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指出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本文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和方法。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条件 实施方法
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的基础是教育,而小学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发展的眼光看,只有创新才能进步,有创新才能发展,有创新才能有实力,有创新才能腾飞。所以教育,尤其小学数学教育,应实施创新教育。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和思索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问题,创造出新内容。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引导上、课堂教学的组织上都要不断地探索与改革,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不断深化。如我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学生想出“两因数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之和是10”,即俗称“首同末合十”的速算法,用两个因数个位数乘积作积的末两位,用十位数乘以比它大1的数作积前一位或前两位数(如14×16=224)。接着我鼓励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组讨论,猜想:类似的三位数乘以三位数有没有速算法?讨论后再计算验证,这时甲同学提出:三位数乘以三位数,若两因数百位数相同,其余两位数之和为100时,有类似的速算法。乙同学猜想:若两因数千位、百位上的数相同,其余数位上的数之和为100,也可能有类似的速算法。丙同学提出:能否倒过来考虑呢?两位数乘两位数,若十位数之和为10,个位上的数相同,有没有速算法呢?……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展开新一轮的讨论、验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启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方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摸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不能一贯地沿用复习—引题—授新—练习—小结的模式,而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从而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导他们观察事物时有步骤、多侧面、分层次地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对象进行联想、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我常常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抽两位学生坐在前排,其他学生当各组的拉拉队,采用知识竞赛方式,提出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启发他们进行讨论,并由前排的学生回答,答对了给他们组加10分,然后让前排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与内容相关或延伸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拉拉队员)回答,对者给拉拉队员所在的组加10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会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盲从的习惯,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使他们具有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系、想象、直觉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数学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往往就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才能生疑,而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就鼓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今天学习的梯形面积,让学生提出或发现问题。经过思索、讨论,有学生好奇地提出:梯形面积S=(a b)h/2,三角形面积S=ab/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能用上下底的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决呢?学生经过再讨论、画图验证,证明这个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
四、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条件和环境
学生的创新要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才能完成。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这时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要给其时间加以讨论,切不可贪图方便以讲解或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那样会导致以听课代替思维,其结果是听起来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明白,更谈不上“创新了”。
教学中要营造氛围,激励成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此外还要让学生具有成功感,因为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自我满足,会使他们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激励他们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从而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条件 实施方法
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的基础是教育,而小学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发展的眼光看,只有创新才能进步,有创新才能发展,有创新才能有实力,有创新才能腾飞。所以教育,尤其小学数学教育,应实施创新教育。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和思索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问题,创造出新内容。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引导上、课堂教学的组织上都要不断地探索与改革,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不断深化。如我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学生想出“两因数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之和是10”,即俗称“首同末合十”的速算法,用两个因数个位数乘积作积的末两位,用十位数乘以比它大1的数作积前一位或前两位数(如14×16=224)。接着我鼓励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组讨论,猜想:类似的三位数乘以三位数有没有速算法?讨论后再计算验证,这时甲同学提出:三位数乘以三位数,若两因数百位数相同,其余两位数之和为100时,有类似的速算法。乙同学猜想:若两因数千位、百位上的数相同,其余数位上的数之和为100,也可能有类似的速算法。丙同学提出:能否倒过来考虑呢?两位数乘两位数,若十位数之和为10,个位上的数相同,有没有速算法呢?……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展开新一轮的讨论、验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启发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方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摸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不能一贯地沿用复习—引题—授新—练习—小结的模式,而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从而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导他们观察事物时有步骤、多侧面、分层次地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对象进行联想、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我常常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抽两位学生坐在前排,其他学生当各组的拉拉队,采用知识竞赛方式,提出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启发他们进行讨论,并由前排的学生回答,答对了给他们组加10分,然后让前排的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与内容相关或延伸的问题,其他组的学生(拉拉队员)回答,对者给拉拉队员所在的组加10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会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盲从的习惯,还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使他们具有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系、想象、直觉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数学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往往就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才能生疑,而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就鼓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今天学习的梯形面积,让学生提出或发现问题。经过思索、讨论,有学生好奇地提出:梯形面积S=(a b)h/2,三角形面积S=ab/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能用上下底的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决呢?学生经过再讨论、画图验证,证明这个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
四、给学生创造创新的条件和环境
学生的创新要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才能完成。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这时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要给其时间加以讨论,切不可贪图方便以讲解或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那样会导致以听课代替思维,其结果是听起来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明白,更谈不上“创新了”。
教学中要营造氛围,激励成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此外还要让学生具有成功感,因为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自我满足,会使他们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激励他们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从而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