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打捞历史沉轮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e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依然陌生。这场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海战,留给我们的问题,依然考验着今天的中国人。开启中国未来的密钥就在海底的沉轮中。
  9月20日,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经过半年筹备,推出年度联席演讲大会——《甲午湖南祭》,由《芒果画报》参与协办。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马勇,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前馆长戚俊杰、湖南湘军史研究著名学者谭伯牛四位学者联席开讲。
  甲午战争起因于朝鲜。朝鲜当时本是中国的藩国,由于离北京很近,有外围防御作用。从1860年后,围绕朝鲜的控制权,中日发生许多争夺。1894年春,朝鲜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清政府出兵镇压,中国派兵2400人,日本派兵8000人。东学党不战而溃后,日本拒绝中日同时撤军的要求,提出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李鸿章试图寻求外国各势力干预失败后,日本为打破僵局,率军队发动朝鲜政变,获得控制朝鲜的权力,并驱逐在朝的中国军队,废除中朝所有条约。李鸿章救援驻朝军队的运兵船被日军打沉,消息传到北京。1894年8月1日,清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爆发。
  夏濑火药——北洋海军的直接败因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每次站在位于日本的清军战俘墓前,或者看到被日本掳掠的北洋海军军舰遗物,都会忍不住掉眼泪。“有的时候我就在想,就是这一场战争,把我们中国的一切都改变了。”
  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是亚洲数一数二的舰队。1888年,它拥有整个东亚的制海权,从俄罗斯的海参崴一直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一片海是中国海军的实力范围。
  随着文献不断被发现,我们对北洋海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在今年——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陈悦有关北洋海军就有许多有意思的新发现,他举三处重要发现,以此可见当年北洋海军的部分真实样貌。
  陈悦说,在甲午海战场上,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就是武器不如日本。北洋海军的主炮发一发要准备5-10分钟。而日本联合舰队1分钟可发10-15发炮弹,同时火炮数量是北洋海军的整整一倍。最致命的,是炮弹问题——日本研制出了夏濑火药。
  北洋海军的上升期在19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各国海军公认,实心弹是能把军舰打穿击沉的炮弹。但在1891年,清政府认为北洋海军已具备近海防御的实力,下令停止购买新装备。恰在这一年,世界海军有了思想和技术的飞跃,法国人发明了一种新火药,比黑火药爆炸威力更大,它打中船舰不会立即击沉,但会引起船体剧烈燃烧,使之无力还手。日本就在这个时候迎头赶上。
  以前日本对此炮弹的说法,是1904年才开始使用。但今年陈悦在日本防卫省档案中找到最直接的证据,日本海军在1892年就已经下令,将这种炮弹装填所有120毫米口径的速射炮,甲午海战其实是他们重要的一次新武器实验。这种炮弹恰恰就是甲午海战中对北洋海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据记载,下午3点钟,定远舰首中弹,燃起大火,发出浓烟,导致四门主炮被烟雾遮住,无法射击,扑灭大火用了一个小时。陈悦说,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沉没了四艘军舰,其实并非真正被打沉,超勇、扬威号是活活被烧沉的。“这不是打仗的问题,对我们是种克服不了的难题。”陈悦说,建立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就更理解北洋海军的真实境况。
  一个炮弹背后,折射很多问题。“海军建设需要长期连续发展的过程,北洋海军在关键点上断了,原因是我们不懂得海军是什么,以为只是守海防的工具。因此一切脑子里持被动防御思想的军队,是注定要被人打的。”陈悦说。
  晚清黑暗土壤上的一朵奇葩
  2014年发现了另一个奇迹。以前有关北洋海军逃跑将士方伯谦的生活作风问题,依据的是他自己写的日记。今年在威海档案局的英租档案里发现一份房契,是方伯谦死后,他弟弟处理他的遗物,在刘公岛上卖他的房子。一份房契上就卖掉了28座房子,档案里还有5张房契,加在一起方伯谦在刘公岛上共有100多亩地,相当于岛上除了炮台、兵营、海军公所、丁汝昌的房子外,几乎所有的地都是他的。这是北洋海军中存在的问题,许多人缺乏军人意识,把高薪的海军当做发财的职业。
  同时,就在今年的9月17日进行的甲午海战的实时推演中,发现日本海军的一个司令、四个舰长集体作假,他们并未追击经远舰,而是掉头撤离。“以前我们对北洋海军的档案大量靠日本档案记载,现在发现日本档案里有很多‘雷’。可见北洋海军的史料是丰富多彩且需要不断甄别的。”陈悦说。
  通过更多档案的发现,对北洋海军的认知将不再停留于脸谱化的方式,一味将战败的责任归咎于海军。当了解北洋水师装备的真实差距后,我们能体谅这支海军在5个小时的惨烈大海战中,坚守得多么不易。
  陈悦说,北洋海军走过120年的航程到今天,它是一个立体的舰队。“做个准确的评价的话,它是晚清黑暗的中国土壤上的一朵奇葩。”军舰是西方现代化的,近代中国懵懂地从西方采回这朵花,但是土壤是传统封闭的,我们希望这朵花可以影响空气、土壤,但是甲午一战,它被扼杀了。“走过一百二十年,中国要进步,无论是走向海洋强国还是现代化,这两种意识,不能仅限于一个群体,而应该根植于大众,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慈悲之心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泉源  我有四句话: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谈到慈悲,大家总是说:“佛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孺皆晓的名词,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是许多人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那么慈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有人说慈悲就是爱,但是世间上的爱有染污性,处理不当时,反而变成痛苦
期刊
9月20日,方太集团携手金芒果计划、《芒果画报》以及10组志愿者家庭,一起走入长沙市宁乡县铁冲乡石桥村,开展“国学下乡·书香暖山村”为主题的公益活动,送上1000册全新图书以及配套的书架、字典和文具等爱心物资。并为石桥小学建立“国学图书室”,用国学经典温暖孩子内心,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接受心灵的洗礼。  金芒果计划负责人熊小平先生介绍,“金芒果计划”希望通过搜集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带给农村的孩子读书的希
期刊
我们不能隔山望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还在想着隔行如隔山,望着互联之海不想湿脚,你不跨界,他就会过来打劫。  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人与信息的关系都在面临着新的基因重组。讨论这个移动互联时代的意义不是要立碑树传,重要的是每逢这种大时代的变革,就会出现大量颠覆性的机遇。比如微博刮起新浪,从草根江湖变成了达人王国;我们曾经以为非主流的90后,成就了美图秀秀的吴
期刊
“茶”字拆分开来,由三部分组成:草、木、人。茶乃草、木而已,正因为中间有一人才使无情之草木,变为有情之茶叶。茶字中间的人实质上行走在天地之间,伴草木荣枯的过客,最终回归草木,草木可重生,人生何处可回?于是,在2014年9月24日下午3:00著名作家肖仁福带着新作《平台》来到茗泰茶舍,商界、茶界、文化界的嘉宾纷纷出席此次的活动,在古朴典雅、清静舒适的环境中齐聚一堂,共品一片茶叶,畅谈一段人生,创造一
期刊
“爱不仅在人与人之间,还有与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突破人的狭隘性,达到人对动植物、对土地的尊重,才是慈悲的精神。”  为了我们的孩子,总要做点什么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环保正是方兴未艾之时。一批知识分子最早意识并开始行动,在民间推广环保理念。1993年,知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成立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吴蓓是它的第一批成员,在大学教物理的她,正是在这一年接触到“环保”。  吴蓓在《展望
期刊
刘建军的工作室挂满了字画,书案正上方的一幅尤为显眼。那是他的书法老师颜家龙老先生很多年前写给他的一首《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刘建军说,这四句话成了他多年来在困境中奋力前行的动力,也是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箴言。“命运很微妙。”他淡然一笑。  从一个普通矿工到如今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刘建军靠的就是这份勤奋与坚守。“人生能走多远,靠的不是双脚,是志向。
期刊
“一个人要不要尊严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绝对不能在挣钱的路上把脸失去了,这是我写过的《推拿》之后最想说的话。”  毕飞宇来长沙,只谈三件事:他们家的床、热水瓶和他们村子里的盲人。  他说:“这些对我的未来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写了长篇小说《推拿》,这部小说给他带来了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盲人按摩为主线,他摒弃了传统习惯中对特殊群体“自上而下的悲悯与同情”,而站在盲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世
期刊
“对于不了解的人们来说,也许佛教是狭义上的拜佛诵经打坐吃素。可是,在我看来,佛学更多的是一种豁达的生活哲学,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和一颗平和宽容爱众人的慈悲善心。”  湖南卫视的节目《花儿与少年》,我们看到了久未露面的郑佩佩。许多人对她的印象或许止于周星驰版《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夫人,或者是香港红极一时的“武侠影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之无愧的影坛“一姐”,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星云大师的皈依弟子。
期刊
2014年,于坚的《棕皮手记》再版了。  他将1996的《棕皮手记》和2001年的《棕皮手记·活页夹》合成了一本。于坚说,“现在能够再版,说明还有读者想看这本书,也许它还可以读读吧。”  在这个什么都以人民币为转移的社会里,文化活动是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搞文化的人没有人民币了就不知道文化该怎么搞。”但,诗不一样,诗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比较纯洁,基本上没有受到整个社会拜金主义的影响。  于坚在诗
期刊
2014年8月,朱大可带着他的新书《华夏上古神系》,来到长沙举行了一场读书会。  讲座一开始,朱大可就表示了自己对长沙的喜爱。“长沙是一个气场很大的城市。湖南在先秦时期的文化架构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晚清时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隔两三年就会来一次。”  对于他的新书《华夏上古神系》,他坦言:“不是给大众写的,是给小众中的小众写的。是为这个open的时代,open的群体而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