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教学是儿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绘本教学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所认可。而且在当前注重培养核心素养、鼓励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背景下,
儿童绘本教学逐渐从课堂上的临时“借用”上升为特色校本课程。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的契合度高,将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增加儿童对于本地文化的了解与感知,从而逐步创作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作品。基于此,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泉州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合途径。
关键词:儿童绘本;泉州地方文化元素;教学
绘本的视觉性与儿童的读图特点相匹配;绘本的叙事性与儿童的认识方式相匹配;绘本的多样性与儿童的表现能力相匹配,两者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儿童绘本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必然性,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两者的特殊关系。在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搜索关键词“儿童绘本”“小学美术”,可以得到几千条数据。概览这些学术论文,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与儿童绘本相关的实践与研究,主要集中于将儿童绘本视为教学资源或创作形式,探讨其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这种情况下,课堂是“体”,绘本是“用”,两者的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范畴。在当前鼓励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拓宽与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将儿童绘本由简单的“用”升级为特色校本课程的“载体”,再吸纳儿童生活中的素材,融入绘本之中,成为校本课程的资源,这就拓宽了儿童绘本在课堂内外的应用范围。文章即是在这样的视域下,探究儿童绘本与泉州地方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及路径。
一、 可行性——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属性的契合度探究
绘本具有叙事性强、题材多样、表现手法灵活等特点,泉州地方文化所具有的故事性、生活化、多元化等特点与绘本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泉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了大量的故事,可供叙述的内容非常丰富,契合了绘本的叙事属性;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浓的商業与生活气息,贴近人们的生活,将之表现于绘本中,对儿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是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汇聚了古代欧亚文明的元素,它的文化极具丰富性,这就给表现手法灵活的绘本创作提供了空间与平台。这些属性决定了泉州地方文化元素(建筑、风物、工艺品、美食、方言、民俗),可以作为创作内容,自然地融入绘本当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创作活动。典型的泉州地方文化元素,如,开元寺“桑开白莲”、《巷遇·承天巷》“三箭破龙穴”,闽南大厝“皇宫起”;民俗故事——“年兜跳火囤”“飞钱”;民间“仙公山的传说”;美食故事面线糊、深沪渔丸、牛肉羹、菜包等。这些文化元素,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可以作为创作内容融入绘本之中,创作出儿童喜爱的绘本读物。
二、 基本原则——泉州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绘本的要求
(一)合理的叙述顺序
绘本本身所具有的叙事属性,决定了在创作绘本时,必然要考虑内容呈现的顺序,借用写作叙事学的概念,就是叙述顺序。绘本内容的呈现顺序也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曾到泉州西街拍摄当地美食“润饼”,即以时间顺序呈现美食的制作过程。一般情况下,对于当地故事性强或具有动态特点的文化元素,如,文化名人的故事、历史遗产的变迁等题材,适合采用时间顺序进行绘本创作。
对于静态的历史建筑或空间感更强的,如,泉州本地的宗教建筑、各类亭台楼阁等,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二)巧妙的想象加工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决定其高度的,往往是想象。想象可以是“无中生有”,可以是“牵强附会”。泉州地方文化元素中静态的事物非常丰富,但需要在这些元素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形,建立有机联系。这就需要调动儿童的想象力,在不影响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添加属于自己的个性想象,进行加工,创作出有滋有味的绘本。如,在指导儿童创作以泉州洛阳桥为内容的绘本时,可加入适当的想象,联系古往今来的相关元素,丰富其形象,创建一个方便讲述的故事蓝本。
(三)适当的生活化处理
将泉州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绘本创作,是将大部分静态的历史遗产融入自身的认知与感受的范围,拉近其与儿童的距离。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这些元素并做生活化的处理,是一个理想的途径。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引入地方文化元素,将之形象化、拟人化,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促使其创作出有趣的作品。如,创设“古城游记”的情境,塑造虚拟的人物形象,在人物的“带领”下,于虚拟情境中叙述泉州文化故事。
三、 实施路径——用儿童绘本讲述地方文化故事的方法
(一)多阅读本土文化绘本,激发创作兴趣
这里的本土绘本是指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创绘本,这些绘本关注的是中国文化,包含民间工艺美术、传统绘画艺术、建筑、民俗等。这些绘本与国外绘本相比,更贴近儿童生活,并运用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视角,易于感染儿童,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例如,《传统节日》一书把古老传统的节日,用有趣的故事与温馨的画面相结合,让儿童轻松地接触和了解传统节日,继而在绘本里找寻更多传统节日的精彩之处。如,赵燕翼先生的《金瓜儿银豆儿》是以中国民间故事作为创作脚本,这本绘本中揉合多种传统艺术,在扁平式的彩色剪纸造型中融入皮影和年画的特点,书中还有戏曲艺术,如反面角色李员外和他的跟班,都画上了京剧里的脸谱,角色的服装则取自传统汉服。熊亮的《兔儿爷》则以图画书的图像来诠释传统的民间技艺——兔儿爷,呈现出对传统的重新认同。当世界越来越接近所谓的地球村时,我们越来越讲求人性化,且越来越强调彼此间的差异,越来越坚持自己的传统,越来越积极地守住自己的根与文化。把这类本土绘本推荐给儿童,让他们在绘本中感受本土文化、涵养人文素养,可以引发他们对家乡泉州文化的关注、传承与弘扬。 (二)多渠道走近泉州文化,寻求创作素材
泉州地方文化资源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儿童有一定的距离。前期的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切身体验必不可少,在开始绘本创作的前期,可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感知泉州文化的魅力,激发创作兴趣与灵感。
1. 实地考察
以创作开元寺为主题的儿童绘本为例,走进开元寺,触摸中国最大的石塔东西塔,了解石塔的历史,观察石塔的结构,关注石塔的造型,探究石塔上浮雕的由来,可以使儿童从视觉、触觉多感官、多角度地解读石塔,解读泉州宗教文化。实地考察与儿童生活经验结合,使其能够产生连接的知觉。这样的知觉产生后,就能够获得创作的艺术灵感。
2. 调查访问
在民间艺术方面,可以与民间艺人面对面地交谈,如要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李尧宝刻纸的工艺特色,就可以与李尧宝刻纸传承人黄丽凤老师联系,事先拟好有关李尧宝刻纸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有效解决疑惑。
3. 线上收集
信息技术成为了学习本土文化最好的途径之一,在融合泉州文化的儿童绘本创作中,教师可借助视频、微课图片等多种直观的形式,事先进行筛选,选择优秀的资源,让学生在家就可以走近泉州文化,探寻泉州文化。
(三)精心设计绘本构思单,理清创作框架。
兒童获取了关于泉州文化的资料后,如何整理并筛选成适合儿童创作的素材,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实践中,儿童对繁多的素材常常无从下手,这一点在低年级的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借助构思单,帮助儿童理清思路是一个好方法。绘本构思单,是在绘本创作前根据素材确立的绘本主题、媒材、表现方式、表现方法、故事文本、草图等方面的创作框架。
(四)巧妙运用美术元素,提升创作内涵
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书一个文字都没有,单纯依靠图画来讲故事,绘本是图像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因此绘本中包含着造型、色彩、空间、风格等美术元素,巧妙合理地运用这些美术元素,使其呈现出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审美的法则,能让在儿童绘本创作中获得美的享受。如,在创作泉州“拍胸舞”的儿童绘本时,可以选择农民画这种造型夸张、色彩亮丽的风格,以此表明“拍胸舞”是来自民间的这一客观现实。舞蹈时的动态通过夸张的造型表现,让人感受到舞蹈者洒脱自然、诙谐爽朗的特点,从而感受节奏的韵律之美。在创作关于泉州古厝的儿童绘本时,可以选择刻纸作为表现形式,红色的纸张与闽南红砖文化相映成趣,同时运用对称与均衡的美术形式原理,体现泉州古厝的堂皇庄重。在创作泉州梨园戏儿童绘本时,可以选择水墨的方式,浓墨淡彩。戏曲与水墨两种国粹的碰撞,能焕发出气韵生动、以神养形的气象,富有文化气息。当美术元素合理运用在泉州文化儿童绘本创作时,儿童在获得美的愉悦的同时,更能彰显出人与文化之间的完美对话。
总之,突破绘本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情况,创造性地将之提升到校本活动的关键载体或表现形式,在绘本的“旧瓶”中装入泉州地方文化的“甘醴”,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原则和独特方法,使两者相得益彰,创出别具一格的校本作品,进而起到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菁.博物馆元素融入儿童绘本创作方法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9(4):92-97.
[2]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0.
[3]孙丽丽.天真之眼——绘本在儿童哲学中的另一种运用[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50-57.
[4]尤敏红.绘本这样更好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郑素静,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儿童绘本教学逐渐从课堂上的临时“借用”上升为特色校本课程。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的契合度高,将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增加儿童对于本地文化的了解与感知,从而逐步创作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作品。基于此,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泉州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合途径。
关键词:儿童绘本;泉州地方文化元素;教学
绘本的视觉性与儿童的读图特点相匹配;绘本的叙事性与儿童的认识方式相匹配;绘本的多样性与儿童的表现能力相匹配,两者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儿童绘本引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必然性,教学实践也证明了两者的特殊关系。在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搜索关键词“儿童绘本”“小学美术”,可以得到几千条数据。概览这些学术论文,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与儿童绘本相关的实践与研究,主要集中于将儿童绘本视为教学资源或创作形式,探讨其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策略。这种情况下,课堂是“体”,绘本是“用”,两者的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范畴。在当前鼓励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可以拓宽与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将儿童绘本由简单的“用”升级为特色校本课程的“载体”,再吸纳儿童生活中的素材,融入绘本之中,成为校本课程的资源,这就拓宽了儿童绘本在课堂内外的应用范围。文章即是在这样的视域下,探究儿童绘本与泉州地方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及路径。
一、 可行性——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属性的契合度探究
绘本具有叙事性强、题材多样、表现手法灵活等特点,泉州地方文化所具有的故事性、生活化、多元化等特点与绘本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泉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了大量的故事,可供叙述的内容非常丰富,契合了绘本的叙事属性;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浓的商業与生活气息,贴近人们的生活,将之表现于绘本中,对儿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泉州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是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汇聚了古代欧亚文明的元素,它的文化极具丰富性,这就给表现手法灵活的绘本创作提供了空间与平台。这些属性决定了泉州地方文化元素(建筑、风物、工艺品、美食、方言、民俗),可以作为创作内容,自然地融入绘本当中,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美术校本创作活动。典型的泉州地方文化元素,如,开元寺“桑开白莲”、《巷遇·承天巷》“三箭破龙穴”,闽南大厝“皇宫起”;民俗故事——“年兜跳火囤”“飞钱”;民间“仙公山的传说”;美食故事面线糊、深沪渔丸、牛肉羹、菜包等。这些文化元素,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可以作为创作内容融入绘本之中,创作出儿童喜爱的绘本读物。
二、 基本原则——泉州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绘本的要求
(一)合理的叙述顺序
绘本本身所具有的叙事属性,决定了在创作绘本时,必然要考虑内容呈现的顺序,借用写作叙事学的概念,就是叙述顺序。绘本内容的呈现顺序也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曾到泉州西街拍摄当地美食“润饼”,即以时间顺序呈现美食的制作过程。一般情况下,对于当地故事性强或具有动态特点的文化元素,如,文化名人的故事、历史遗产的变迁等题材,适合采用时间顺序进行绘本创作。
对于静态的历史建筑或空间感更强的,如,泉州本地的宗教建筑、各类亭台楼阁等,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二)巧妙的想象加工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决定其高度的,往往是想象。想象可以是“无中生有”,可以是“牵强附会”。泉州地方文化元素中静态的事物非常丰富,但需要在这些元素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形,建立有机联系。这就需要调动儿童的想象力,在不影响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添加属于自己的个性想象,进行加工,创作出有滋有味的绘本。如,在指导儿童创作以泉州洛阳桥为内容的绘本时,可加入适当的想象,联系古往今来的相关元素,丰富其形象,创建一个方便讲述的故事蓝本。
(三)适当的生活化处理
将泉州地方文化元素融入绘本创作,是将大部分静态的历史遗产融入自身的认知与感受的范围,拉近其与儿童的距离。从生活的角度去观察这些元素并做生活化的处理,是一个理想的途径。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引入地方文化元素,将之形象化、拟人化,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激发儿童的创作兴趣,促使其创作出有趣的作品。如,创设“古城游记”的情境,塑造虚拟的人物形象,在人物的“带领”下,于虚拟情境中叙述泉州文化故事。
三、 实施路径——用儿童绘本讲述地方文化故事的方法
(一)多阅读本土文化绘本,激发创作兴趣
这里的本土绘本是指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创绘本,这些绘本关注的是中国文化,包含民间工艺美术、传统绘画艺术、建筑、民俗等。这些绘本与国外绘本相比,更贴近儿童生活,并运用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审美视角,易于感染儿童,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例如,《传统节日》一书把古老传统的节日,用有趣的故事与温馨的画面相结合,让儿童轻松地接触和了解传统节日,继而在绘本里找寻更多传统节日的精彩之处。如,赵燕翼先生的《金瓜儿银豆儿》是以中国民间故事作为创作脚本,这本绘本中揉合多种传统艺术,在扁平式的彩色剪纸造型中融入皮影和年画的特点,书中还有戏曲艺术,如反面角色李员外和他的跟班,都画上了京剧里的脸谱,角色的服装则取自传统汉服。熊亮的《兔儿爷》则以图画书的图像来诠释传统的民间技艺——兔儿爷,呈现出对传统的重新认同。当世界越来越接近所谓的地球村时,我们越来越讲求人性化,且越来越强调彼此间的差异,越来越坚持自己的传统,越来越积极地守住自己的根与文化。把这类本土绘本推荐给儿童,让他们在绘本中感受本土文化、涵养人文素养,可以引发他们对家乡泉州文化的关注、传承与弘扬。 (二)多渠道走近泉州文化,寻求创作素材
泉州地方文化资源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儿童有一定的距离。前期的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切身体验必不可少,在开始绘本创作的前期,可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感知泉州文化的魅力,激发创作兴趣与灵感。
1. 实地考察
以创作开元寺为主题的儿童绘本为例,走进开元寺,触摸中国最大的石塔东西塔,了解石塔的历史,观察石塔的结构,关注石塔的造型,探究石塔上浮雕的由来,可以使儿童从视觉、触觉多感官、多角度地解读石塔,解读泉州宗教文化。实地考察与儿童生活经验结合,使其能够产生连接的知觉。这样的知觉产生后,就能够获得创作的艺术灵感。
2. 调查访问
在民间艺术方面,可以与民间艺人面对面地交谈,如要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李尧宝刻纸的工艺特色,就可以与李尧宝刻纸传承人黄丽凤老师联系,事先拟好有关李尧宝刻纸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有效解决疑惑。
3. 线上收集
信息技术成为了学习本土文化最好的途径之一,在融合泉州文化的儿童绘本创作中,教师可借助视频、微课图片等多种直观的形式,事先进行筛选,选择优秀的资源,让学生在家就可以走近泉州文化,探寻泉州文化。
(三)精心设计绘本构思单,理清创作框架。
兒童获取了关于泉州文化的资料后,如何整理并筛选成适合儿童创作的素材,亦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实践中,儿童对繁多的素材常常无从下手,这一点在低年级的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借助构思单,帮助儿童理清思路是一个好方法。绘本构思单,是在绘本创作前根据素材确立的绘本主题、媒材、表现方式、表现方法、故事文本、草图等方面的创作框架。
(四)巧妙运用美术元素,提升创作内涵
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书一个文字都没有,单纯依靠图画来讲故事,绘本是图像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因此绘本中包含着造型、色彩、空间、风格等美术元素,巧妙合理地运用这些美术元素,使其呈现出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审美的法则,能让在儿童绘本创作中获得美的享受。如,在创作泉州“拍胸舞”的儿童绘本时,可以选择农民画这种造型夸张、色彩亮丽的风格,以此表明“拍胸舞”是来自民间的这一客观现实。舞蹈时的动态通过夸张的造型表现,让人感受到舞蹈者洒脱自然、诙谐爽朗的特点,从而感受节奏的韵律之美。在创作关于泉州古厝的儿童绘本时,可以选择刻纸作为表现形式,红色的纸张与闽南红砖文化相映成趣,同时运用对称与均衡的美术形式原理,体现泉州古厝的堂皇庄重。在创作泉州梨园戏儿童绘本时,可以选择水墨的方式,浓墨淡彩。戏曲与水墨两种国粹的碰撞,能焕发出气韵生动、以神养形的气象,富有文化气息。当美术元素合理运用在泉州文化儿童绘本创作时,儿童在获得美的愉悦的同时,更能彰显出人与文化之间的完美对话。
总之,突破绘本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情况,创造性地将之提升到校本活动的关键载体或表现形式,在绘本的“旧瓶”中装入泉州地方文化的“甘醴”,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原则和独特方法,使两者相得益彰,创出别具一格的校本作品,进而起到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菁.博物馆元素融入儿童绘本创作方法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9(4):92-97.
[2]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0.
[3]孙丽丽.天真之眼——绘本在儿童哲学中的另一种运用[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50-57.
[4]尤敏红.绘本这样更好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郑素静,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