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冠心病发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26例,同时选取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54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正常对照组四组。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血脂水平及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BUN、Cr及血脂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三组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支病变组两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CysC及β2-MG水平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5;r=0.827。P<0.01)。血清CysC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β2-MG在ROC曲线下面積为0.968。结论: 血清β2-MG与血清CysC水平相比可能是冠心病更好的预测因子,而临床运用中可考虑二者联合检测,可能预测价值更高。
关键词: 冠心病;血清耽抑素C;β2微球蛋白
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及吸烟等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一些新的因子如胱抑素C(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能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检测了12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并分析了两项指标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其中,男65例,女61例,平均年龄(64.5±14.5)岁,所有患者均以胸部闷痛或心前区不适为主诉就诊,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同时选取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5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13.7)岁。两组患者均排除合并心肌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妊娠等情况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次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4ml,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血脂水平及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所有患者均给予Judikin's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术诊断冠心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正常对照组四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一般资料比较 冠心病组126例患者中单支病变者57例、双支病变者41例、三支病变者28例,各组在性别构成、年龄、BUN、Cr及血脂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比较 冠心病三组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支病变组两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随CysC及β2-MG两项指标水平的升高,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见表1.
2.3 相关分析
将所研究对象血清CysC及β2-M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照组=1,单支病变=2,双支病变=3,三支病变=4)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sC及β2-MG水平均与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5;r=0.827。P<0.01)。以冠心病有无为状态变量(二分类变量)建立ROC曲线,血清CysC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β2-MG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说明两者用于冠心病诊断时,β2-MG较CysC可能更为理想。
3讨论
冠心病主要病理机制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粥样斑块形成。而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和血管壁重塑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ECM的生成增多可引起多种组织纤维化进程,而CysC可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过程来维持ECM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研究显示,CysC 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下可释放增加,进而调控由坏死或炎症细胞中释放出的组织蛋白酶活性,并通过影响粒细胞吞噬和趋化功能来调节炎症过程,促使其进展,同时炎症还可进一步刺激促弹性组织蛋白离解酶产生,诱导CysC水平升高[1-2]。另有研究发现,CysC水平与第一次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即使在纠正了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其相关性仍存在,高水平CysC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衰及死亡几率显著高于低水平CysC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也逐渐增高,说明血清CysC水平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β2-MG是被认为是一项可精准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灵敏指标。同时,β2-MG 还可参与炎症反应过程,作为独立的炎症始动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β2-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β2-MG水平也逐渐升高,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相关分析同样提示CysC及β2-MG水平均于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部分学者认为引起冠心病患者β2-MG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免疫激活导致的β2-MG生成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肾损伤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两者在ROC曲线下面积提示β2-MG用于冠心病诊断时,较CysC可能更为理想。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β2-MG与血清CysC水平相比是更好的冠心病预测因子,而临床运用中可考虑二者联合检测,可能预测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王俊,王邦宁,王安才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75-477,481.
[2]李国栋,李凌,赵晓燕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615-617.
[3]李霞莲,尹莉莉,胡晓裕等.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2):3059-3060,3063.
关键词: 冠心病;血清耽抑素C;β2微球蛋白
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超重及吸烟等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一些新的因子如胱抑素C(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能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检测了12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并分析了两项指标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其中,男65例,女61例,平均年龄(64.5±14.5)岁,所有患者均以胸部闷痛或心前区不适为主诉就诊,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同时选取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5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13.7)岁。两组患者均排除合并心肌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妊娠等情况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于次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4ml,检测尿素氮(BUN)、肌酐(Cr)、血脂水平及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所有患者均给予Judikin's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术诊断冠心病。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及正常对照组四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一般资料比较 冠心病组126例患者中单支病变者57例、双支病变者41例、三支病变者28例,各组在性别构成、年龄、BUN、Cr及血脂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比较 冠心病三组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双支病变组两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随CysC及β2-MG两项指标水平的升高,病情呈逐渐加重趋势。见表1.
2.3 相关分析
将所研究对象血清CysC及β2-M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照组=1,单支病变=2,双支病变=3,三支病变=4)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sC及β2-MG水平均与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5;r=0.827。P<0.01)。以冠心病有无为状态变量(二分类变量)建立ROC曲线,血清CysC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β2-MG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说明两者用于冠心病诊断时,β2-MG较CysC可能更为理想。
3讨论
冠心病主要病理机制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粥样斑块形成。而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和血管壁重塑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ECM的生成增多可引起多种组织纤维化进程,而CysC可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过程来维持ECM代谢的动态平衡状态。研究显示,CysC 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下可释放增加,进而调控由坏死或炎症细胞中释放出的组织蛋白酶活性,并通过影响粒细胞吞噬和趋化功能来调节炎症过程,促使其进展,同时炎症还可进一步刺激促弹性组织蛋白离解酶产生,诱导CysC水平升高[1-2]。另有研究发现,CysC水平与第一次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即使在纠正了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其相关性仍存在,高水平CysC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心衰及死亡几率显著高于低水平CysC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也逐渐增高,说明血清CysC水平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β2-MG是被认为是一项可精准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灵敏指标。同时,β2-MG 还可参与炎症反应过程,作为独立的炎症始动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β2-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β2-MG水平也逐渐升高,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相关分析同样提示CysC及β2-MG水平均于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部分学者认为引起冠心病患者β2-MG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免疫激活导致的β2-MG生成增加和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肾损伤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两者在ROC曲线下面积提示β2-MG用于冠心病诊断时,较CysC可能更为理想。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β2-MG与血清CysC水平相比是更好的冠心病预测因子,而临床运用中可考虑二者联合检测,可能预测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王俊,王邦宁,王安才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75-477,481.
[2]李国栋,李凌,赵晓燕等.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615-617.
[3]李霞莲,尹莉莉,胡晓裕等.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22):3059-3060,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