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本文作者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整合
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现代信息技术恰能起到这样的桥梁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1.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2.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3.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教材进行主动学习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發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从而适当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这一知识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看计算机演示的动画:小猴、小兔、小猫、小狗四个动物骑自行车比赛(小猴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小兔的是正方形;小猫的也是圆的,但它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小狗的是三角形)。在演示这个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会最先达到终点”“为什么”等。这样引入新课,为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媒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有效地传递信息,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它通过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特别是教学“平均分”含义时,我把正方体、桃子和盘子用director软件制成可拖动的图片。上课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即拖动正方体、桃子摆一摆。这时,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工具和认知工具。
3.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多媒体以其声像、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4.依托网络,拓展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师指导下,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校园模拟网络环境下进行“人机互动”的教学过程,使信息网络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常规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师用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把作业上发到教师用机上,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及时共享。学生可以在独立完成以后,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例如,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的时候,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师用机上出示课堂练习,学生完成后,将自己的结果上传到教师用机上,这样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每位学生上传的练习进行批改,找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再次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
5.利用网站资源,扩大信息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成为学生认知、探究的工具。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查找练习网上小学数学的相关习题。这样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源,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比如“小学数学学习网”“小太阳学习网”“中小学数学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和建构新的知识,扩大知识体系,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6.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把平时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通过BBS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通过和大家的交流讨论将问题解决。例如:在学生学习奇数和偶数之前,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来研究任意一个整数与2的商,找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并把自己的研究撰写成小作文输入电脑,再借助校园网发送到教师邮箱或年级数学论坛上,从而建构初步的奇数和偶数的认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动手实践的协作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自从有了电子白板,许多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节课,丢弃了传统的黑板。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度”,不可“烂”用。其实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直观,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并不是要丢弃黑板,也不是将黑板搬到电子屏幕上,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用它来解决传统黑板很难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课件内容过于花哨,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喜欢色彩鲜艳,形式富于变化的心理特征,在课件中过多地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去刺激学生,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革新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很肤浅的层面上,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就可以了。这就导致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效果,把一些不该“动”的文字和图片放到课件中,结果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时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与教材的贴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另外,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若教师在教学时不与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就会使整堂课显得粗制滥造,牵强附会。
3.要加强数学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课件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的问题。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认识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上,这会直接影响整合的效果。因此加强数学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数学教师知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立足点应当是数学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一堂高质量的课,并不是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而丢弃传统的板书;也不是为了迎合小学生的视觉喜好,在课件中过多地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去刺激学生,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什么也没学到,适得其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并不是要丢弃黑板,也不是将黑板搬到电子屏幕上,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用它来解决传统板书很难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关系,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学科教师多交流、沟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索出适宜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发现缺乏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是大多数数学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会流于形式,不但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计划,还会直接影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我的实习单位遂宁市城北小学是一所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块下了一番工夫。学校特邀省上的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讲课,加深学校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同时,还为教师订阅了大量相关课程整合方面的报纸杂志,让教师从本质内涵上抓起。我的指导教师向我谈到过他的切身体会。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对课程整合的内涵知之甚少。举例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课题一 平均分》的教学时,一整节课全部在电子屏幕上演示,没有用黑板和实物教具。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色彩绚烂的画面的特点,他的课件做得相当的花哨,又是小鸡又是小熊猫,就像把动物园搬到了屏幕上。结果,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那些可爱的动物身上,而没有注意到“平均分”上去。本来,《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在自己亲身体验分的过程当中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但是很显然,他的这节课最后以失败告终。慢慢的,通过对课程整合内涵认识的加深,他也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总结经验。后来进行《平均分》教学时,他通过分析教材,综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出了一个专门针对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面包、桃子和盘子等实物制成可拖动的图片。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即用鼠标拖动面包、桃子摆一摆,让学生充分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工具的作用,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计划,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只有数学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不断加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课件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8):36-37.
[2]郭绍青主编.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68.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4]马忠.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教学,2005(1-2):83.
[5]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5):19-26.
[6]赵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验与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2):28.
[7]张鹏.整合课程为什么叫好不叫座[N].中国教育报,2004-3-29.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整合
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现代信息技术恰能起到这样的桥梁作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1.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2.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3.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教材进行主动学习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發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从而适当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这一知识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看计算机演示的动画:小猴、小兔、小猫、小狗四个动物骑自行车比赛(小猴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小兔的是正方形;小猫的也是圆的,但它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小狗的是三角形)。在演示这个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会最先达到终点”“为什么”等。这样引入新课,为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媒体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有效地传递信息,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它通过模拟操作突破重难点,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特别是教学“平均分”含义时,我把正方体、桃子和盘子用director软件制成可拖动的图片。上课时,先让学生分一分,即拖动正方体、桃子摆一摆。这时,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工具和认知工具。
3.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多媒体以其声像、直观、灵活等优势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4.依托网络,拓展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师指导下,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校园模拟网络环境下进行“人机互动”的教学过程,使信息网络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资源,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常规教学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师用机上浏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把作业上发到教师用机上,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查阅并给学生以反馈评价。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及时共享。学生可以在独立完成以后,打开其他同学的作业,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方法。例如,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的时候,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师用机上出示课堂练习,学生完成后,将自己的结果上传到教师用机上,这样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每位学生上传的练习进行批改,找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再次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
5.利用网站资源,扩大信息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成为学生认知、探究的工具。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查找练习网上小学数学的相关习题。这样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源,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比如“小学数学学习网”“小太阳学习网”“中小学数学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和建构新的知识,扩大知识体系,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6.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把平时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通过BBS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通过和大家的交流讨论将问题解决。例如:在学生学习奇数和偶数之前,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来研究任意一个整数与2的商,找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并把自己的研究撰写成小作文输入电脑,再借助校园网发送到教师邮箱或年级数学论坛上,从而建构初步的奇数和偶数的认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动手实践的协作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三、实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自从有了电子白板,许多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节课,丢弃了传统的黑板。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度”,不可“烂”用。其实板书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了解老师的情感,把握教材内容。并且,板书比较直观,能传递板书本身以外的较多信息,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并不是要丢弃黑板,也不是将黑板搬到电子屏幕上,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用它来解决传统黑板很难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2.课件内容过于花哨,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喜欢色彩鲜艳,形式富于变化的心理特征,在课件中过多地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去刺激学生,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革新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就是整合”这种很肤浅的层面上,认为只要把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中就可以了。这就导致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效果,把一些不该“动”的文字和图片放到课件中,结果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时必须注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与教材的贴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另外,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若教师在教学时不与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就会使整堂课显得粗制滥造,牵强附会。
3.要加强数学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课件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的问题。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认识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上,这会直接影响整合的效果。因此加强数学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数学教师知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立足点应当是数学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一堂高质量的课,并不是用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而丢弃传统的板书;也不是为了迎合小学生的视觉喜好,在课件中过多地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去刺激学生,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什么也没学到,适得其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并不是要丢弃黑板,也不是将黑板搬到电子屏幕上,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用它来解决传统板书很难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关系,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与学科教师多交流、沟通,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探索出适宜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发现缺乏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是大多数数学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会流于形式,不但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计划,还会直接影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我的实习单位遂宁市城北小学是一所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块下了一番工夫。学校特邀省上的教育专家到学校进行讲课,加深学校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同时,还为教师订阅了大量相关课程整合方面的报纸杂志,让教师从本质内涵上抓起。我的指导教师向我谈到过他的切身体会。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对课程整合的内涵知之甚少。举例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课题一 平均分》的教学时,一整节课全部在电子屏幕上演示,没有用黑板和实物教具。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色彩绚烂的画面的特点,他的课件做得相当的花哨,又是小鸡又是小熊猫,就像把动物园搬到了屏幕上。结果,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了那些可爱的动物身上,而没有注意到“平均分”上去。本来,《平均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在自己亲身体验分的过程当中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但是很显然,他的这节课最后以失败告终。慢慢的,通过对课程整合内涵认识的加深,他也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总结经验。后来进行《平均分》教学时,他通过分析教材,综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出了一个专门针对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面包、桃子和盘子等实物制成可拖动的图片。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即用鼠标拖动面包、桃子摆一摆,让学生充分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工具的作用,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计划,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只有数学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不断加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以至于不能充分发挥课件在教学中积极作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章剑卫,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1(8):36-37.
[2]郭绍青主编.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68.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4]马忠.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技术教育教学,2005(1-2):83.
[5]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5):19-26.
[6]赵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验与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2):28.
[7]张鹏.整合课程为什么叫好不叫座[N].中国教育报,200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