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而西部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西部地区应致力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与完善柔性的人才流动体制,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西部综合环境的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况。
关键词: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对策
一、搞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世界上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3/4是靠人力资源,只有1/4是靠资本设备。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舒尔茨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二战后有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一些在战争中实物资本遭到巨大破坏的国家,如西德、日本都奇迹般地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阿时另外一些资源条件很差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这些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人口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
人力资源的质量内涵最重要的是文化素质。而西部地区的人口从总体上来讲文化素质较低。首先表现在其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上。据统计,到2000年西部地区6岁及其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6.54年,与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7.62年相比,相差1.08年。另外,2000年15歲及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比重全国平均水平为9.08%,东部地区为7.69%,而西部地区则高达13.15%。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东部地区为8.19%,西部地区则高达13.94%,则7个人中就有一个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口文化素质的低下,导致西部陷入这样一个怪圈,“贫困一人口增长一更加贫困”,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导致西部长期的落后状态。
2、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东部地区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1%,却聚集着全国43.2%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9.14%,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人才总量的15.5%。
二是大量劳动力聚集在第一、二传统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从事劳动-而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比重很小。
三是人才区域分布结构不合理。与东、中部相比,西部的中高级人才更是集中在少数省会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3、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经济环境远远优与西部,所以对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一方面是西部地区工作与生活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另一方面是子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条件差:还有就是西部无法提供人才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由于以上诸多原因,西部地区通过高考考上北京、上海及东南沿海的大学的学子们,很少有人愿意在毕业后重返家乡为西部作贡献的:而西部的大专院校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博士生、硕士生等高学历人才。毕业后也往往“孔雀东南飞”,西部地区总是在扮演着为他人(东部地区)做嫁衣的尴尬角色。
三、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
第一是观念上的束缚。世界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可见观念更新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西部地区整体上还带有比较明显的农业社会或准农业社会的色彩,计划经济的积习很深。因而人们的观点比较落后,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平均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措施人们一时难以接受。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推广比较困难。而且大部分领导更多的是重视对物的开发,将很多精力放在跑资金、跑项目上面,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观念上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
第二是人才体制上的束缚。在西部地区,行政壁垒割裂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要素的配置,人才受身份、所有制、地域等因素限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发挥作用;人才使用体制僵化,激励手段单一,和东部沿海地区富有弹性的激励机制相比缺乏吸引力:而且在职称评定等问题上。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缺乏一个公平、宽容的人文环境。这些软环境方面的不足,也影响了西部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第三是经济上的束缚。人力资源的开发无论是教育、培训的投资还是医疗保健的投入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整体局面。据统计2001年东部11省人均GDP为12811元,占全国GDP总额的57.5%,而西部地区12省人均GDP仅为5007元/占全国GDP总额的17.1%。经济上的贫困,使西部地区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好的举措和项目由于资金的不到位只能暂时搁浅。这一局面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科学教育水平的落后反过来又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周而复始,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发展教育事业
胡鞍刚教授认为,最大的贫困是知识贫困,对贫困的最大的剥夺是教育剥夺、知识剥夺。资金、技术都可以引进,但国民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而且教育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因此,西部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发展教育,首先要增加教育投资。西部各省区人均教育费远远低于发达省区,甘肃省1997年人均教育经费只有140元,而上海市却为839元,两者相差6倍之多。因此要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支持西部教育的发展。
第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文盲半文盲率还很高,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然而能带领西部地区走出困境的根本措施还在于普及高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在这方面韩国可以说是我们的典范。二站停战之后,韩国的学校屈指可数,高等院校更是寥若晨星。12岁以上的人口中,有78%是文盲。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为了普及基础教育并逐步扩充高等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振兴教育的政策,大大促进了韩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后来韩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 好的人才基础。鉴于以上成功经验,西部地区应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
第三,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由于历史及其他诸多原因,西部的文化教育底子薄,水平低,再加上有限的财力投放,要想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是不现实的,更何况人才的成长和成熟有其自身的周期和特点。因此仅把开发人力资源寄希望与普通教育这一主渠道是不行的。必须针对西部地区的现实,下大力量,继续抓好扫盲工作,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成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生产生活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2、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西部地区因经济欠发达,上作、生活条件较差,大多数省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正在加速外流,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却不断有新的人才优惠政策出台。2004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提出,要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公寓或周转住房,切实避免因房价而导致的人才流失。随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提出:“创业在杭州”。除了祥符地区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外,杭州还在下城、西湖、江干三个区各规划了一处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区块。这些吸引人才的政策无疑是值得西部地区学习和借鉴的。西部地区要想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必须制定比东部地区更有吸引力,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以弥补自身在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劣势。比如提供良好的住房租住政策,例如安家费、住房补贴、临时周转房等:建立项目资助制度:健全必要的覆盖全体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特殊的人才允許各个单位根据需要建立补充保险制度,或者参与额外或补充商业保险等。
3、建立和完善柔性的人才流动体制
人口自由流动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人口流动量大、人口迁移最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西部地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心就是受行政关系、户籍制度的限制。人才很难自由地流动,所以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激励各省市以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技术如股、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人才。对西部本土人才以及从外地引进的人才要采取更灵活更主动的方法,允许人才选择异地工作,允许其户口不迁或户口随工作地迁移,无论哪种方式,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都应当妥善解决好流动人才的各种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确保流动人才在住房、社保、子女人学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真正实现人才流动的“零体制障碍”和“零体制成本”。
4、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西部综合环境的竞争力
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能对他们产生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考虑自己的工资奖金等物质待遇,也考虑个人学术、专业的发展空间,子女的成长氛围等多种因素。他们所做的选择往往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比如许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当“北漂一族”,也要坚持在北京找工作,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北京浓厚的文化氛围,而选择在上海打拼的人们大多数是喜欢上海那种节奏快、薪酬丰厚和现代化气息浓的大都市生活。然而西部地区无论是在物质环境,还是在文化、学术环境方面都有很大的劣势。因此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的综合环境缺乏竞争力。所以西部地区现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西部综合环境的竞争力。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同时借助经济发展的动力,完善其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等,创造一个尊重和包容方面人才的综合环境,为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对策
一、搞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世界上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3/4是靠人力资源,只有1/4是靠资本设备。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舒尔茨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二战后有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一些在战争中实物资本遭到巨大破坏的国家,如西德、日本都奇迹般地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阿时另外一些资源条件很差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这些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1、人口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
人力资源的质量内涵最重要的是文化素质。而西部地区的人口从总体上来讲文化素质较低。首先表现在其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上。据统计,到2000年西部地区6岁及其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6.54年,与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7.62年相比,相差1.08年。另外,2000年15歲及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比重全国平均水平为9.08%,东部地区为7.69%,而西部地区则高达13.15%。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东部地区为8.19%,西部地区则高达13.94%,则7个人中就有一个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口文化素质的低下,导致西部陷入这样一个怪圈,“贫困一人口增长一更加贫困”,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导致西部长期的落后状态。
2、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国东部地区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1%,却聚集着全国43.2%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9.14%,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人才总量的15.5%。
二是大量劳动力聚集在第一、二传统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从事劳动-而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比重很小。
三是人才区域分布结构不合理。与东、中部相比,西部的中高级人才更是集中在少数省会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3、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经济环境远远优与西部,所以对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而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一方面是西部地区工作与生活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另一方面是子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条件差:还有就是西部无法提供人才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和条件。由于以上诸多原因,西部地区通过高考考上北京、上海及东南沿海的大学的学子们,很少有人愿意在毕业后重返家乡为西部作贡献的:而西部的大专院校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博士生、硕士生等高学历人才。毕业后也往往“孔雀东南飞”,西部地区总是在扮演着为他人(东部地区)做嫁衣的尴尬角色。
三、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
第一是观念上的束缚。世界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说:“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可见观念更新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西部地区整体上还带有比较明显的农业社会或准农业社会的色彩,计划经济的积习很深。因而人们的观点比较落后,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平均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措施人们一时难以接受。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推广比较困难。而且大部分领导更多的是重视对物的开发,将很多精力放在跑资金、跑项目上面,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观念上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
第二是人才体制上的束缚。在西部地区,行政壁垒割裂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要素的配置,人才受身份、所有制、地域等因素限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发挥作用;人才使用体制僵化,激励手段单一,和东部沿海地区富有弹性的激励机制相比缺乏吸引力:而且在职称评定等问题上。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论资排辈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缺乏一个公平、宽容的人文环境。这些软环境方面的不足,也影响了西部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第三是经济上的束缚。人力资源的开发无论是教育、培训的投资还是医疗保健的投入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保障。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与全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整体局面。据统计2001年东部11省人均GDP为12811元,占全国GDP总额的57.5%,而西部地区12省人均GDP仅为5007元/占全国GDP总额的17.1%。经济上的贫困,使西部地区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好的举措和项目由于资金的不到位只能暂时搁浅。这一局面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科学教育水平的落后反过来又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周而复始,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发展教育事业
胡鞍刚教授认为,最大的贫困是知识贫困,对贫困的最大的剥夺是教育剥夺、知识剥夺。资金、技术都可以引进,但国民素质是无法引进的。而且教育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因此,西部地区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发展教育,首先要增加教育投资。西部各省区人均教育费远远低于发达省区,甘肃省1997年人均教育经费只有140元,而上海市却为839元,两者相差6倍之多。因此要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支持西部教育的发展。
第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逐步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文盲半文盲率还很高,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然而能带领西部地区走出困境的根本措施还在于普及高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在这方面韩国可以说是我们的典范。二站停战之后,韩国的学校屈指可数,高等院校更是寥若晨星。12岁以上的人口中,有78%是文盲。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为了普及基础教育并逐步扩充高等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振兴教育的政策,大大促进了韩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后来韩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良 好的人才基础。鉴于以上成功经验,西部地区应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
第三,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由于历史及其他诸多原因,西部的文化教育底子薄,水平低,再加上有限的财力投放,要想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是不现实的,更何况人才的成长和成熟有其自身的周期和特点。因此仅把开发人力资源寄希望与普通教育这一主渠道是不行的。必须针对西部地区的现实,下大力量,继续抓好扫盲工作,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成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生产生活的基本技能与技巧。
2、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西部地区因经济欠发达,上作、生活条件较差,大多数省区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正在加速外流,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却不断有新的人才优惠政策出台。2004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提出,要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公寓或周转住房,切实避免因房价而导致的人才流失。随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提出:“创业在杭州”。除了祥符地区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外,杭州还在下城、西湖、江干三个区各规划了一处大学毕业生人才公寓区块。这些吸引人才的政策无疑是值得西部地区学习和借鉴的。西部地区要想留住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必须制定比东部地区更有吸引力,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以弥补自身在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劣势。比如提供良好的住房租住政策,例如安家费、住房补贴、临时周转房等:建立项目资助制度:健全必要的覆盖全体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特殊的人才允許各个单位根据需要建立补充保险制度,或者参与额外或补充商业保险等。
3、建立和完善柔性的人才流动体制
人口自由流动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人口流动量大、人口迁移最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西部地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心就是受行政关系、户籍制度的限制。人才很难自由地流动,所以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激励各省市以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技术如股、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人才。对西部本土人才以及从外地引进的人才要采取更灵活更主动的方法,允许人才选择异地工作,允许其户口不迁或户口随工作地迁移,无论哪种方式,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都应当妥善解决好流动人才的各种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确保流动人才在住房、社保、子女人学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真正实现人才流动的“零体制障碍”和“零体制成本”。
4、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西部综合环境的竞争力
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能对他们产生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考虑自己的工资奖金等物质待遇,也考虑个人学术、专业的发展空间,子女的成长氛围等多种因素。他们所做的选择往往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比如许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当“北漂一族”,也要坚持在北京找工作,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北京浓厚的文化氛围,而选择在上海打拼的人们大多数是喜欢上海那种节奏快、薪酬丰厚和现代化气息浓的大都市生活。然而西部地区无论是在物质环境,还是在文化、学术环境方面都有很大的劣势。因此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的综合环境缺乏竞争力。所以西部地区现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西部综合环境的竞争力。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同时借助经济发展的动力,完善其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等,创造一个尊重和包容方面人才的综合环境,为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