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高中寄宿生数量激增,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高级阶段教育规模扩张的必然结果。以我县为例,我所在学校为县级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师资力量以及办学条件较县里另外三所高中略强,所以周边的十六个乡镇的学生都争相报考我校,由于社会以及学校发展的需求,我校近十年来不断扩招,由原来的十八个教学班扩充到现在的四十二个教学班,每班学生也由原来的四十八人扩充到七十二人。寄宿生由原来的不到二百二百人激增至八百人。大班型以及寄宿生的增加,必然带来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问题,家校合作管理方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
随着高中生寄宿现象的日益凸显,寄宿生的学业生活环境需要更加引起关注,他们在高中不同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些学习问题行为,必然对其学业状况产生深刻影响。高中寄宿生由于寄宿而助长产生的种种学习方面的问题行为,寻根究底,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宿舍集体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家校缺少一致的沟通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误区等是其主要诱因。 寄宿生在宿舍学习生活中既有针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正常需求,必须满足他们在学习,通讯交往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合理需求,更有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方面的需求,他们的心理负担乃至心理障碍必须及时予以缓解和疏导。寄宿生在宿舍生活中既要矢志不移成就学业,也要努力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集体责任感。那么,城镇高中存在哪些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呢?
1.不良习惯多,做人意识不强。
由于家校普遍存在着成绩至上、分数至上的不正确看法,所谓的“一俊遮百丑”,高中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甚至是恶习。一些学生自理能力差、懒惰,脏话连篇,贪吃贪睡,吸烟,有网瘾,缺乏集体荣誉感,自私狭隘,冷漠,缺乏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
2.无视校规校纪,违纪现象频发。
我们知道,中学生除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外,还应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中学生在校内置身于学校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就要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社会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就要受到社会公德、法律与法规的约束。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不是不知晓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以及伦理道德的存在,而是思想意识里根本不把它们放在心中,漠视法纪的存在,违纪现象频频发生,以打架斗欧、早恋最为突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可能没有一点磨擦,然而,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谦让与宽容。
3.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目前,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令人担忧。很多情况下,相当多的学生都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学习,明显是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相当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没有理想与信念,不能着眼于未来,也不能着眼于将来的生存与发展,一些学生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过早地产生分科倾向,一些学生总以为是在为家长学习,把学习当作交差,当作是向家长交差,是向学校交差。
4.心理疾患严重,亟待加以纠正。
高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许多家长却对此不以为意,认同的极端。面临学习任务的加大,刚刚离开温暖的家庭,离开祖辈、父辈的呵护,最容易出现孤独、思家、自闭的心理毛病,有的同学甚至想到辍学。特别是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屡遭挫折与失败以后,有的选择了颓废,消沉,甚至出现抑郁、失眠,也有的同学产生心理逆反,抑制与暴发的矛盾逐渐突出,明显表现为一些学生的攻击性增强,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冲突不断。也有的同学选择了早恋,以此来放松自己,缓解自己的情绪。
二.成因及背景
高学生问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着广泛背景甚至是深层次的背景,只有充分分析与研究这些背景,深入了解新时期中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分析情况,解决问题。当然,分析这些背景,主要是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爱心与责任意识培养的缺失。
当前中学生的道德缺失,其根本原因是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结果导致了一些中学生缺乏爱心,从心理上养成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受到的所有厚待都是应该的,再加上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孩子们的这种意识。特别是一些孩子从小至大,出现的所有问题,包括所惹的祸,最终都是由家长的来扛,家长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摆平,再加上家长没有在出现问题时现时地加以引导教育,直接导致了一些孩子的某些错觉在不断形成。
2.不良社会影响。
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约束,我们周边环境的不良场所对高中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大,中学生追求新奇、抵抗力不强的特质,决定了许多中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饱受影响,一些经不住诱惑的中学生沉沦、颓废,甚至滑向泥潭。一些不法经营者,直接把网吧开到学校的周边,再加上有关部门疏于管理,导致了网络鸦片泛滥成灾,许许多多的学生成了网络的俘虏和牺牲品。因此,中学生问题诱发于社会,特别是学校的周边环境,同时我们看到,这些问题也已经成为久拖不决的难题。
3.家校缺乏配合,是学校教育难以见成效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学校与家长配合不好,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难以见成效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相当多的家长认识是到位的,主观上也是愿意积极配合的,但依然存在着如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如学校要求学生学做学问必须首先先学会做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家长往往是认为做学问是第一位的,千好万好不如学习成绩好,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家长与班主任勾通不及时,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及相关情况,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补救与教育,由于勾通不及时往往会使家校双方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家长与学校在时间衔接上产生脱节,使在对学生有效监控的时空上产生空档,一些学生正是在这些空档里发生情况,出现问题。 三、解决思路
1.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由于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单一的依靠学校教育远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要让家长明确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但绝不是唯一的育人场所,社会及家庭也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使家长认识到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如果说家长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教科书的话,那么学生对家长的模仿与效法就是课后作业,最终教育效果的好坏,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看家长给孩子示范了什么,表演了什么,最终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学校的培养目标绝不可能靠学校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必须在一 定程度上也依赖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与熏染。
2.取得一致的教育目标
学校要教给学生最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家长要教给他们自食其力、自我发展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双方都有责任防止孩子成为社会的包袱、家庭的负担。家长与学校要共同努力逐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家校双方必须设法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3.共建家校联系网
第一,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讲解一些有关孩子教育的知识,要给家长讲解一些青少年青春期的性格、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知识,以及一些法律常识,也可以把校纪班规等给家长讲解,这样有利于家校配合教育学生。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联系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家长探讨教育方法,做到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加强家校联系。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情况。通过家长学校、座谈会、个别谈话、电话随访等途径,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实际。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畅通的联系方式,积极探索加强家校共同实施教育的工作机制。第二,学校可以设立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室,对有心理方面障碍因素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培训。可请专业心理辅导师,定期给校领导班成员及班主任、老师进行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培训。解决心理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第三,学校应及时补上社会教育的一课,并教会学生在解决课本问题的同时,也能善于解决自己面临的生活难题,并制定计划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多经历一些困难,提高他么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化解挫折的能力。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
一.问题分析
随着高中生寄宿现象的日益凸显,寄宿生的学业生活环境需要更加引起关注,他们在高中不同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些学习问题行为,必然对其学业状况产生深刻影响。高中寄宿生由于寄宿而助长产生的种种学习方面的问题行为,寻根究底,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宿舍集体生活环境的不良影响,家校缺少一致的沟通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误区等是其主要诱因。 寄宿生在宿舍学习生活中既有针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正常需求,必须满足他们在学习,通讯交往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合理需求,更有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方面的需求,他们的心理负担乃至心理障碍必须及时予以缓解和疏导。寄宿生在宿舍生活中既要矢志不移成就学业,也要努力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集体责任感。那么,城镇高中存在哪些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呢?
1.不良习惯多,做人意识不强。
由于家校普遍存在着成绩至上、分数至上的不正确看法,所谓的“一俊遮百丑”,高中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甚至是恶习。一些学生自理能力差、懒惰,脏话连篇,贪吃贪睡,吸烟,有网瘾,缺乏集体荣誉感,自私狭隘,冷漠,缺乏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
2.无视校规校纪,违纪现象频发。
我们知道,中学生除了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外,还应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中学生在校内置身于学校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就要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社会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就要受到社会公德、法律与法规的约束。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不是不知晓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以及伦理道德的存在,而是思想意识里根本不把它们放在心中,漠视法纪的存在,违纪现象频频发生,以打架斗欧、早恋最为突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可能没有一点磨擦,然而,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谦让与宽容。
3.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目前,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令人担忧。很多情况下,相当多的学生都是在家长、老师的逼迫下学习,明显是学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相当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没有理想与信念,不能着眼于未来,也不能着眼于将来的生存与发展,一些学生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过早地产生分科倾向,一些学生总以为是在为家长学习,把学习当作交差,当作是向家长交差,是向学校交差。
4.心理疾患严重,亟待加以纠正。
高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许多家长却对此不以为意,认同的极端。面临学习任务的加大,刚刚离开温暖的家庭,离开祖辈、父辈的呵护,最容易出现孤独、思家、自闭的心理毛病,有的同学甚至想到辍学。特别是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屡遭挫折与失败以后,有的选择了颓废,消沉,甚至出现抑郁、失眠,也有的同学产生心理逆反,抑制与暴发的矛盾逐渐突出,明显表现为一些学生的攻击性增强,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冲突不断。也有的同学选择了早恋,以此来放松自己,缓解自己的情绪。
二.成因及背景
高学生问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着广泛背景甚至是深层次的背景,只有充分分析与研究这些背景,深入了解新时期中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分析情况,解决问题。当然,分析这些背景,主要是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1.爱心与责任意识培养的缺失。
当前中学生的道德缺失,其根本原因是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结果导致了一些中学生缺乏爱心,从心理上养成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受到的所有厚待都是应该的,再加上一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孩子们的这种意识。特别是一些孩子从小至大,出现的所有问题,包括所惹的祸,最终都是由家长的来扛,家长总是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摆平,再加上家长没有在出现问题时现时地加以引导教育,直接导致了一些孩子的某些错觉在不断形成。
2.不良社会影响。
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约束,我们周边环境的不良场所对高中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大,中学生追求新奇、抵抗力不强的特质,决定了许多中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饱受影响,一些经不住诱惑的中学生沉沦、颓废,甚至滑向泥潭。一些不法经营者,直接把网吧开到学校的周边,再加上有关部门疏于管理,导致了网络鸦片泛滥成灾,许许多多的学生成了网络的俘虏和牺牲品。因此,中学生问题诱发于社会,特别是学校的周边环境,同时我们看到,这些问题也已经成为久拖不决的难题。
3.家校缺乏配合,是学校教育难以见成效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学校与家长配合不好,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难以见成效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相当多的家长认识是到位的,主观上也是愿意积极配合的,但依然存在着如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如学校要求学生学做学问必须首先先学会做人,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家长往往是认为做学问是第一位的,千好万好不如学习成绩好,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家长与班主任勾通不及时,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及相关情况,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补救与教育,由于勾通不及时往往会使家校双方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家长与学校在时间衔接上产生脱节,使在对学生有效监控的时空上产生空档,一些学生正是在这些空档里发生情况,出现问题。 三、解决思路
1.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由于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单一的依靠学校教育远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要让家长明确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但绝不是唯一的育人场所,社会及家庭也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使家长认识到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如果说家长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教科书的话,那么学生对家长的模仿与效法就是课后作业,最终教育效果的好坏,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看家长给孩子示范了什么,表演了什么,最终给孩子留下了什么?学校的培养目标绝不可能靠学校单方面就能够实现的,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必须在一 定程度上也依赖社会环境的正面影响与熏染。
2.取得一致的教育目标
学校要教给学生最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家长要教给他们自食其力、自我发展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双方都有责任防止孩子成为社会的包袱、家庭的负担。家长与学校要共同努力逐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家校双方必须设法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3.共建家校联系网
第一,定期召开家长会,给家长讲解一些有关孩子教育的知识,要给家长讲解一些青少年青春期的性格、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知识,以及一些法律常识,也可以把校纪班规等给家长讲解,这样有利于家校配合教育学生。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联系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家长探讨教育方法,做到密切联系,紧密配合,共同教育,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加强家校联系。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校情况。通过家长学校、座谈会、个别谈话、电话随访等途径,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实际。建立“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畅通的联系方式,积极探索加强家校共同实施教育的工作机制。第二,学校可以设立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室,对有心理方面障碍因素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培训。可请专业心理辅导师,定期给校领导班成员及班主任、老师进行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培训。解决心理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第三,学校应及时补上社会教育的一课,并教会学生在解决课本问题的同时,也能善于解决自己面临的生活难题,并制定计划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多经历一些困难,提高他么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化解挫折的能力。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家长会,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