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力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力这个概念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孩子来讲比较抽象。
虽然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同时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探知欲强,但他们遭受挫折后意志不坚定。另外小学中年级的孩子自信心爆棚,但是当他们的自信遭到打击后,会情绪低落。
三、实验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编写组意图的分析,我特别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通过让孩子品尝食品(砸核桃),做游戏(弹玻璃球、玩橡皮泥),玩比赛(扳手腕)等中年级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做实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掌握抽象的科学知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爱上实验,爱上科学。
四、教学目标
力图通过这几组实验,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明白力无处不在。
知道力有大小。
清楚力有方向。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同时,教者想把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作为本次实验教学的重难点。
五、实验过程
新课导入实验
教者出示脆皮核桃,同学们想要打开这个核桃该怎么办?
学生有的说,用手捏,用板凳砸,用文具盒砸,用牙齿咬。
教者:不用这么复杂,实验器材盒里找工具,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砸核桃专用工具。
教者出示实验要点。
学生很快砸完了,看着刚砸完的核桃心不在焉,教室里荡漾着诱人的核桃香味,有的学生已经流下了口水。
想吃吗?
想!
吃!
刚才小朋友们在砸核桃的时候用到了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力。
今天早晨大家在干什么的时候用到了力?
学生:穿衣服,吃早饭,还有一个学生说早晨去卫生间方便的时候用到了力,如果不用力会被憋死的。
教者:这说明什么?
学生:力无处不在。
通过实验,和实验后的提问学生明白了教学目标的第一个要点,力无处不在。
实验二
同学们我们来玩玻璃球好吗?
还是异口同声:好!
教者:我们来进行弹玻璃球比赛,教室前面有三个圈,教室后面也有三个圈,圈里面的数字代表着对应的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弹到圈里的玻璃球多的小组为第一名。
教者出示比赛规则。
教者在实验前不需要引导学生怎么让玻璃球运动,怎么让玻璃球停止,怎么让玻璃球改变方向,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为了让玻璃球进圈他们会很自觉的做这些事。
时间到,请快速回位。
教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你们发现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哪些影响。
学生为了加分绞尽脑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实验三
玩橡皮泥
教者出示幻灯片
教者:展示比较优美精致的小制作。
教者:孩子们,你们认为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哪些改变?
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实验四
扳手腕
教者出示比赛规则。
教者:同学们要想知道两个人谁的力气大,力气小?可以用什么办法?
展示幻灯片:测力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六、实验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总之,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本次实验中绝大多数器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吃的,有玩的,有学习用品。把抽象的概念通过生活中形象的物体展现出来,学生容易接受,化抽象为形象。把科学课和科学实验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明白也许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我们平常所做的一件小事也许就在做实验,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一种科学思维的生活习惯,让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割裂学生科学实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教的是小学中年级科学,不是教的初中物理,不是教的高中化学,更不是教的大学有机分子理论,这些十岁左右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我,现实的科学实验尽量做到三不和三化原则,三不不让学生手足无措,不让学生手忙脚乱,不让学生眼花缭乱。三化:实验器材尽量生活化,实验过程易操作化,实验顺序清晰化。这堂课这几组生活化游戏化的实验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同时让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实验再一次产生浓厚兴趣。
当然课上完了,在布置课后作业这个环节还需要我改进和深思。
作为一名科学教育的新兵,我将会继续努力,继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谢谢大家!
一、教材分析
《力在哪里》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力在哪里》是本单元的起始课,着重指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的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和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为后面的各种力的研究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力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力这个概念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孩子来讲比较抽象。
虽然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同时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探知欲强,但他们遭受挫折后意志不坚定。另外小学中年级的孩子自信心爆棚,但是当他们的自信遭到打击后,会情绪低落。
三、实验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编写组意图的分析,我特别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通过让孩子品尝食品(砸核桃),做游戏(弹玻璃球、玩橡皮泥),玩比赛(扳手腕)等中年级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做实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掌握抽象的科学知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爱上实验,爱上科学。
四、教学目标
力图通过这几组实验,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明白力无处不在。
知道力有大小。
清楚力有方向。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同时,教者想把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作为本次实验教学的重难点。
五、实验过程
新课导入实验
教者出示脆皮核桃,同学们想要打开这个核桃该怎么办?
学生有的说,用手捏,用板凳砸,用文具盒砸,用牙齿咬。
教者:不用这么复杂,实验器材盒里找工具,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砸核桃专用工具。
教者出示实验要点。
学生很快砸完了,看着刚砸完的核桃心不在焉,教室里荡漾着诱人的核桃香味,有的学生已经流下了口水。
想吃吗?
想!
吃!
刚才小朋友们在砸核桃的时候用到了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力。
今天早晨大家在干什么的时候用到了力?
学生:穿衣服,吃早饭,还有一个学生说早晨去卫生间方便的时候用到了力,如果不用力会被憋死的。
教者:这说明什么?
学生:力无处不在。
通过实验,和实验后的提问学生明白了教学目标的第一个要点,力无处不在。
实验二
同学们我们来玩玻璃球好吗?
还是异口同声:好!
教者:我们来进行弹玻璃球比赛,教室前面有三个圈,教室后面也有三个圈,圈里面的数字代表着对应的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弹到圈里的玻璃球多的小组为第一名。
教者出示比赛规则。
教者在实验前不需要引导学生怎么让玻璃球运动,怎么让玻璃球停止,怎么让玻璃球改变方向,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为了让玻璃球进圈他们会很自觉的做这些事。
时间到,请快速回位。
教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你们发现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哪些影响。
学生为了加分绞尽脑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实验三
玩橡皮泥
教者出示幻灯片
教者:展示比较优美精致的小制作。
教者:孩子们,你们认为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哪些改变?
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这个问题。
实验四
扳手腕
教者出示比赛规则。
教者:同学们要想知道两个人谁的力气大,力气小?可以用什么办法?
展示幻灯片:测力计使用的正确方法。
六、实验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总之,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本次实验中绝大多数器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吃的,有玩的,有学习用品。把抽象的概念通过生活中形象的物体展现出来,学生容易接受,化抽象为形象。把科学课和科学实验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明白也许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我们平常所做的一件小事也许就在做实验,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一种科学思维的生活习惯,让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割裂学生科学实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教的是小学中年级科学,不是教的初中物理,不是教的高中化学,更不是教的大学有机分子理论,这些十岁左右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我,现实的科学实验尽量做到三不和三化原则,三不不让学生手足无措,不让学生手忙脚乱,不让学生眼花缭乱。三化:实验器材尽量生活化,实验过程易操作化,实验顺序清晰化。这堂课这几组生活化游戏化的实验完成了课堂的教学目标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同时让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实验再一次产生浓厚兴趣。
当然课上完了,在布置课后作业这个环节还需要我改进和深思。
作为一名科学教育的新兵,我将会继续努力,继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