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學 质疑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58-01
学会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开拓思维和学会创新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提供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说:“任何思维,不管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得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思维的形成,决定着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学生对事物观察得越仔细,越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算式“102×42= ,25×304= ”请学生计算。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会产生疑惑:中间有0的数明明是三位数,为什么在计算时却只乘两次呢?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计算过程,先让学生复习“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得出“在乘数中间有0的这类乘法中,用0相乘的这一步可以省略”这一结论。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一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二、创设质疑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质疑情境:“今天老师有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帮忙。”学生听后十分兴奋。教师继续说:“前几天,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幅画。这幅画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觉得这幅画很有创意,也很喜欢。现在我打算用绿色的彩条镶在这幅画的四周,但是不知道需要多长的彩条,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我算一算吗?”学生认为要计算绿条的长度,需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教师提问:“除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长和宽。”教师:“这幅画的长是35厘米,宽是15厘米。”此时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有的学生问道:“老师,有多少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这时教师将问题抛回给学生回答。学生带着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心态,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见,创设质疑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会学才是提高质疑能力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地方可以质疑,什么样的提问是科学的、有价值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课题进行质疑。课题是一节课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提问:“看到课文中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对此,有的学生说:“我想到绳子。”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墙角。”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你希望从题目中知道什么?”这时有的学生会问:“直线是什么样的?射线又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问:“题目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落’是一个意思吗?”结合题目,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促进了教学的开展。二是引导学生对定义进行质疑。定义能够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因此,定义中的关键点,也即定义中出现的关键词是学生应该记忆的重点。要想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提出疑问,从而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以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百分数》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不需要指导学生推导出百分数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同时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定义提问题。对此,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是百分之几?”有的学生提问:“什么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其内心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责编 黎雪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58-01
学会质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开拓思维和学会创新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提供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说:“任何思维,不管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得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思维的形成,决定着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学生对事物观察得越仔细,越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算式“102×42= ,25×304= ”请学生计算。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会产生疑惑:中间有0的数明明是三位数,为什么在计算时却只乘两次呢?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计算过程,先让学生复习“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知识,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得出“在乘数中间有0的这类乘法中,用0相乘的这一步可以省略”这一结论。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一内容会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二、创设质疑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质疑情境:“今天老师有一件事情需要大家帮忙。”学生听后十分兴奋。教师继续说:“前几天,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幅画。这幅画的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觉得这幅画很有创意,也很喜欢。现在我打算用绿色的彩条镶在这幅画的四周,但是不知道需要多长的彩条,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我算一算吗?”学生认为要计算绿条的长度,需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教师提问:“除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长和宽。”教师:“这幅画的长是35厘米,宽是15厘米。”此时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有的学生问道:“老师,有多少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这时教师将问题抛回给学生回答。学生带着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心态,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可见,创设质疑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会学才是提高质疑能力的关键。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什么地方可以质疑,什么样的提问是科学的、有价值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对课题进行质疑。课题是一节课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提问:“看到课文中的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对此,有的学生说:“我想到绳子。”有的学生说:“我想到了墙角。”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你希望从题目中知道什么?”这时有的学生会问:“直线是什么样的?射线又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问:“题目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落’是一个意思吗?”结合题目,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促进了教学的开展。二是引导学生对定义进行质疑。定义能够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因此,定义中的关键点,也即定义中出现的关键词是学生应该记忆的重点。要想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提出疑问,从而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记忆。以教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百分数》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不需要指导学生推导出百分数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同时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定义提问题。对此,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是百分之几?”有的学生提问:“什么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反映了其内心的疑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