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创新,促进新闻出版业发展繁荣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作为期刊如何应对体制转变、机制改革带来的新情况,如何在市场搏击风浪中生存与发展,如何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合理开发自身资源,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呢?面临出版业革命性的改制,期刊生存与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
一、价值观——期刊主编的人生态度
人人都免不了有价值观。这次大家关心的“转制”问题,就体现着办刊人的价值观。首先,改制后对杂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是列入公益性还是经营性,如果是公益性怎么办刊,经营性怎么发展等等,这些想法都体现着你的价值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改制”后,你的发展方向的对与错。大家知道,人生在世,面对外部世界,必然有个态度,面临重重压力、诱惑,也必然有所选择。这件事到底做不做,前进或是后退,都与人生态度有关,也与最终能否“改制”成功而有所作为有关。与成人期刊相比,少儿期刊出版机构规模小、实力弱,处于最末端的地位。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成为制约少儿期刊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改制”我们能否寻求一种如何发挥资源优势的发展之路呢?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应对“改制”浪潮。没有理由消极沉沦,因为消极常常会摧毁人的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我们思考问题时要有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既要考虑个人的正当利益,又要压制人性深处的自私,只有这样,我们的改制才能步入正轨,并最终取得成功。
二、思维方式——期刊主编的创新基石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面临出版业的“改制”,我们该如何去做?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我的体会,就是创新。因为,“改制”就是创新,“改制”就是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打破原有习惯而为的框框。“改制”后,期刊社能不能继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主编是不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人的成功从根源上就是思路的成功,创新的成功。创新有什么规律呢?我认为这个规律就是思维。思维是人对客观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我曾在《现代传媒采编人员创造性思维刍议》一文中论述过一些。本文主要提出三种方式:第一个是“逆向思维”,“跳出常规,反向而行”。这可以想出很多好的东西,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有一个故事说有几个人从远处看一只鸟撞窗户,一个人说:“你看那只鸟想飞进人家屋里。”另一个人看见这只鸟连撞几次都没有进去,就很同情地说:“这鸟真笨,进不去就算了,何必撞来撞去呢。”其实这两个人的想法都不对,鸟不是想进屋,而是在啄窗户上的小虫子。
第二个是追踪思维。什么是追踪思维呢?如果我们画条线,从左到右只有一尺长的话,那么追踪思维则是延伸到两尺、三尺、四尺。换句话说,别人走一步,你走两步、三步。你就会实现创新。
第三个是迂回思维,就是旁侧出击,绕道而行,同样可以出好东西。我举老报人范敬宜先生的一个例子。范老曾写过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这里的库房静悄悄》,登在当时《经济时报》一版的“记者随想录”栏目里。有一天,安徽一家冰箱企业组织新闻界老总去参观。范老有意掉了队,去库房看到底产品有没有积压。结果到库房一看,空空如也,一台冰箱也没有,而排成队的是拉冰箱的汽车。什么原因呢,当然不言自明,就是它的产品质量非常好,来一台送走一台。他不是正面地写产品质量,而是写“这里的库房静悄悄”,范老用的是迂回思维,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我们出版界出了很多《××决定成功》的书,不管什么决定成功,我看了几本后,就记住了一句:思维决定成功。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思考改制后期刊社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同样如此。
三、自信——期刊主编的发展动力
目前,期刊市场硝烟四起,风云变幻,信息时代人们快节奏生活和多层面、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使期刊市场充满了变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期刊界逐渐呈现“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在时代快速变化,读者群也快速分解、转化的今天,如果我们不具有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报刊业的变革即将来临,我们期刊人的一个个判断,一条条思路,都在指向这样一个问题:改制后如何应对市场的竞争?当务之急,是将压力变成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这一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两个字:自信。
自信成就发展,不是说只要自信,就能发展,而是说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己要相信自己。认识自己的前提是“知彼”。只有真“知彼”,才能真“知己”。不知市场虚实,不了解读者需求,就难以战而胜之;相信自己的前提是实力。
自信成就发展的核心是自出机杼,只有自己能创出新意,具有“核心技术”“绝招”“杀手锏”才能最终胜利。现代市场经济一开始就是以品牌为标志而介入的,期刊的品牌与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品牌是不同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可口可乐的味道永远是一样的,但一本期刊每期都有新的内容、新的变化。各种期刊都有各自的品牌,关键是让它渗入读者的心里——通过认同,来推动它的发展。
我们口头上常有一种说法: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话说出了人的劣性,有的人就是没有自信,不会战胜自己。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信有加,求实进取,把劣势转为优势,把优势再变为胜势。这种“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的自信力,往往是人决胜的关键一环。
最近,我看了一本畅销书——《中国不高兴》,尽管书中的观点“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拔剑经商”、“中国要成为英雄国家”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书中有些措辞有待商榷。其实,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很复杂,有些事情我们得了利,有些事情我们吃了亏,何必用决裂去描写。我倒不在乎这些,起码这本书写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精神。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未来30年我们将走向何处,这需要更多的人去思考。我坚信,只要我们民族自信心永存,再过30年中国传媒出版业一定会走出一条复兴之路。因此,面临今天的改制,我们必须从真诚的自信出发,到实现双赢结束。
一、价值观——期刊主编的人生态度
人人都免不了有价值观。这次大家关心的“转制”问题,就体现着办刊人的价值观。首先,改制后对杂志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是列入公益性还是经营性,如果是公益性怎么办刊,经营性怎么发展等等,这些想法都体现着你的价值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改制”后,你的发展方向的对与错。大家知道,人生在世,面对外部世界,必然有个态度,面临重重压力、诱惑,也必然有所选择。这件事到底做不做,前进或是后退,都与人生态度有关,也与最终能否“改制”成功而有所作为有关。与成人期刊相比,少儿期刊出版机构规模小、实力弱,处于最末端的地位。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成为制约少儿期刊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改制”我们能否寻求一种如何发挥资源优势的发展之路呢?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应对“改制”浪潮。没有理由消极沉沦,因为消极常常会摧毁人的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我们思考问题时要有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既要考虑个人的正当利益,又要压制人性深处的自私,只有这样,我们的改制才能步入正轨,并最终取得成功。
二、思维方式——期刊主编的创新基石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面临出版业的“改制”,我们该如何去做?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我的体会,就是创新。因为,“改制”就是创新,“改制”就是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打破原有习惯而为的框框。“改制”后,期刊社能不能继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主编是不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人的成功从根源上就是思路的成功,创新的成功。创新有什么规律呢?我认为这个规律就是思维。思维是人对客观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我曾在《现代传媒采编人员创造性思维刍议》一文中论述过一些。本文主要提出三种方式:第一个是“逆向思维”,“跳出常规,反向而行”。这可以想出很多好的东西,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有一个故事说有几个人从远处看一只鸟撞窗户,一个人说:“你看那只鸟想飞进人家屋里。”另一个人看见这只鸟连撞几次都没有进去,就很同情地说:“这鸟真笨,进不去就算了,何必撞来撞去呢。”其实这两个人的想法都不对,鸟不是想进屋,而是在啄窗户上的小虫子。
第二个是追踪思维。什么是追踪思维呢?如果我们画条线,从左到右只有一尺长的话,那么追踪思维则是延伸到两尺、三尺、四尺。换句话说,别人走一步,你走两步、三步。你就会实现创新。
第三个是迂回思维,就是旁侧出击,绕道而行,同样可以出好东西。我举老报人范敬宜先生的一个例子。范老曾写过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这里的库房静悄悄》,登在当时《经济时报》一版的“记者随想录”栏目里。有一天,安徽一家冰箱企业组织新闻界老总去参观。范老有意掉了队,去库房看到底产品有没有积压。结果到库房一看,空空如也,一台冰箱也没有,而排成队的是拉冰箱的汽车。什么原因呢,当然不言自明,就是它的产品质量非常好,来一台送走一台。他不是正面地写产品质量,而是写“这里的库房静悄悄”,范老用的是迂回思维,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我们出版界出了很多《××决定成功》的书,不管什么决定成功,我看了几本后,就记住了一句:思维决定成功。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思考改制后期刊社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同样如此。
三、自信——期刊主编的发展动力
目前,期刊市场硝烟四起,风云变幻,信息时代人们快节奏生活和多层面、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使期刊市场充满了变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期刊界逐渐呈现“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在时代快速变化,读者群也快速分解、转化的今天,如果我们不具有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报刊业的变革即将来临,我们期刊人的一个个判断,一条条思路,都在指向这样一个问题:改制后如何应对市场的竞争?当务之急,是将压力变成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这一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两个字:自信。
自信成就发展,不是说只要自信,就能发展,而是说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己要相信自己。认识自己的前提是“知彼”。只有真“知彼”,才能真“知己”。不知市场虚实,不了解读者需求,就难以战而胜之;相信自己的前提是实力。
自信成就发展的核心是自出机杼,只有自己能创出新意,具有“核心技术”“绝招”“杀手锏”才能最终胜利。现代市场经济一开始就是以品牌为标志而介入的,期刊的品牌与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品牌是不同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可口可乐的味道永远是一样的,但一本期刊每期都有新的内容、新的变化。各种期刊都有各自的品牌,关键是让它渗入读者的心里——通过认同,来推动它的发展。
我们口头上常有一种说法: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话说出了人的劣性,有的人就是没有自信,不会战胜自己。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自信有加,求实进取,把劣势转为优势,把优势再变为胜势。这种“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的自信力,往往是人决胜的关键一环。
最近,我看了一本畅销书——《中国不高兴》,尽管书中的观点“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拔剑经商”、“中国要成为英雄国家”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书中有些措辞有待商榷。其实,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很复杂,有些事情我们得了利,有些事情我们吃了亏,何必用决裂去描写。我倒不在乎这些,起码这本书写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精神。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未来30年我们将走向何处,这需要更多的人去思考。我坚信,只要我们民族自信心永存,再过30年中国传媒出版业一定会走出一条复兴之路。因此,面临今天的改制,我们必须从真诚的自信出发,到实现双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