五种社会形态的基础地位。有学者认为,“五形态”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两书中提出的,虽然存在着用“部落所有制”、“亚细亚生产方式”这样一些术语来表述原始共产主义这一社会形态具有不确切性等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斯大林关于“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的经典表述源于马克思。马克思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对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规律作了理论上的论证,指出了更替的内在依据。第二种观点主张用三种社会形态取代五种社会形态。有的学者认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是“三形态”,而不是“五形态”。“五形态”被这些学者叫做“社会形态单线递进论”,他们始终认为,人类社会五个阶段依次循序递进的理论是斯大林为了给各国制订出具有普适性的“五形态”图式而概括、上升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制订“五形态”图式,这不是他们的原意。根据这些学者的看法“五形态”表现出来的是“单线论”,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由于马克思曾严格限制了“五形态”图式的地域范围,即限于西欧地区,如果超出了这个地域范围,就没有了适用效力。
  三、关于社会形态的“跨越”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后,马克思对人类学做了深入的研究,又对俄国社会做了具体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伟大意义的“跨越说”,这是一种科学而成熟的理论。马克思的设想“开辟了非欧化的世界历史发展道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多线的世界历史思想被明确地提了出来。过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历史发展的单线论”,当前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表明,从古到今东方和西方就是组成人类世界的两个部分,由于它们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未来走向新社会的途径和根据也不一样。在我看来,要想透彻的研究社会形态及其相关理论,其难度系数特别的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历史现象,我们的学者在分析、解释、概括、抽象时可能见仁见智,甚至在一些重大认识上出现分歧,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些分歧有利于我们更加进一步的深入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此同时,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作了有益的尝试。
  社会形态理论关系到对人类社会发展总进程的认识,如果我们要想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相互联系,就必须要将科学的社会形态理论作为指导,客观而实际的揭示出正确的历史规律,并从整体上牢牢把握历史。所以,不管是在过去、今天还是未来的人类社会,我们都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坚持并发展下去,而且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凌云.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M] 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9.
  [2]秦庆武. 马克思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再探讨[J]. 江苏社会科学, 1991(3).
  [3]赵常林. 对马克思“跨越论”的几点看法[J]. 北京大学学报., 1991(3).
  [4]江丹林, 孙麾. 论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J]. 哲学动态, 1993, (3).
其他文献
【摘要】《侵权责任法》第八章规定了相关的“环境污染责任”,然由于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其构成要件的复杂性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皆使得它成为现阶段及将来的关注焦点。侵权责任法中的规范由于其固有的限制,难以明晰环境侵权的司法要领。鉴于此,本文拟以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其证明责任为视角,结合侵权责任法的现行规范,就环境侵权的些许难题作相应之解析。  【关键词】环境侵权;构成要件;证明责任  一、引言  《侵权责任
期刊
摘要:在当前我国的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务中,刑法解释的任意性难题和多义化难题已然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民众对刑事司法的信任,同时也制约了我国刑法学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目前刑法解释理论难以克服任意性与多义化难题的理论症结,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未能准确区分法的“发现”与“证立”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们都属于一种“独白式理解”。要想缓解或克服刑法解释的任意性与多义化难题,需要某种方法论
期刊
【关键词】天柱;农民;法律意识  所谓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的各种现象的态度、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总和,是支配人们的法律行为方式的一种意识。天柱县是个农业大县,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建设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目前,该县有42万多人口,其中农业人口为37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88%。这群农民是该县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又是社会发展中最不稳定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维
期刊
【摘要】张晋藩在法史学界提出了“重塑中华法系”的口号,但整个学界对张晋藩的号召表示了沉默。这一口号根本不是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是为了满足一种文化上的保守情结,即保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它代表了一种不健康的文化保守主义,有损于中国法制的进步。另外,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口号来给另一个口号“重塑中华法系”拔高意义,此种作法背后潜藏的是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关键词】张晋藩;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阶段,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法院自身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作为人民法院派出机构的人民法庭,在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更大的责任。本文以作为人民法院前沿阵地的人民法庭作为研究对象,探寻人民法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价值和基本路径。  【关键词】人民法庭;社会管理创新;能动司法  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张金柱案作为立足点,从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出发,通过对本案判决中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的地方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更好的了解罪行法定原则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来彰显罪刑法定原则保障人权,限制刑罚权的作用。  【关键词】张金柱案;罪刑法定原则;保障人权;限制刑罚权  一、引言  1997年8月的某天晚上,原郑州某公安分局局长张金柱驾车到某酒店就餐完毕后,醉酒驾驶车辆撞上了骑自行车正常通过
期刊
【摘要】任何制度的形成都与其所置于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自13世纪陪审制在英国得以确立之后,几百年间,“陪审团”一词被人们赋予了民主、公正、自由的保障等崇高的赞誉。然而最初的陪审团的产生并非为着此般目的,它不过是对神明裁判制度这种残酷、不可知的审判方式的替代,是统治者为了实现权力而采取的一种并不十分高明的统治工具。通过对陪审制替代神明裁判原因的梳理,可以还原一种历史现象,对陪审制作出新的理解。  【
期刊
【摘要】关于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什么学界争议已久,主要形成了三种观点:犯罪控制与正当程序模式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论,自由与安全论。本人从刑事诉讼的基本含义入手,总结现有的主流学术观点,提出了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通过程序正义的手段来实现实体正义的。  【关键词】刑事诉讼;目的;正义  一、综述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和第二条可以说是刑事诉讼的目的在刑事诉讼法中的体现。也体现出了我国刑诉法的直接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加强,在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事物,特别是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这是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有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种办学模式结合了我国和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因此,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成为了院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但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领域时间不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智力最集中的群体,他们的良性发展关系国家命运。而作为他们的领路人——辅导员,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不仅关系着新时期和谐校园的建设的成功与否,也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人才济济的时代。而在当代最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群体无疑是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