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兴趣培养初探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chuanhe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今社会的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种媒体高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厌恶这位老师,要想让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设疑、解疑激发学习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讲授“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时,可提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议论,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军消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其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社会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用好奇心来形成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人们对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一个处在童年期的小孩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向大人问这问那,总想弄个明白。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从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如欧几里得从小对数学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好奇。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教授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都有好奇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作为中学生要珍惜并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体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四、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结合点是指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知识结合点。只有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如:在讲授国家的出现过程时,可先让学生思考:“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生产力的发展。”紧接着教师又问:“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私有制,后来又产生了哪两大对立阶级?”学生的回答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然后问学生:“两者的关系怎样?”学生答:“根本对立的。”最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结果怎样?”这一问正是各种事实的结合点,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知识——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而必然产生阶级的时候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五、用优美感人、生动幽默的语言激发兴趣
  
  政治课总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语言干涩,学生听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反之,如果语言生动幽默、引人入胜,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教材中的幽默
  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等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而这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之一。如高一《思想政治》(上)第51页的“一哄而下”,第87页的“咱厂产品一炮打响”,第89页的“背后铲球”等,都能唤起学生一连串的想象,促使学生去探索,激发学习的兴趣。
  2. 生活中的幽默
  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并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又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时,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我国几亿农民“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状况。
  
  六、用自然得体的态势语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身体语言,如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正因为态势语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语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原理、观点,不再把政治课看成一种负担,而是视之为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七、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让学生看到新中国40年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让学生看到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课本例习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课本例习题进行探索、联想、改造或组合,不仅可以得到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促进学生重视课本例习题的训练,真正做到以本为纲,不搞题海战术. 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本例习题的变化、类比、引申,谈谈利用课本例习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    一、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探索历史教学的课改之路。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新的课改精神和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严师出高徒”,很长时间以来,笔者的印象中总固执地认为:当教师就一定要严厉,得镇住学生。为了让学生怕教师,我从不给他们
期刊
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讲究一点与人沟通的艺术,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好的,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笔者在此谈一谈与课堂组织有关的教学艺术和方法:    一、怎样引入和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绞尽脑汁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
期刊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是化学上的一个重要知识,也与人体密切相关。对于人体来说,不同部位有不同的pH值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表示某个部位中毒了或患病了。本文简述了人体各部位的pH值,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血液中的pH值    人体血液中的pH值稳定在7.4左右,正常值为7.35~7.45,只允许有0.05的波动。  
期刊
期末复习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怎样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知识填补起来、杂乱的知识条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本文对“函数”一章的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加深对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对于函数概念,应注重把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是函数的灵魂,对应法则是函数的核心,值域由定义域、对应法则确定。判断是否为同一函数时,应优先考虑定义域;通过分段函数、复合函数进
期刊
著名学者杨振宁曾说:“对人类来说,科学毕竟有百分之九十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异常现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异常现象就是指化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的现象,其中包括颜色变化的异常、沉淀生成或溶解的异常、反应速率的异常等等。  实验中如果出现异常现象,教师不要回避,如能当堂课解释的,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从来不存在相互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能结合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地创设、利用契机去促进积极迁移的发生,就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相同成分或要素进行知识的迁移    数学上每一个概念的引入与定义,每一个定(公)理、法则、公式的发现与推理,几乎都
期刊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存在于大脑中的两种基本形式.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他亲切而风趣地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在中学数学的许多问题的研究中,若能有机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可以简化问题的研究过程,进而提高解题速度.  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查的思想.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相关
期刊
进入期末考试总复习阶段,许多学生尤其是数学成绩一般的中等生总是感到很迷惑,不知如何入手。有些中等生甚至在复习中,常常无目的、无重心,凭感觉对待复习,结果耗时多、费力大,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最终数学成绩不进反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复习初中数学最好分时间段,从“四个步骤”入手逐一认真进行,夯实每个阶段的基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认真、详细地制订数学复习计划    制订复习计划要
期刊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特殊需求,培养高标准、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不断适应新形势、寻找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新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要与课改合拍,要与创新同步,同时要求学生改变被动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