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积累语言,提高其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关键词】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语言材料;激发;声情并茂;洋溢;语感;文思泉涌;重要技能
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总是处于低谷,尽管教学内容及训练形式加强了,但未能达到理想水平。其原因,在于学生缺少阅读,要知道,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又是阅读的基本功,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再创作活动,用普通话再现出来,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更有助于子们发展语言,积累语言,提高其写作能力。
1朗读能提高其兴趣,发展其语言能力
首先,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应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浮光掠影的现象,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一读准字音;二读得通顺;三读得流利。在这其间,教师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就要求彻底排除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人口,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深入到课文中去。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草原的蓝天,绿地,还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热情,豁达。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抒发作者依依不舍的感情。文中的“总想高歌一曲,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师不必细讲,只要让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真正溶入到课文反复朗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就是先理解后读,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如《桂林山水》一文,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的秀丽风光,一边动情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风光,待学生的心思全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乘着木筏欣赏桂林美景,有哪位朗诵家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呢?”一下子,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效果会非常好。再结合课文中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句式反复朗读,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也认识了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好处,从而产生兴趣,喜欢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自觉朗读的习惯,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2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其爱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趵突泉》《阿里山的雾》《观潮》《林海》等都描写了大自然的景物,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画面,如:《林海》中的“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通过对这些语段的朗读,感受到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颜色、形状。好像亲眼看到了林海那起伏的波浪,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中“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不仅使孩子们如身临其境,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让其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写作能力
朗读的技巧要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形式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地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让学生尽情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锻炼学生语感。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关爱集体的深刻教育,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发展语言,而且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的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的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小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助力;更是学习做人,陶冶情操的有力手段。教师应抓住时机,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意志、爱美的情操,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定会终身受益。
【关键词】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语言材料;激发;声情并茂;洋溢;语感;文思泉涌;重要技能
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总是处于低谷,尽管教学内容及训练形式加强了,但未能达到理想水平。其原因,在于学生缺少阅读,要知道,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朗读又是阅读的基本功,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再创作活动,用普通话再现出来,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更有助于子们发展语言,积累语言,提高其写作能力。
1朗读能提高其兴趣,发展其语言能力
首先,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应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克服那种浮光掠影的现象,要求学生做到三读:一读准字音;二读得通顺;三读得流利。在这其间,教师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就要求彻底排除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的情节分析法,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切人口,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备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深入到课文中去。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草原的蓝天,绿地,还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热情,豁达。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抒发作者依依不舍的感情。文中的“总想高歌一曲,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师不必细讲,只要让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真正溶入到课文反复朗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就是先理解后读,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如《桂林山水》一文,可以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的秀丽风光,一边动情范读,为学生解说画中风光,待学生的心思全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意境中时,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乘着木筏欣赏桂林美景,有哪位朗诵家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呢?”一下子,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孩子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效果会非常好。再结合课文中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句式反复朗读,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也认识了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好处,从而产生兴趣,喜欢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自觉朗读的习惯,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2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其爱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趵突泉》《阿里山的雾》《观潮》《林海》等都描写了大自然的景物,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画面,如:《林海》中的“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正像海边的浪花吗?”“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通过对这些语段的朗读,感受到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颜色、形状。好像亲眼看到了林海那起伏的波浪,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中“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不仅使孩子们如身临其境,而且让他们感受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让其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写作能力
朗读的技巧要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形式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地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让学生尽情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锻炼学生语感。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关爱集体的深刻教育,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发展语言,而且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把文中的内容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技巧,从摹仿到内化到自创,能自然而然的文思泉涌,信手拈来。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小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助力;更是学习做人,陶冶情操的有力手段。教师应抓住时机,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意志、爱美的情操,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定会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