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想必会有许多同行和我一样,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要么感觉就像听到“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时的口号,要么就会觉得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不是做教师职业的人。可是,当我看到洋思中学的相关资料后,我不禁为我以前的想法而惭愧。洋思中学之所以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其中的一个经验就是:每一位教师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不忽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个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也就是说洋思的教师真正地踏踏实实处理好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间的关系。那么“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第一,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共性。如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階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和掌握“年级共性”,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程度和兴趣的教学方法,正确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性格、情感、意志,甚至家庭情况等,都是需要了解的情况。作为分析学生心理的参考。
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
一个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这是学生后进的外因,而这些影响要起作用,必须通过内因即学生本身起作用。因此,我们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摸清他们后进的原因和关键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进步的目的。
第三,要敏锐地观察和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不论在课内或课外,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探索他们
的内心世界。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来自研究者——我们的问题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对落生、问题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长期坚持并需要不断调整方法。而在这坚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面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错误的学生,或者面对即使我们用了多种方法可还是无效的学生时感到回天乏力,失望、绝望、甚至放弃。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调整好自己对待学生的心态是我们要克服的一大心理问题。
为此,教师自身要端正教育理念。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面对一届不如一届的生源现状,我们不能只是怨天尤人,必须坚信:不管自己面对的学生多气人、多淘气,当他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我们的助手,我们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我们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我们真是他的助手。
(2)还有,常常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我们无法对刚刚已做到初步了解的学生做到跟踪研究到底。往往是刚刚了解了一批学生,还没找到因材施教的好方法时就又要面对新的一批学生。
2.来自我们的研究对象——学生的问题:随着这几年招生形势的调整变化,我校的学苗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心态来上高中的。再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种种原因,我们觉得现在的课越来越不好上。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学生心目中传统的“副科”、“小科”等科目。
在今后的工作中“因材施教”将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变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更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我们将本着孜孜探求的精神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以便更加灵活多变地应对我们面前一批批变化莫测的学生。“因材”而有教可施。而不是常常觉得束手无策,对自己的学生失望、绝望甚至放弃。“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一、了解和研究教育对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第一,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共性。如高中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階段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和掌握“年级共性”,有利于我们选择适合于大多数学生程度和兴趣的教学方法,正确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性格、情感、意志,甚至家庭情况等,都是需要了解的情况。作为分析学生心理的参考。
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
一个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不良教育,都可为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提供条件。这是学生后进的外因,而这些影响要起作用,必须通过内因即学生本身起作用。因此,我们在做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之前,首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摸清他们后进的原因和关键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进步的目的。
第三,要敏锐地观察和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不论在课内或课外,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探索他们
的内心世界。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来自研究者——我们的问题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对落生、问题生的转化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长期坚持并需要不断调整方法。而在这坚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面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错误的学生,或者面对即使我们用了多种方法可还是无效的学生时感到回天乏力,失望、绝望、甚至放弃。在教学工作中努力调整好自己对待学生的心态是我们要克服的一大心理问题。
为此,教师自身要端正教育理念。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面对一届不如一届的生源现状,我们不能只是怨天尤人,必须坚信:不管自己面对的学生多气人、多淘气,当他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我们的助手,我们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要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我们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我们真是他的助手。
(2)还有,常常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我们无法对刚刚已做到初步了解的学生做到跟踪研究到底。往往是刚刚了解了一批学生,还没找到因材施教的好方法时就又要面对新的一批学生。
2.来自我们的研究对象——学生的问题:随着这几年招生形势的调整变化,我校的学苗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心态来上高中的。再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种种原因,我们觉得现在的课越来越不好上。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学生心目中传统的“副科”、“小科”等科目。
在今后的工作中“因材施教”将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变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更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我们将本着孜孜探求的精神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以便更加灵活多变地应对我们面前一批批变化莫测的学生。“因材”而有教可施。而不是常常觉得束手无策,对自己的学生失望、绝望甚至放弃。“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