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迁移理论”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从来不存在相互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能结合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地创设、利用契机去促进积极迁移的发生,就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相同成分或要素进行知识的迁移
  
  数学上每一个概念的引入与定义,每一个定(公)理、法则、公式的发现与推理,几乎都历经前人长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创造的漫长过程。在这样长期探索的过程中往往蕴涵着数学中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展示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思维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在教学中应巧妙地把握这些绝好的机会,根据每一节教材的特点恰当运用知识的迁移,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讲授立体几何的基本性质时,针对学生刚学完平面几何的特点,可把初中的有关内容迁移过来。在讲授新课前可与学生共同回顾以下三个知识点:1. 点与线的关系,即点在线上或点在线外;2. 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这两条直线相交;3. 由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进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1观察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给出公理1;通过2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时情况将如何呢?从而给出公理2;通过3的回顾,启发学生两个点能不能确定一个平面?确定平面需要几个点呢?给出公理3。通过这样的迁移,把平面与空间有机结合,对于刚刚接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说,会有一种温故知新的感觉。
  
  二、利用原理、原则进行知识间的迁移
  
  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的知识点时相对来讲都是陌生的。他们的学习比较注重概念、公式、定理、结论的“静止”记忆,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联想,积极运用原理、原则间的迁移,使前后知识具有连贯性,发挥旧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比如在讲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时,可把指数函数研究的思路、方法迁移到这些函数的研究上来,就能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克服学习定势的消极影响,避免负迁移的发生
  
  学习定势是一种由以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又可以成为消极的心理背景。这种消极背景形成的心理状态,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就发生了学习上的负迁移。学生解题时所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因旧知识的负迁移作用造成的。
  比如在学习复数时,由实数扩充到复数范围时,实数范围内的某些公式、定理、运算法则在复数范围内就不能实施,而学生学习中往往会把实数的有关知识迁移过来。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注意:第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消极心态产生的负迁移;第二,要扣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运用对比的方法以旧引新;第三,要抓住扩展后的知识点,运用对比辨析的方法揭示新旧知识的异同之处,尽量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迁移理论贯穿在中学各科的学习中,教师应把“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就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只是标,只是形式;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是标,也是形式;关键在于,要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的老方法,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要做蜡烛和春蚕。究其原因如下:  为什么要求教师要有一桶水?  因为,教师要尽量多地给予学生各种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又恰好是应试教育所必须的。似乎是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给学生的知识也就越丰富,
期刊
史学的思辨性及历史教学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性,决定了中学历史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转变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学校实践中一个最严重的缺点,就是教孩子的时候,主要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是传统历史教学的一大缺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通过教师讲解,必须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探究和体
期刊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及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于同样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概率统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介绍概率的发展和应用    有关概率统计的知识,学生在中学就已经接触过一部分,
期刊
数学是数和形的学问. 在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中都将一些重要画面放在了矩形的对角线上体现几何美. 其实画家勾勒的图画中无不蕴涵着深奥的数学知识,美丽的图形中有数的衬托. 医学、军事等扫描仪器的应用,其实都是在用动态的几何来说明恒定的代数问题. 电影拍摄时要用米尺度量摄影机离演员脸部的距离,找好焦距,正是运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 在股市震荡的图形中,谁掌握了机遇,谁就拥有了财富,从代数蕴涵的
期刊
课本例习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课本例习题进行探索、联想、改造或组合,不仅可以得到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促进学生重视课本例习题的训练,真正做到以本为纲,不搞题海战术. 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本例习题的变化、类比、引申,谈谈利用课本例习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    一、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探索历史教学的课改之路。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新的课改精神和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严师出高徒”,很长时间以来,笔者的印象中总固执地认为:当教师就一定要严厉,得镇住学生。为了让学生怕教师,我从不给他们
期刊
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讲究一点与人沟通的艺术,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好的,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笔者在此谈一谈与课堂组织有关的教学艺术和方法:    一、怎样引入和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绞尽脑汁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
期刊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是化学上的一个重要知识,也与人体密切相关。对于人体来说,不同部位有不同的pH值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表示某个部位中毒了或患病了。本文简述了人体各部位的pH值,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血液中的pH值    人体血液中的pH值稳定在7.4左右,正常值为7.35~7.45,只允许有0.05的波动。  
期刊
期末复习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怎样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知识填补起来、杂乱的知识条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本文对“函数”一章的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加深对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对于函数概念,应注重把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是函数的灵魂,对应法则是函数的核心,值域由定义域、对应法则确定。判断是否为同一函数时,应优先考虑定义域;通过分段函数、复合函数进
期刊
著名学者杨振宁曾说:“对人类来说,科学毕竟有百分之九十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异常现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异常现象就是指化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的现象,其中包括颜色变化的异常、沉淀生成或溶解的异常、反应速率的异常等等。  实验中如果出现异常现象,教师不要回避,如能当堂课解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