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奏响阅读教学三部曲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进行阅读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对于课堂节奏的适应性,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疏导教育,从互动乐学、内外结合、读写结合等三个方面进行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全方位的阅读能力。
  一、互动乐学,推开阅读的“门”
  课堂上的主导者始终是教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切课堂活动的进行,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大门,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态度。在语文课堂中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认真书写、有感情地阅读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虽然教师为引导者,但是要把学生作为课堂表现的主角,通过学生的各种行为来构建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控制课堂的节奏,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默契的合作精神,打开学生进入阅读世界的大门。
  例如在进行二年级语文上册《一株紫丁香》的现代诗教学时,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充满着朗读美的课堂。首先让学生进行课文跟读,熟悉课件中课文的阅读节奏,培养正确的阅读方式,养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好习惯。然后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阅读互动,教师朗读一段然后一部分学生进行朗读下一段,然后按照这种方式依次进行,直至课文朗读完毕。教师对学生起到了一种模范带头作用,而与学生共同完成课文的朗读,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阅读技巧与情怀,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朗读风格,步入阅读的殿堂。
  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拘泥于形式而是建立在对某一问题的共同认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就某一话题展开课堂的互动学习与交流,无疑就是课堂互动的成功。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注意不能忽视学生在现代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得到最好的个性发挥,也能实现自己的能力成长。
  二、内外结合,夯实阅读的“根”
  学生在课堂上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自己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方法和思路,但是有自己阅读的语感和潜意识的阅读方法,但并不知道如何应用。故而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课内和课外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不仅能够自己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阅读和思考,还要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的学习中,课内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成语“自相矛盾”的故事进行了综合性的学习。首先通过课文朗读的方法进行课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获得一定的对于故事的理解,就是一个人无法自圆其说导致了尴尬场景的出现。然后教师让学生对故事进行诵读小竞赛,比谁诵读流利,并且为学生提供了“闻鸡起舞”“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等的故事,学生进行课下阅读和朗诵,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课内外的成语故事阅读,学生了解了中华古代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在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学生也能够理解并对其进行应用,增长了自己的文化见识和人文素养。而且学生自我进行课下的阅读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思维,思考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自我的反思,得到阅读经验的积累。随着教师对于课外阅读资料的推荐,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得到了提高,丰富了自我的人文素养。
  三、读写结合,放飞阅读的“魂”
  读写结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生僻字,使学生能够有效阅读还必须要克服生僻字给予学生学习的阻力,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往往会添加教会学生使用字典进行生僻字的查询的课程,从而确定字的读音,渡过阅读难关。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知道一个词语的读法,但是无法确定其在文中的意义,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如果在阅读课程中加入对于词语意义的读写,便可使学生的思维通畅,放飞阅读的“魂”。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拉萨的天空》一文的教学中,其中有很多不易辨识的词语,虽然不会读词语的音或者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也能够将文章的意义大概弄清,但是总是会有一种不通顺感,在语意上存在着极大的不连贯性。像“湛(zhàn)蓝”“掬(jū)一捧”河畔(pàn)等词语就需要进行字典查询才能得到其发音,通过词语解析才能了解其意义,然后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进行词语及其意义朗读和书写的作业以促进其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的另一意义在于通过课内外广泛的阅读提升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使得其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而且各种美好的文学熏陶使得其有着想要进行创作的欲望,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思想是一种创作的观念,真正实现读有所用,放飞思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阅读分块儿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的思维和修养;读写结合,用阅读和创作共同构建学生的思想大厦,从而让阅读深深扎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帮助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正】为了传承经典,国学学习已经在小学掀起了一阵热潮。但我们发现很多课文内容涉及文言文知识,相对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学生很难理解,更无法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因此,如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世界教育三大发展趋势之一。GATS的签定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并极大地推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成员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发展我国高等
专家杨东平曾经提出,在应试教育之下,那些原本生动形象的语文教材变成了训练学生语言技巧的一种工具,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那种诗情画意。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关注人文内涵,要让语文课文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能够得到情感的升华。  一、图文结合,感受民族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图文并茂的教材,让学生在观察配图的同时阅读文本,感受隐藏在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场及其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滑雪旅游的特点以及制约滑雪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合理化
别尔嘉耶夫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反思了现代文明危机,认为现代文明危机的根源是价值秩序的混乱,客体化世界颠倒了价值的等级,所以他主张在精神哲学的基础上确立其价值秩序,以从道德意
【正】 朱自清的散文,意境隽永,诗情醇厚。《荷塘月色》写那宛如舞裙的荷叶、溢着清香的荷花,多么迷人;《绿》写那荡人心神的绿、飞瀑溅出的水花,令人留恋忘返;《桨声灯影里
疑问是激发生命个体的重要动力,数学学习说到底就是一个设置疑问、激发疑问、质疑问难、释疑解惑的思维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疑”为主线,将所要教学的内容转变为学生内在认知结构中的矛盾点,充分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期待,从而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  一、在创设疑问中唤醒内在动机  学生的认知思维要想充分地运转,学习动机的激发是首要工程。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的兴趣,就一定会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正】"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强调的是一种了解,而这种了解,正是需要教师去倾听学生的心
<正>&#39;大语文&#39;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授课,向各个方面拓展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一种常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通过设置课前演讲、倡导海量阅读以及正确引导学生网络写作
期刊
<正>6月4日晚,省总工会、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在昆明举行"庆祝建党90周年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专题文艺晚会,26家企业共捐款1965万元。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黄毅,省人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