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如何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情况下,使学生们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学的科学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高效,先辈们已经给出了答案: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课堂导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常用的导入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好奇
设疑置问导入可直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因为学生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巧设悬念,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学生定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人体的免疫功能”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同学和家人一起去踏青,可是回家之后脸上起了很多小疹子,而且痒,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能是花粉过敏。老师顺势设置悬念:你知道人体的过敏反应是怎么回事吗?假如你过敏了怎么办?如果你父母对花粉过敏,那么你是不是也对花粉过敏呢?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油然而生。 2.游戏竞赛,趣味无穷
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竞赛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的神经调节》这一节时,我是通过学生做游戏导入的。游戏内容如下: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为测试者,另一个学生为受测者。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尺子的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尺的0刻度一端,并注视测试者的手,当测试者松手时,受测者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尺,并记录手指夹着的刻度值。重复做3次,计算出3次的平均值。然后将测试者和受测者位置对调,再做一次游戏。因为学生们测出的结果不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后,继而引出所做活动是在什么系统参与调节下完成的。
3.生活常识导入,形象生动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如果能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导入新课,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讲《人体的呼吸》一课时,我举出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导入:当人们经过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评判,待同学们充分讨论、发言后指出:究竟用什么器官呼吸好,我们的回答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当我们了解了呼吸系统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之后,正确的结论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导入紧密联系生活,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4.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讲“观察桃”时,我安排学生课前寻找桃花。上课时学生每人手中一朵,我引导学生观察花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数量、排列,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哪位同学手中的桃花是完整的,进而引出新课。如此亲自的体验,如此切身的感受,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准确的感性材料,为理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而且记忆深刻,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导入的注意点
课堂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高效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堂导入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联性
课堂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如果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形如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同化和应用。
2.概括性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导入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由于时间分配是有限的,所以要求课堂导入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如果课堂导入过于繁冗,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也会厌烦,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3.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导入必须具备的条件。具有启发性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以此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导入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4.针对性
课堂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和导入内容,使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另外,课堂导入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差异、年龄特点和心理状况等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为高效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5.互动性
课堂导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相互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活跃气氛,以此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激情和耐心,也需要学生的积极接受和配合。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使课堂导入发挥最大的功效。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择善而用,使之真正成为一道爽口的“饭前开胃菜”,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
一、常用的导入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好奇
设疑置问导入可直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因为学生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巧设悬念,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学生定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人体的免疫功能”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同学和家人一起去踏青,可是回家之后脸上起了很多小疹子,而且痒,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能是花粉过敏。老师顺势设置悬念:你知道人体的过敏反应是怎么回事吗?假如你过敏了怎么办?如果你父母对花粉过敏,那么你是不是也对花粉过敏呢?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油然而生。 2.游戏竞赛,趣味无穷
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竞赛导入新课,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的神经调节》这一节时,我是通过学生做游戏导入的。游戏内容如下: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为测试者,另一个学生为受测者。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尺子的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将拇指和食指对准尺的0刻度一端,并注视测试者的手,当测试者松手时,受测者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尺,并记录手指夹着的刻度值。重复做3次,计算出3次的平均值。然后将测试者和受测者位置对调,再做一次游戏。因为学生们测出的结果不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地求知欲后,继而引出所做活动是在什么系统参与调节下完成的。
3.生活常识导入,形象生动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如果能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导入新课,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讲《人体的呼吸》一课时,我举出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导入:当人们经过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评判,待同学们充分讨论、发言后指出:究竟用什么器官呼吸好,我们的回答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当我们了解了呼吸系统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之后,正确的结论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导入紧密联系生活,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4.实验导入,印象深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讲“观察桃”时,我安排学生课前寻找桃花。上课时学生每人手中一朵,我引导学生观察花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数量、排列,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哪位同学手中的桃花是完整的,进而引出新课。如此亲自的体验,如此切身的感受,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准确的感性材料,为理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而且记忆深刻,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导入的注意点
课堂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高效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堂导入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联性
课堂导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如果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形如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同化和应用。
2.概括性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导入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由于时间分配是有限的,所以要求课堂导入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如果课堂导入过于繁冗,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也会厌烦,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3.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导入必须具备的条件。具有启发性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以此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导入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4.针对性
课堂导入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和导入内容,使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另外,课堂导入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差异、年龄特点和心理状况等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为高效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5.互动性
课堂导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相互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活跃气氛,以此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激情和耐心,也需要学生的积极接受和配合。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使课堂导入发挥最大的功效。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择善而用,使之真正成为一道爽口的“饭前开胃菜”,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