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包括银行理财、银信合作在内的影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也引起了各方对其风险的重视。2012年12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财政部等四部委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这些措施的矛头都指向影子银行业务,似乎一场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风暴即将到来。
影子银行确实有不小的风险,需要通过加强监管来控制。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例。根据笔者的估算,这些融资平台以仅为3%的总资产回报率,发行了收益率超过6%的债券,它们从影子银行拿到的资金成本估计还会更高。由于底层资产收益率远低于上层资产,整个金融产品链条就像建立在流砂上的城堡,有崩塌的危险。除此而外,影子银行因为距离监管者的视线更远,操作层面的风险也大于正规银行业务。近期就有好几个相关个案见诸报端,这些微观层面的风险累积起来,一旦集中爆发,有可能对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构成巨大冲击。
不过,风险只是影子银行的一面,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也不能抹杀。影子银行所提供的流动性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2012年下半年基建投资明显加速,带动了经济企稳回升,这背后就有影子银行的功劳。而像银行理财这样的影子银行产品更是利率市场化的急先锋,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考虑到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为宏观经济做出的贡献,对它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可全盘否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它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应该是大方向。因此,加强监管是应有之义。不过,如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没有其他宏观政策的配套,特别是没有辅以正规银行业务监管的放松,恐怕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宏观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所致。最近两年,包括房地产、地方政府在内的重要投资主体却被金融监管者打入另册,获取银行信贷变得非常困难。而为了发挥它们“稳增长”的作用,监管者又有意或无意地放任它们向影子银行需求融资。所以,近期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可算是宏观“稳增长”与金融“控风险”这对矛盾的一个产物。
未来几个季度,宏观政策总基调将因为政府换届的完成而变得更加积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会进一步加剧宏观与金融政策之间的矛盾。在一种极端情况下,金融“控风险”胜过宏观“稳增长”,监管的加强令包括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的“高风险”领域资金枯竭,从而引发金融市场倒逼的实体经济调整,令经济增长大受打击。2011年三季度就是一个可资参考的先例。当时,监管者严查票据业务,引发了明显的流动性紧缩。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稳增长”政策再次占据上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倒逼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因此,堵死了现有的影子银行,金融系统会在更加边缘的地带产生出新的资金通路,催生“影子银行的影子银行”。
所以,对影子银行除了堵,还得疏。为了避免不利状况产生,决策者应该增强宏观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的协调。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放松对银行贷款的管控,疏导实体经济带给影子银行的压力,让资金需求更多通过风险相对较小的表内贷款来满足。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影子银行监管的加强可以是好消息,也可以是坏消息。如果监管者在堵的同时,也通过放松信贷管控来疏导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压力,那么资金运动有望更多回到正规银行业务中,这既能降低整体金融风险,也能支持经济增长。但如果贷款控制仍然严厉,那么堵上影子银行这条路,或许会让经济增长因为流动性紧缩而陷入困境。
作者为光大证券首席
宏观分析师
影子银行确实有不小的风险,需要通过加强监管来控制。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例。根据笔者的估算,这些融资平台以仅为3%的总资产回报率,发行了收益率超过6%的债券,它们从影子银行拿到的资金成本估计还会更高。由于底层资产收益率远低于上层资产,整个金融产品链条就像建立在流砂上的城堡,有崩塌的危险。除此而外,影子银行因为距离监管者的视线更远,操作层面的风险也大于正规银行业务。近期就有好几个相关个案见诸报端,这些微观层面的风险累积起来,一旦集中爆发,有可能对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构成巨大冲击。
不过,风险只是影子银行的一面,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也不能抹杀。影子银行所提供的流动性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2012年下半年基建投资明显加速,带动了经济企稳回升,这背后就有影子银行的功劳。而像银行理财这样的影子银行产品更是利率市场化的急先锋,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考虑到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为宏观经济做出的贡献,对它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可全盘否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它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应该是大方向。因此,加强监管是应有之义。不过,如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没有其他宏观政策的配套,特别是没有辅以正规银行业务监管的放松,恐怕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宏观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所致。最近两年,包括房地产、地方政府在内的重要投资主体却被金融监管者打入另册,获取银行信贷变得非常困难。而为了发挥它们“稳增长”的作用,监管者又有意或无意地放任它们向影子银行需求融资。所以,近期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可算是宏观“稳增长”与金融“控风险”这对矛盾的一个产物。
未来几个季度,宏观政策总基调将因为政府换届的完成而变得更加积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会进一步加剧宏观与金融政策之间的矛盾。在一种极端情况下,金融“控风险”胜过宏观“稳增长”,监管的加强令包括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的“高风险”领域资金枯竭,从而引发金融市场倒逼的实体经济调整,令经济增长大受打击。2011年三季度就是一个可资参考的先例。当时,监管者严查票据业务,引发了明显的流动性紧缩。另一种极端情况是“稳增长”政策再次占据上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倒逼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因此,堵死了现有的影子银行,金融系统会在更加边缘的地带产生出新的资金通路,催生“影子银行的影子银行”。
所以,对影子银行除了堵,还得疏。为了避免不利状况产生,决策者应该增强宏观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的协调。在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同时,放松对银行贷款的管控,疏导实体经济带给影子银行的压力,让资金需求更多通过风险相对较小的表内贷款来满足。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影子银行监管的加强可以是好消息,也可以是坏消息。如果监管者在堵的同时,也通过放松信贷管控来疏导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压力,那么资金运动有望更多回到正规银行业务中,这既能降低整体金融风险,也能支持经济增长。但如果贷款控制仍然严厉,那么堵上影子银行这条路,或许会让经济增长因为流动性紧缩而陷入困境。
作者为光大证券首席
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