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依然陌生。这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海战,留给我们的问题,依然考验着今天的中国人。开启中国未来的密钥就在海底的沉轮中。
9月20日,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经过半年筹备,推出年度联席演讲大会——《甲午湖南祭》,由《芒果画报》参与协办。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马勇,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前馆长戚俊杰、湖南湘军史研究著名学者谭伯牛四位学者联席开讲。
甲午战争起因于朝鲜。朝鲜当时本是中国的藩国,由于离北京很近,有外围防御作用。从1860年后,围绕朝鲜的控制权,中日发生许多争夺。1894年春,朝鲜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清政府出兵镇压,中国派兵2400人,日本派兵8000人。东学党不战而溃后,日本拒绝中日同时撤军的要求,提出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李鸿章试图寻求外国各势力干预失败后,日本为打破僵局,率军队发动朝鲜政变,获得控制朝鲜的权力,并驱逐在朝的中国军队,废除中朝所有条约。李鸿章救援驻朝军队的运兵船被日军打沉,消息传到北京。1894年8月1日,清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爆发。
夏濑火药——北洋海军的直接败因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每次站在位于日本的清军战俘墓前,或者看到被日本掳掠的北洋海军军舰遗物,都会忍不住掉眼泪。“有的时候我就在想,就是这一场战争,把我们中国的一切都改变了。”
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是亚洲数一数二的舰队。1888年,它拥有整个东亚的制海权,从俄罗斯的海参崴一直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一片海是中国海军的实力范围。
随着文献不断被发现,我们对北洋海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在今年——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陈悦有关北洋海军就有许多有意思的新发现,他举三处重要发现,以此可见当年北洋海军的部分真实样貌。
陈悦说,在甲午海战场上,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就是武器不如日本。北洋海军的主炮发一发要准备5-10分钟。而日本联合舰队1分钟可发10-15发炮弹,同时火炮数量是北洋海军的整整一倍。最致命的,是炮弹问题——日本研制出了夏濑火药。
北洋海军的上升期在19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各国海军公认,实心弹是能把军舰打穿击沉的炮弹。但在1891年,清政府认为北洋海军已具备近海防御的实力,下令停止购买新装备。恰在这一年,世界海军有了思想和技术的飞跃,法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火药,比黑火药爆炸威力更大,它打中船舰不会立即击沉,但会引起船体剧烈燃烧,使之无力还手。日本就在这个时候迎头赶上。
以前日本对此炮弹的说法,是1904年才开始使用。但今年陈悦在日本防卫省档案中找到最直接的证据,日本海军在1892年就已经下令,将这种炮弹装填所有12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甲午海战其实是他们重要的一次新武器实验。这种炮弹恰恰就是甲午海战中对北洋海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据记载,下午3点钟,定远舰首中弹,燃起大火,发出浓烟,导致四门主炮被烟雾遮住,无法射击,扑灭大火用了一个小时。陈悦说,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沉没了四艘军舰,其实并非真正被打沉,超勇、扬威号是活活被烧沉的。“这不是打仗的问题,对我们是种克服不了的难题。”陈悦说,建立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就更理解北洋海军的真实境况。
一个炮弹背后,折射很多问题。“海军建设需要长期连续发展的过程,北洋海军在关键点上断了,原因是我们不懂得海军是什么,以为只是守海防的工具。因此一切脑子里持被动防御思想的军队,是注定要被人打的。”陈悦说。
晚清黑暗土壤上的一朵奇葩
2014年发现了另一个奇迹。以前有关北洋海军逃跑将士方伯谦的生活作风问题,依据的是他自己写的日记。今年在威海档案局的英租档案里发现一份房契,是方伯谦死后,他弟弟处理他的遗物,在刘公岛上卖他的房子。一份房契上就卖掉了28座房子,档案里还有5张房契,加在一起方伯谦在刘公岛上共有100多亩地,相当于岛上除了炮台、兵营、海军公所、丁汝昌的房子外,几乎所有的地都是他的。这是北洋海军中存在的问题,许多人缺乏军人意识,把高薪的海军当做发财的职业。
同时,就在今年的9月17日进行的甲午海战的实时推演中,发现日本海军的一个司令、四个舰长集体作假,他们并未追击经远舰,而是掉头撤离。“以前我们对北洋海军的档案大量靠日本档案记载,现在发现日本档案里有很多‘雷’。可见北洋海军的史料是丰富多彩且需要不断甄别的。”陈悦说。
通过更多档案的发现,对北洋海军的认知将不再停留于脸谱化的方式,一味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海军。当了解北洋水师装备的真实差距后,我们能体谅这支海军在5个小时的惨烈大海战中,坚守得多么不易。
陈悦说,北洋海军走过120年的航程到今天,它是一个立体的舰队。“做个准确的评价的话,它是晚清黑暗的中国土壤上的一朵奇葩。”军舰是西方现代化的,近代中国懵懂地从西方采回这朵花,但是土壤是传统封闭的,我们希望这朵花可以影响空气、土壤,但是甲午一战,它被扼杀了。“走过一百二十年,中国要进步,无论是走向海洋强国还是现代化,这两种意识,不能仅限于一个群体,而应该根植于大众,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9月20日,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经过半年筹备,推出年度联席演讲大会——《甲午湖南祭》,由《芒果画报》参与协办。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马勇,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前馆长戚俊杰、湖南湘军史研究著名学者谭伯牛四位学者联席开讲。
甲午战争起因于朝鲜。朝鲜当时本是中国的藩国,由于离北京很近,有外围防御作用。从1860年后,围绕朝鲜的控制权,中日发生许多争夺。1894年春,朝鲜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清政府出兵镇压,中国派兵2400人,日本派兵8000人。东学党不战而溃后,日本拒绝中日同时撤军的要求,提出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李鸿章试图寻求外国各势力干预失败后,日本为打破僵局,率军队发动朝鲜政变,获得控制朝鲜的权力,并驱逐在朝的中国军队,废除中朝所有条约。李鸿章救援驻朝军队的运兵船被日军打沉,消息传到北京。1894年8月1日,清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爆发。
夏濑火药——北洋海军的直接败因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每次站在位于日本的清军战俘墓前,或者看到被日本掳掠的北洋海军军舰遗物,都会忍不住掉眼泪。“有的时候我就在想,就是这一场战争,把我们中国的一切都改变了。”
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是亚洲数一数二的舰队。1888年,它拥有整个东亚的制海权,从俄罗斯的海参崴一直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一片海是中国海军的实力范围。
随着文献不断被发现,我们对北洋海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在今年——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陈悦有关北洋海军就有许多有意思的新发现,他举三处重要发现,以此可见当年北洋海军的部分真实样貌。
陈悦说,在甲午海战场上,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就是武器不如日本。北洋海军的主炮发一发要准备5-10分钟。而日本联合舰队1分钟可发10-15发炮弹,同时火炮数量是北洋海军的整整一倍。最致命的,是炮弹问题——日本研制出了夏濑火药。
北洋海军的上升期在19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各国海军公认,实心弹是能把军舰打穿击沉的炮弹。但在1891年,清政府认为北洋海军已具备近海防御的实力,下令停止购买新装备。恰在这一年,世界海军有了思想和技术的飞跃,法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火药,比黑火药爆炸威力更大,它打中船舰不会立即击沉,但会引起船体剧烈燃烧,使之无力还手。日本就在这个时候迎头赶上。
以前日本对此炮弹的说法,是1904年才开始使用。但今年陈悦在日本防卫省档案中找到最直接的证据,日本海军在1892年就已经下令,将这种炮弹装填所有12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甲午海战其实是他们重要的一次新武器实验。这种炮弹恰恰就是甲午海战中对北洋海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据记载,下午3点钟,定远舰首中弹,燃起大火,发出浓烟,导致四门主炮被烟雾遮住,无法射击,扑灭大火用了一个小时。陈悦说,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沉没了四艘军舰,其实并非真正被打沉,超勇、扬威号是活活被烧沉的。“这不是打仗的问题,对我们是种克服不了的难题。”陈悦说,建立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就更理解北洋海军的真实境况。
一个炮弹背后,折射很多问题。“海军建设需要长期连续发展的过程,北洋海军在关键点上断了,原因是我们不懂得海军是什么,以为只是守海防的工具。因此一切脑子里持被动防御思想的军队,是注定要被人打的。”陈悦说。
晚清黑暗土壤上的一朵奇葩
2014年发现了另一个奇迹。以前有关北洋海军逃跑将士方伯谦的生活作风问题,依据的是他自己写的日记。今年在威海档案局的英租档案里发现一份房契,是方伯谦死后,他弟弟处理他的遗物,在刘公岛上卖他的房子。一份房契上就卖掉了28座房子,档案里还有5张房契,加在一起方伯谦在刘公岛上共有100多亩地,相当于岛上除了炮台、兵营、海军公所、丁汝昌的房子外,几乎所有的地都是他的。这是北洋海军中存在的问题,许多人缺乏军人意识,把高薪的海军当做发财的职业。
同时,就在今年的9月17日进行的甲午海战的实时推演中,发现日本海军的一个司令、四个舰长集体作假,他们并未追击经远舰,而是掉头撤离。“以前我们对北洋海军的档案大量靠日本档案记载,现在发现日本档案里有很多‘雷’。可见北洋海军的史料是丰富多彩且需要不断甄别的。”陈悦说。
通过更多档案的发现,对北洋海军的认知将不再停留于脸谱化的方式,一味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海军。当了解北洋水师装备的真实差距后,我们能体谅这支海军在5个小时的惨烈大海战中,坚守得多么不易。
陈悦说,北洋海军走过120年的航程到今天,它是一个立体的舰队。“做个准确的评价的话,它是晚清黑暗的中国土壤上的一朵奇葩。”军舰是西方现代化的,近代中国懵懂地从西方采回这朵花,但是土壤是传统封闭的,我们希望这朵花可以影响空气、土壤,但是甲午一战,它被扼杀了。“走过一百二十年,中国要进步,无论是走向海洋强国还是现代化,这两种意识,不能仅限于一个群体,而应该根植于大众,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