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战斗的大将军”谭政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谭政,1906年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9月参加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加入中国共产党。谭政从井冈山斗争时期起,就一直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卓有建树,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人称“用笔战斗的大将军”。2006年6月14日是谭政大将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卓越的政治工作者
  
  谭政自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一直跟随毛泽东左右。1928年2月,谭政调任前敌委员会秘书,协助前委书记毛泽东起草整理文稿。谭政曾回忆说:毛泽东1928年10月25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立题为《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就是他誊正的,抄写在很薄的竹纸上,字写得很小很密。一共写了两套,一套由湖南省委转中央,一套由江西省委转中央。报告是由中央派来的交通员把文件卷在伞把子里面带走的。为毛泽东誊抄报告虽然很累,但毛泽东深刻独到的见解,却常使谭政赞叹和振奋。那时,谭政和毛泽东住里外间,有时候毛泽东在屋里写不下去了,便走到外屋,递给谭政一支烟,一起聊会儿天。本来不会抽烟的谭政渐渐也学会了,有时还因熬夜而抽得很凶。毛泽东开玩笑道:“我这个大烟筒,熏出个二烟筒。”
  谭政亲身经历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对毛泽东关于“支部建在连上”有着深切的体会。1929年11月,他受毛泽东派遣,到部队广泛调研,总结红军初创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参与起草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而在这次在红军建军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上,谭政负责记录工作。他亲临其境,感触颇深,对毛泽东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他说:“在此之前,在党内、在红军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例如:流寇主义、军阀主义、无组织无纪律、单纯军事观点、个人主义,等等,而这次会议上,在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决议》中,才明确指出这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危害的严重性。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并使我军已经形成的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以及军队中的民主制度,等等,成为我军的优良传统。”
  1937年10月,为统一并加强对前后方部队政治工作的领导,毛泽东提出成立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交由谭政组织筹备。任弼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在他未回军委以前,由毛泽东代其职,谭政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延安时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日常工作基本上是由第一副主任谭政主持。重大决策,重要决定,发出指示,一般由他主持起草或亲自起草,王稼祥审定,最后由毛泽东签发。
  谭政从红军时期担任红四军前委秘书,到各级政治部主任,一直到总政治部主任,经历了我军政治工作从初创、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战争年代,他每打一仗都及时总结,坚持每月向上级写出书面的《月终政治工作报告》。每次作战前,为鼓舞士气,他都组织政工人员和宣传员沿途布置宣传鼓动棚,运用化装表演、讲话、呼口号、唱歌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他在行军打仗极为紧张艰苦的情况下,写出了《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情况报告。他常常在马背上、在油灯下、在窑洞里思考和著述,学习和笔耕,先后总结撰写了大量研究报告、文章和专著,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也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他留下的近百万字的政治工作论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
  1936年3月,谭政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写出了《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见》的报告,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赏和重视,并加按语转发全军。1943年春,他组织起草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公布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1947年春,他在罗荣桓的领导下,总结推广了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通过启发战士诉苦,提高阶级觉悟,从而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经验。随后,毛泽东将这一经验批转全军。
  
  毛泽东授意的著名的“谭政报告”
  
  1944年4月,谭政在毛泽东的直接授意下,受党中央的委托,起草并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总结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论述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基本方针、原则,并提出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指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
  这个报告是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主持和指导下,经中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的,是继《古田会议决议》之后军队政治工作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1944年4月20日,中宣部和总政治部下发了《关于学习和散发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同年10月1日,总政治部再次发出《对研究谭政同志政工报告的意见》的指示。此报告后来被列为党的整风文件,长期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指南。叶剑英曾评价说:这个报告,“进一步提高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威信和地位”。
  然而,也正是这个被誉为“建军里程碑”的报告,后来成为政治运动中谭政被攻击的缘由。有人发难说:“这是毛主席的著作,为何用你的名字发表?” 谭政坦然面对,义正词严地回答:“不错,这个报告是由我起草、毛主席改过的,但在大会上由我宣读,以后用我的名字发表,都是中央讨论决定的,不是我个人所能随心所欲的呀!”
  在1960年10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谭政受到林彪陷害,被强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错误批判;此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残酷迫害,被关押长达8年之久,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直到晚年的毛泽东想起当年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那个书生气十足的谭政,向人问道:“那个谭政哪里去了?”他才得到释放。
  1975年春节前的一天,久经磨难的69岁的谭政终于走出了监狱。他亲笔给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写了一封要求安排工作的信,叶帅很快把信交给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邓小平亲笔批了一句:“主席,谭政无大错,建议安排军委当顾问。”当天,毛泽东就在谭政的信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圈。谭政重新穿上了军装。
  谭政的长子谭泽代清楚地记得:他去照顾出狱后的父亲,在饭馆给父亲买了一条黄花鱼,他吃得很香!因为他8年没有闻到鱼腥味了。
  1988年11月6日,82岁的谭政病逝时,在他的枕下一直陪伴着他的,就是那本选入署名谭政的报告的《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熟悉他人品的老秘书说得好:“他不是争个人的署名权,而是争一个清白!”
  
  “一生坦正”的谭政
  
  老同志曾风趣地说:谭政就是“坦正”,一生坦正。可他命运却艰辛坎坷。
  谭政青年时与陈赓的四妹秋葵结婚,夫妻恩爱。1927年春,谭政在陈赓引导下毅然投笔从戎,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可不曾想爱妻在他离开后不久,因突发盲肠炎医治无效而去世。得知秋葵病逝的消息,谭政哭了。
  1937年5月,经罗荣桓和林月琴夫妇介绍,谭政与红军女战士王长德结了婚。王长德是四川阆中县观音村人,生于1916年。她从小家庭穷苦,15岁当了童养媳。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转战到达川陕边地区,王长德得到解放,参加革命队伍。
  王长德是个坚强不屈的女革命者,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她参加革命后,摆脱了当童养媳的命运,养成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在党校下课时,不是唱就是笑,队里唱歌都是由她指挥。由于她年纪小、个子矮,川北民歌不离口,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幺妹子”。由于她学习文化刻苦,得到精神和物质奖励最多。1936年10月,她转为中共党员。
  罗荣桓和林月琴夫妇向王长德介绍谭政时,说他本人是个书生,但他参加革命早,参加秋收起义,我们一同上井冈山,他经受了严酷的锻炼和考验,是一个坚强的政治工作者,一个好同志!婚后,王长德很满意谭政的儒雅长者的性格,很是体谅谭政日夜伏案为革命操劳,常开玩笑地说他“真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呆子”。
  谭政的胸怀风范和个性品德在全军闻名。1953年,谭政任第四野战军并中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时,针对当时支部建设上存在的官兵之间隔阂、骨干不团结等问题,作了《关于整理党的支部工作问题》的总结报告。1954年到总政后,他又根据当时全军普遍展开的整顿支部工作的情况,亲笔改写了《关于整顿支部的初步总结报告》。针对有人说当前官兵关系不是打成一片,而是严重对立的说法,他说:“所以我写了‘干部不在战士又说又笑,干部一到鸦雀无声’。战士把这种干部叫‘活阎王’。”此后,他还亲自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提出了改善官兵关系的12项措施。
  1954年以后,谭政任总政主任、副主任十多年,为人师表,勤奋敬业。1956年,在党的八大会议上,他作了《建军新阶段中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的发言,重点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政治和军事技术的关系问题。同年11月,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在军事训练中执行群众路线的初步总结》的报告,得到彭德怀的赞扬,并印成小册子发到全军各部队。他提出的“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建议,很快在部队中被采纳,促进了部队训练。谭政一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政治工作者的光辉楷模。他少言寡语,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作风严谨。
  2006年6月14日上午,谭政大将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以政治工作著称的开国大将!
其他文献
一张用门神保护下来的字条  ○张杰(北京)    老板:  ×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  红七师机炮连一排 条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张特别的字条,那是60年前,红军经过四川省彭水县黄家坝时,留给老乡黄堂珍家的一张字条。  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后恢复为“红二军团”)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旅
期刊
李立三(1899—1967),原名隆郅,湖南醴陵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南昌起义等著名的革命运动。1928—1930年在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部长等职。1930年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被称为“立三路线”。同年被派到苏联学习,1946年回国。后历任军调部东北三人小组政治顾问,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部长,城工部部长,东北局职
期刊
最近,省委党史研究室将2005年度的工作情况和2006年度工作安排的意见,向省委副书记王明方作了汇报和请示。明方同志审阅后批示:“省委党史研究室去年坚持把握大局,扎实工作,取得了新进步。对今年的工作安排原则赞成,望精心组织好,实施好,力求创造一个‘丰收年’。”这一批示,对我们既是鼓励和鞭策,更是希望和要求。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全体同志,包括全省党史系统的全体同仁,都要很好地领会,贯彻落实好。  回首逝
期刊
2004年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1907—2000)的遗骨乘愿归葬故里安徽省太湖县寺前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中,他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浙江人民出版社《东方》文学季刊编辑部工作时,有位嗓音非常甜美的女同事。听说她是从中学退休后受聘而来客串的。她气质文雅,谈吐极富感染力,常常吸引着一些儿童文学作者、小读者在身边,听她聊文学,聊生活。她名叫朱为先。  朱为先在作者、读者面前是那么和蔼、体贴,但在编辑同事间却显得很拘谨、寡言,好像心里沉淀着满腹心事。我只知道她有一个女儿——著名作家张抗抗。  后来,《东方》编辑
期刊
55年前,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二十五军的一员,有幸参加了伟大的渡江战役。当年我们所在的部队——  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是渡江中路集团第一梯队之一。在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总前委、兵团首长的正确指挥下,我们二十五军于4月20日晚21时发起总攻,只用了30分钟,就将敌人“长江天堑防线”撕开了一条长达10公里宽的裂口,登上南岸,勇猛地向敌纵深插了进去,并连续追击作战,取得丰硕战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作为参加过渡
期刊
编者按:  曾希圣(1904-1968),湖南资兴人,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长期从事兵运和情报工作,并参加了长征。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七师政委、中共皖江区委书记,为七师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及皖江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49年起,历任中共皖北区党委书记、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
期刊
1972年霜染红枫的11月,即邓小平政治上复出的前两个月,他经中共中央批准上井冈山,去这片神奇的红土地走走看看。由于特定的政治背景,有关方面规定了所谓的“三不”原则(不照相、不座谈、不接见)。邓小平所到之处话语不多,但每看过一处革命旧居旧址,他都有感而发,其肺腑之言卓有见地,发人深省。时光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中已经过去了30多年,小平当年的这次井冈之行,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依然没有磨灭。    三湾
期刊
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前,曾进行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谈判。谈判过程中,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开活动,以向世人证实国共实施第二次合作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活动中影响较大的是国民党派考察团赴延安等中共控制地区考察一事。  1937年4月底,周恩来再赴西安,继续与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国民党谈判代表顾祝同等进行合作谈判。由于国共已经通过第一次西安谈判、杭州谈判等将谈判的内容逐渐推向实质性的红军改编、边区辖区等
期刊
(一)    黄镇有三绝,  就是书画诗。  若能常写作,  定为天下知。  这是1952年夏天,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回国述职时,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安排下,南下乘船游览长江采石矶等美丽风光的过程中,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即兴之作。它道出了一个“秘密”:一向深藏不露的新中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黄镇将军原来是多才多艺的大才子。黄镇,乳名百知,又名佩寰,1909年1月8日出身于素有中国“文都”之称的安徽桐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