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能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当今社会,学生的自我膨胀越加厉害。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处处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心家人、同伴以及周围的人和事,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关键词:人文关怀 综合实践活动 个性
“人文关怀”是指人们对于“人文”所涵盖的诸多方面的关注、关怀、关心或关爱。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人为本,除了对教育对象或现象抱着人文关怀的态度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语言、行动,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所带来的安全、和谐、宽松的氛围,在实践中学习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人文关怀,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一、在活动开始阶段,以浓浓的人文关怀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关爱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浸润人文关怀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筛选,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对某个事件、现象的看法和研究的能力选择活动主题。
在2009年8月8日,台湾遭受了莫拉克台风的重创,损失惨重。消息传来,大陆及港澳各界竭尽全力提供一切援助,支持对岸同胞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新学期开始,学生对这次水灾记忆犹新,并表达了救助的意愿,学校为此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捐款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不经意间提到了这件事,立即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们向我提议,想以此事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主题,我表示赞同,“台湾水灾”的主题就这样形成了。
(2)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有经验、能力水平,随着新问题的发现,不断对预期的课程计划进行扩展和补充,逐步扩大研究的范围,生成新的主题。
在“台湾水灾”小主题的确立中,“灾后重建”作为其中的一个小主题,主要围绕人们是怎样做的,需要多长的时间,这几个问题展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重建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于是,学生们对“灾后重建”这个小主题,又补充了许多相应的问题。如灾后重建工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灾后重建工作最难的是哪些,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台湾的今天与明天”这个小主题就在研究中生成了。
2.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建立体现人文关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研究组长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建,小组成员的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组长的选择中,我以学生自主推荐,组员举手表决的形式加以确定。组员在研究小主题确立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研究主题,以此来确定研究小组的成员。组长根据组员的提议,结合其自身水平,分配工作。由于小组在自主、公平、公正的情况下确立了组长、组员,分配了工作,给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良好的基础。
3.综合实践活动心理教育的到位,显现人文关怀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但是这个过程是动态化的,充满了变数,很多情况的发生会在我们的预计之外。所以,在活动开展前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准备,心理挫折预见,它包括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紧急措施。如在“美好生活,奉献爱心”的主题活动中,爱心原由组不仅要查找资料,还要深入街头巷尾,调查需要我们奉献爱心的人。那些在大街上乞讨之人,是真是假,孰難分辨,暗藏的困难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学生的智慧,在冷静的思考中调查,在慎密的逻辑中分辨。教师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勇敢地进行探索。
二、在活动实施阶段,引导学生关心同伴,关心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享受过程
1.利用开展主题调研的常用形式,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人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开放性,学生要从实际经验出发,与同伴,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全面地接触,教师要善于引导。如访谈,作为采访者要站在被采访者的立场,深入思考怎样才能与被采访者进行深入、融洽的沟通。在采访前,被采访者要提前“充电”,作好采访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不厌其烦地设计提问,直到满意、顺畅为止;要熟记采访的问题,少看甚至不看草稿;要胆大,动作、表情自然,给人以亲切感;要衣着整齐,穿着得体,尊重他人。在“台湾水灾”这个主题活动的采访中,学生事先写好采访计划,活动开展就顺利多了。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心周围的同伴,给予帮助。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员的职责是相对固定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完全可以进行互助活动。如有些学生既精通电脑又擅长资料整理,这样的学生就可以帮助其他组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互助的方式得到提高。
三、在展示汇报阶段,启迪学生关注他人,完善自己,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
1.在成果汇报中关注他人,提升自己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学生的成果汇报形式非常多样。他们通过调查问卷,用数据说明,形成调查结论,以报告的形式告知大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研究精神与态度。学生们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并制作成课件,图文并茂进行介绍,让大家获得更多信息。学生不断模仿、创新,结合实践给他们提供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与个性,带给听者不一般的享受。在“美好生活,奉献爱心”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受到了教育,感悟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2.在相互评价中,关注整体,全面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后的评价,往往首先由组长作为主持人进行自评,然后是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在活动中,教师发现组长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并且别人提出的问题不是束手无策,就是不愿意接受建议。观众评价时只关注小组成员的表情和动作,而忽视了从内容和形式方面来评价。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反复向学生强调我们交流展示资料的目的是用恰当的形式尽可能多地交流展示我们的资料,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知道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评价,同时在评价中侧重过程,充分挖掘展示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获得和辛劳。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率先垂范,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教师不断地渗透和熏陶中,感受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向他人给予关心、爱护,真诚自愿地帮助他人。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时时感受人文关怀,从而使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德育人文关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关键词:人文关怀 综合实践活动 个性
“人文关怀”是指人们对于“人文”所涵盖的诸多方面的关注、关怀、关心或关爱。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以人为本,除了对教育对象或现象抱着人文关怀的态度以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语言、行动,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所带来的安全、和谐、宽松的氛围,在实践中学习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人文关怀,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一、在活动开始阶段,以浓浓的人文关怀熏陶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关爱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浸润人文关怀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筛选,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对某个事件、现象的看法和研究的能力选择活动主题。
在2009年8月8日,台湾遭受了莫拉克台风的重创,损失惨重。消息传来,大陆及港澳各界竭尽全力提供一切援助,支持对岸同胞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新学期开始,学生对这次水灾记忆犹新,并表达了救助的意愿,学校为此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捐款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不经意间提到了这件事,立即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们向我提议,想以此事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主题,我表示赞同,“台湾水灾”的主题就这样形成了。
(2)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已有经验、能力水平,随着新问题的发现,不断对预期的课程计划进行扩展和补充,逐步扩大研究的范围,生成新的主题。
在“台湾水灾”小主题的确立中,“灾后重建”作为其中的一个小主题,主要围绕人们是怎样做的,需要多长的时间,这几个问题展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发现重建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于是,学生们对“灾后重建”这个小主题,又补充了许多相应的问题。如灾后重建工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灾后重建工作最难的是哪些,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台湾的今天与明天”这个小主题就在研究中生成了。
2.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建立体现人文关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经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研究组长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建,小组成员的分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组长的选择中,我以学生自主推荐,组员举手表决的形式加以确定。组员在研究小主题确立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研究主题,以此来确定研究小组的成员。组长根据组员的提议,结合其自身水平,分配工作。由于小组在自主、公平、公正的情况下确立了组长、组员,分配了工作,给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良好的基础。
3.综合实践活动心理教育的到位,显现人文关怀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但是这个过程是动态化的,充满了变数,很多情况的发生会在我们的预计之外。所以,在活动开展前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准备,心理挫折预见,它包括安全教育、挫折教育、紧急措施。如在“美好生活,奉献爱心”的主题活动中,爱心原由组不仅要查找资料,还要深入街头巷尾,调查需要我们奉献爱心的人。那些在大街上乞讨之人,是真是假,孰難分辨,暗藏的困难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学生的智慧,在冷静的思考中调查,在慎密的逻辑中分辨。教师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勇敢地进行探索。
二、在活动实施阶段,引导学生关心同伴,关心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享受过程
1.利用开展主题调研的常用形式,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人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开放性,学生要从实际经验出发,与同伴,与周围的人和事进行全面地接触,教师要善于引导。如访谈,作为采访者要站在被采访者的立场,深入思考怎样才能与被采访者进行深入、融洽的沟通。在采访前,被采访者要提前“充电”,作好采访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不厌其烦地设计提问,直到满意、顺畅为止;要熟记采访的问题,少看甚至不看草稿;要胆大,动作、表情自然,给人以亲切感;要衣着整齐,穿着得体,尊重他人。在“台湾水灾”这个主题活动的采访中,学生事先写好采访计划,活动开展就顺利多了。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心周围的同伴,给予帮助。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员的职责是相对固定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完全可以进行互助活动。如有些学生既精通电脑又擅长资料整理,这样的学生就可以帮助其他组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互助的方式得到提高。
三、在展示汇报阶段,启迪学生关注他人,完善自己,让学生不断品尝成功
1.在成果汇报中关注他人,提升自己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学生的成果汇报形式非常多样。他们通过调查问卷,用数据说明,形成调查结论,以报告的形式告知大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研究精神与态度。学生们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并制作成课件,图文并茂进行介绍,让大家获得更多信息。学生不断模仿、创新,结合实践给他们提供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与个性,带给听者不一般的享受。在“美好生活,奉献爱心”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受到了教育,感悟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2.在相互评价中,关注整体,全面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后的评价,往往首先由组长作为主持人进行自评,然后是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在活动中,教师发现组长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并且别人提出的问题不是束手无策,就是不愿意接受建议。观众评价时只关注小组成员的表情和动作,而忽视了从内容和形式方面来评价。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反复向学生强调我们交流展示资料的目的是用恰当的形式尽可能多地交流展示我们的资料,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知道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评价,同时在评价中侧重过程,充分挖掘展示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获得和辛劳。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率先垂范,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使学生在教师不断地渗透和熏陶中,感受春风化雨般的关爱。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向他人给予关心、爱护,真诚自愿地帮助他人。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时时感受人文关怀,从而使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德育人文关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