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带入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趣味性入手,提的问题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以趣味性为主,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激发兴趣的关键———提的问题要有悬念性。激发兴趣,提的问题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问题要有挑战性,问题应指向方法,要既能起指径导向作用,又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课堂提问的技巧情趣和吸引力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融合,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带入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要求教师会问,会选择适当的时机提问,会选择恰当的方式去问。在重点、难点、关键这些关节点上设问、衔接处提问;在纵向、横向、侧向等联系处设问;进行对比设问。数学课堂怎样才能较好地体现课堂设问?不仅是为了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从趣味性入手,提的问题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情趣和吸引力。如:让学生想象一张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会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考之情。
二、以趣味性为主,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
开放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浓浓的探究兴趣。譬如,想一想,1亿有多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大胆猜测1亿这个数;紧接着又提出:①“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有多高?②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么办呢?有的小组托腮苦想,大胆猜测(估计);有的小组讨论,去想、去量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中很小一摞(就是将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分成许许多多等同的小叠,即可量1000张、10000张报纸的厚度,从而推算出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的高度)。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激发兴趣的关键———提的问题要有悬念性。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的效果也会最好。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请学生任意说数,然后我马上就做出判断,再请学生用竖式验证。学生就感到了惊奇:为什么老师能做到呢?此时,我说:“为什么我能这么快判断呢?这里有个小窍门,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样能做到!”这样有目的地创设有悬念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激发兴趣,提的问题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
【课例】《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师:市水泥厂有一根圆形的大烟囱(课件出示图片)。要想知道这根烟囱占地多少平方米,有哪些方法?
生1:测量它的半径。因为烟囱底面积是圆形的,要求烟囱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我们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圆的半径。
生2:半径没法量出来。你看看,烟囱那么高,况且上下粗细不一样,所以测量半径的方法不行。
师:同学们想得真不错,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测量它的底面周长。烟囱底面是个圆形,我们用绳子绕一圈就可以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可以算出它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就解决了。
师:你的办法真好,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用两根长木条夹住烟囱底部,让木条平行,测量出木条间的距离,也就是圆的直径,根据圆的直径也可以算出圆的面积……
总的来说,课前的引入提问,一定应有激发作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可以结合主题图来提,相关的材料来提。课中提的问题要具体,要结合学生的话来问,让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空泛,指向应清晰,要聚焦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思考范围,具体来问,应让学生明白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要有挑战性,问题应指向方法,要既能起指径导向作用,又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指向道理,让学生更有意义地答,在答中将道理理解得更清晰;提问的方向应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提问不能过于的频繁,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应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能只关注几个爱答问题的学生而问,或只抽问几个学生;提问不能只求标准答案,应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跳转问题不能很快,要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课堂将结束时的提问应当有一定的概括性,给孩子概括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系统化。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往,导引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撞击。
【关键词】课堂提问的技巧情趣和吸引力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融合,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因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带入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要求教师会问,会选择适当的时机提问,会选择恰当的方式去问。在重点、难点、关键这些关节点上设问、衔接处提问;在纵向、横向、侧向等联系处设问;进行对比设问。数学课堂怎样才能较好地体现课堂设问?不仅是为了引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从趣味性入手,提的问题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情趣和吸引力。如:让学生想象一张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会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考之情。
二、以趣味性为主,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
开放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浓浓的探究兴趣。譬如,想一想,1亿有多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大胆猜测1亿这个数;紧接着又提出:①“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有多高?②能否直接量出有多高?怎么办呢?有的小组托腮苦想,大胆猜测(估计);有的小组讨论,去想、去量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中很小一摞(就是将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分成许许多多等同的小叠,即可量1000张、10000张报纸的厚度,从而推算出1亿张数学作业本纸摞起来的高度)。哇!真是不得了哦!很多同学都睁大了眼睛……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激发兴趣的关键———提的问题要有悬念性。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的效果也会最好。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请学生任意说数,然后我马上就做出判断,再请学生用竖式验证。学生就感到了惊奇:为什么老师能做到呢?此时,我说:“为什么我能这么快判断呢?这里有个小窍门,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样能做到!”这样有目的地创设有悬念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四、激发兴趣,提的问题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
【课例】《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师:市水泥厂有一根圆形的大烟囱(课件出示图片)。要想知道这根烟囱占地多少平方米,有哪些方法?
生1:测量它的半径。因为烟囱底面积是圆形的,要求烟囱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我们知道要求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圆的半径。
生2:半径没法量出来。你看看,烟囱那么高,况且上下粗细不一样,所以测量半径的方法不行。
师:同学们想得真不错,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测量它的底面周长。烟囱底面是个圆形,我们用绳子绕一圈就可以测量出它的底面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可以算出它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就解决了。
师:你的办法真好,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我还有一个办法。用两根长木条夹住烟囱底部,让木条平行,测量出木条间的距离,也就是圆的直径,根据圆的直径也可以算出圆的面积……
总的来说,课前的引入提问,一定应有激发作用,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可以结合主题图来提,相关的材料来提。课中提的问题要具体,要结合学生的话来问,让学生由表及里剖析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空泛,指向应清晰,要聚焦问题,要适合学生的思考范围,具体来问,应让学生明白老师问的到底是什么;问题要有挑战性,问题应指向方法,要既能起指径导向作用,又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指向道理,让学生更有意义地答,在答中将道理理解得更清晰;提问的方向应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提问不能过于的频繁,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应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给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能只关注几个爱答问题的学生而问,或只抽问几个学生;提问不能只求标准答案,应鼓励孩子,让孩子的问题更好的对接到标准答案,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跳转问题不能很快,要跟随或有效引领学生的思路,老师有时候需要一些重复,在老师重复的时候,很多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课堂将结束时的提问应当有一定的概括性,给孩子概括的机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概括,系统化。另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竞争、合作的气氛,充分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激发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交往,导引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